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纪实的元素】- 四条狗的话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7-2 14:41
标题: 【纪实的元素】- 四条狗的话题
纪实摄影怎么拍,我一直很迷惑。有天在“G4纪实摄影”网看到尤金.史密斯的一张照片,忍不住分解了一下,和各位喜欢纪实摄影的朋友交流一下。 原片: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11-13 07:31 编辑 ]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7-2 14:44
感觉这张照片很经典,但不知道为什么经典。大师为什么要这样构图?照片上的各个元素有什么作用?迷惑。PS很强大,自己删减了一些元素,大家看看 去掉了照片左上角的驴: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7-2 14:45
继续删减,把取水无关的小女孩也删除掉: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7-2 14:53
就我看,当然是原作精彩了,但为什么呢?一起探讨探讨。 纪实和记录不同,虽然纪实也属于记录,但不是单纯的记录。记录是记录了现场的真实,而纪实,则是记录了一个时代气息、一个地方的生活氛围,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其实我都系学紧如何拍纪实题材,有兴趣的同学一起看看?
作者: PC-琪    时间: 2010-7-4 11:33
我想这原图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按个人所得分配每个人只能拿一个水罐提水,年龄不限但必需到现场,所以带个小孩来就可以多提一罐了,后面那个是监督来的你以为啊?我分析得是不是很有理啊,哈哈
作者: 神经笔    时间: 2010-7-4 20:30
某要个只小孩,就某得带两灌,一人一灌(就算带两只灌,有啊只都某得满水,当然,可以顶着来玩),监督员不能少,少了监督员就会乱套了的。
作者: 桔子.    时间: 2010-7-4 21:17
谁知道?
作者: 残阳    时间: 2010-7-5 19:54

作者: 蹲点看妞    时间: 2010-7-6 01:55
其实你们都错了。这张照片好。是因为拍摄的人出名。觉得很有思想。非常有思想。没思想都会去帮他揣摩出思想。 如果是个无名之辈拍的,你们就不会觉得好了。
作者: 无间豆    时间: 2010-7-6 09:58
纪实就是纪实,不完美也是纪实摄影的一部分。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7-24 02:32
原帖由 蹲点看妞 于 2010-7-6 01:55 发表 其实你们都错了。这张照片好。是因为拍摄的人出名。觉得很有思想。非常有思想。没思想都会去帮他揣摩出思想。 如果是个无名之辈拍的,你们就不会觉得好了。
好的总是好的,即使不数名字,确实劲抽的,还是会被大家推崇。美也是有一定形式上的标准的了,不过这个需要大家去学习一定的美学知识正得。。。 就比喻“开门求学”徐老师,他的美学知识和功底就非常之厚实,可以说,具有很高的理论基础。他可以说得出一幅作品到底好在那里,不足在那里,这样说的道理在哪里。。。而我们大多只知道某作品美不美,而不知道为什么美(或者相反)。 这幅作品之所以拿来大家讨论,也就是想大家探讨一下,一幅作品到底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这样也可以获得美学理论上的认识的提高。
作者: 风一样的日子    时间: 2010-7-24 09:15
水贵如油的地方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7-24 14:48
原帖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7-24 02:32 发表 好的总是好的,即使不数名字,确实劲抽的,还是会被大家推崇。美也是有一定形式上的标准的了,不过这个需要大家去学习一定的美学知识正得。。。 就比喻“开门求学”徐老师,他的美学知识和功底就非常之厚实, ...
----------------------- 很赞同幸福加油站这个帖子的立意,这对于广大摄友来说,是个百家争鸣,增长知识并富于情趣的交流课目。即便一开始会出现一些玩笑逗乐也无所谓。假以时日,这列知识动车终将步入正常轨道,最后受益的,正是摄友自己,支持一下! 不过,说事就说事,别调侃我,头会晕的。大家都一样,都爱摄影,这才是真的!
作者: lao笨    时间: 2010-7-25 08:50
路过继续学习,受益匪浅
作者: vianna    时间: 2010-7-25 11:46
简单地查了一些资料 这幅作品应该是尤金在1949年为《生活》杂志去西班牙拍摄的一组农村生活照片。 当时的西班牙仍处于弗朗哥独裁统治中,对外实行亲美政策,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这组照片的主题,我个人理解是为了反映当时西班牙人民在恐怖统治下的困苦生活。 而尤金在完成这组拍摄回到美国后得了神经衰弱症。 楼主选的这张取水图,驴和小孩应该都是当时尤金构图时选中的对象。尤金曾在战地拍摄时,为了有一颗炮弹落在前面完善构图而冒险拍摄,最后身负重伤被送回美国。对于这样追求构图的完美性的摄影大师来说,我想,他的每一次构图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这张取水图的构图是以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轴线为拍摄主轴,图上若删减了驴,则图左上方就显得单薄,相比右下角有脚重头轻的感觉,而如果删除了小女孩,那么妇女为何还要一手夹着水罐而让另一个手空闲着?逻辑上不合理,所以说,两者都不可缺。 [ 本帖最后由 vianna 于 2010-7-25 11:50 编辑 ]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8-6 02:21
原帖由 开门求学 于 2010-7-24 14:48 发表 ----------------------- 很赞同幸福加油站这个帖子的立意,这对于广大摄友来说,是个百家争鸣,增长知识并富于情趣的交流课目。即便一开始会出现一些玩笑逗乐也无所谓。假以时日,这列知识动车终将步入正常轨 ... 不过,说事就说事,别调侃我,头会晕的。大家都一样,都爱摄影,这才是真的!
