■晚报记者 黄有学
1
一些兴趣班占教室 孩子被晾门外
在钦州城区里谈起“兴趣班”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几乎无人不晓。现在的校园“兴趣班”可以说到处“开花”,五年前的“兴趣班”只在假期的时候,在校外找个教室开班。而现在的“兴趣班”不仅大大方方地走进小学走进幼儿园,而且有的还利用幼儿的正常上课时间来上所谓的“兴趣班”课程。
一位家长曾经给记者算过,他小孩在幼儿园上课的时间仅是原来正常上课时间的二分之一。有的幼儿园因为教学场地有限为了照顾交了钱上“兴趣班”的幼儿,竟然把没有参加“兴趣班”学习的小孩子请出教室外自由活动,让报读“兴趣班”的小孩来上课。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动员家长送小孩学习他们开设的所谓“兴趣班”,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以开家长会为由欺骗家长到幼儿园后,进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推销会。而校方收了培训机构钱后,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甚至置之不理。据了解,上“兴趣班”的老师,有的是校内的老师兼教,有的则是校外培训机构请来的“老师”。
现在的“兴趣班”可谓五花八门,涉及面十分广泛,如:珠心算、跳舞、绘画、弹钢琴、跆拳道、英语等等,而这些“兴趣班”学习,动不动就是几百元钱一门,甚至上百元钱一节课。如:弹钢琴的,几百块钱的学费仅仅是小菜一碟,如果再加上器械费的话,对家长来说是一笔很不小的开支。一台钢琴上万元,但家长又不得不开支,因为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人家的孩子都能学,我的孩子为何就学不起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钦州已有部分小学或幼儿园名正言顺地办起不少“兴趣班”。对于小学或公办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收费的问题许多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
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在一家幼儿园读大班,因为不学“兴趣班”曾多次被老师请出教室外自由活动。周女士说,在幼儿园,下午2时30分幼儿起床后,接着吃点东西,就进入正常的上课时间。但现在的正常上课时间往往都被老师用来上“兴趣班”的课程,而正常的课程却被老师忽略了。周女士说,每个学期老师给小孩子发下来的书都很多,但上课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样小孩子又怎能学到东西呀?
2
家长:“兴趣班”成为沉重负担
幼儿园的花费加上“兴趣班”的巨额开支,与上大学的学费相差无几,一个幼儿的教育支出往往就把家长压得连气都难以喘过来。李先生的女儿在市一家幼儿园读大班,李先生说要是不学“兴趣班”的话,大约要700元的学费和500元的伙食费就可以得一个学期了。但他女儿报了两个“兴趣班”,每个“兴趣班”都要400元左右,再加上学习“兴趣班”需要的各种学习用具,这样算来一个学期的开支就不少于2000元,一年也不少于4000元。像李先生这样交了2000元一个学期的,那小孩在幼儿园上课就相对安心了,要是不学“兴趣班”的幼儿有时想多呆在教室也不行。
记者在部分幼儿园中采访了解到,有的班级大部分的小孩子都参加“兴趣班”学习,许多家长虽然不希望幼儿园开办一系列的“兴趣班”来收费,但其他幼儿个个都参加了,自己又不忍心冷落自己的小孩。很多家长认为再苦再累也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只好默默地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记者在随机采访中,80%以上的家长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管管这些校园“兴趣班”,规范幼儿教育,减少家长过重负担。一位姓黄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老师利用公共的教学资源来开设“兴趣班”收费是不合理的。黄先生说,教学资源是公共的,那老师就没有资格用来开设“兴趣班”收取费用。至于,外来的培训机构,公办小学或幼儿园更不应该允许他们进入校园进行各种各样的所谓“教学”活动,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有一个姓张的家长告诉记者,有个别幼儿园老师为了利益,把一部分应该在正常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兴趣班”上教学,让更多的小孩子来参加“兴趣班”学习,从而掠夺了小孩子本应得到的教育。这家长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幼儿教育监管,还校园一片纯净的天地,对于违规的幼儿园或老师要严肃处理。
3
专家:要尊重小孩成长的规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不管是学什么,家长都要尊重小孩成长的规律,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教育不能满天灌。”从事10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林女士的儿子不仅在幼儿园参加了英语和画画两个“兴趣班”,晚上还要到一家培训机构学习一种珠心算。林女士的儿子虽然很聪明,但负责接送小孙子的老人十分担心,长年累月都这样,小孩子能否坚持得下去吗?不说几岁的小孩子就连大人也觉得难过呵!老人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记者随机采访几个学习“兴趣班”的孩子,问他们是否感兴趣时,他们个个都喊累。杨老师认为,林女士的这种做法并不妥当,现在很多家长都像林女士这样,认为小孩子学得东西越多越好。其实,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幼儿教育要在游戏中完成,才会达到最理想的目的。幼儿教育应该多提倡用一种宽松的学习方法,不宜急于求成,一、两年就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全部学完,这样很不科学,对小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幼儿园也应该多为幼儿着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