徐老师,不是拿你调侃了,不过只凭不足的了解就那么推介徐老师,确实是我不对,道歉道歉! 现在360网上有些纷争,方法和方式都有的磋商。不过争端的双方都认可徐老师,我觉得起码大家都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了,呵呵。你说,年轻人的谁服谁?我就服您徐老师了。 仅仅是争端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有足够高的理论基础的老师来做指导,否则缺乏评价标准,怎么争大家还是没有提高的。 在这里,也只有您这个长辈能端平这碗水了!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8-6 02:46
原帖由 vianna 于 2010-7-25 11:46 发表 简单地查了一些资料 这幅作品应该是尤金在1949年为《生活》杂志去西班牙拍摄的一组农村生活照片。 当时的西班牙仍处于弗朗哥独裁统治中,对外实行亲美政策,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这组照片的主题,我个人理解是 ...
vianna可真是上心那!尤金作为纪实摄影师,对政治的关注,远不如对人文和摄影本身的关注。确实,尤金对摄影的构图极为讲究,而且,西方人在美学上的认知,是比较普及的。不象我们,美学的学习基本上只是艺术相关专业的“专利\"。 本人粗略看过19世纪法国人丹纳写的《艺术哲学》教材,他对艺术作品提出了三元素说:“种族、时代、环境”。也就是说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定代表了所在的种族、时代和当时的环境。另外,他还提出了艺术批判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那么一个作品是否优秀,我们就可以从丹纳的理论找到依据了。当然,隔了100多年,艺术理论也在发展,但丹纳的理论是开启现代艺术哲学的基石,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丹纳的《艺术哲学》在北部湾风情摄影群的群共享里有下载,或者百度可以找的到。欢迎各位朋友继续探讨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8-6 22:38
标题: --
原帖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8-6 02:21 发表 徐老师,不是拿你调侃了,不过只凭不足的了解就那么推介徐老师,确实是我不对,道歉道歉! 现在360网上有些纷争,方法和方式都有的磋商。不过争端的双方都认可徐老师,我觉得起码大家都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了,呵呵 ...
你看,说着说着就见外了,都是网上的朋友,道什么歉哪! 不过我倒是很久没看到你的新作品了,只得常翻看你以前的老作品,那些少数民族的精美图片好像总是在召唤我一样,欲罢不能啊!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8-6 22:40
原帖由 vianna 于 2010-7-25 11:46 发表 简单地查了一些资料 这幅作品应该是尤金在1949年为《生活》杂志去西班牙拍摄的一组农村生活照片。 当时的西班牙仍处于弗朗哥独裁统治中,对外实行亲美政策,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这组照片的主题,我个人理解是 ...
vianna真是有心人,网上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有心人!赞!
作者: 小施    时间: 2010-8-10 20:23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8-20 00:15
本题的探讨远远没结论,下面就一张越南拍的片子分析分析。 这幅作品,拍摄于越南芽庄的早晨。越南的芽庄市有一个绵长的美丽的沙滩海滨,在海滨有很多椰子树。行走在这美丽的海滨椰廊里,一棵形态漂亮的椰子树,吸引了摄者的目光。此树周围周围四顾,再没有形态如此合适的椰树了,甚感遗憾。于是不舍得离开,就守在这里。老天开眼,没多久就有一位妇人挑着烧卖担子从椰树下走过。摄者抬手抓拍,就只抓拍了两张,挑了其中的一张放在这里。 这张作品好吗? 可以这样分析,椰树长在这里,早晨逆光的形态就是这样的了。而每天早上,都有勤奋的做小买卖的妇女挑着烧卖走街串巷,两个都是芽庄的生活常态。现在我把这两种常态结合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纪实上的“非常态”。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人挑着担子从这棵椰树下走过的,这一刻既反映了芽庄海滨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日常状态。 妇人挑的是越南典型的法棍面包和风吹饼(在东兴,我们只可以见到风吹饼),说明了越南式的存在,在逆光中落寞的前行,是生活上的一种感怀。。。 既交代了丹纳的《艺术哲学》所说的三要素:“种族、时代、环境”,又相对符合三个批判要素: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即:典型的小商贩的生活常态,主题明朗向上,显示了芽庄的美丽以及人们休戚的典型。因此,我认为这是不错的拍摄。 当然,内容要有,表现形式一样要有(形式的讨论以后会有专门分析),我认为,两者同样重要。 欢迎各位各抒己见!!!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8-20 01:08 编辑 ]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8-20 00:28
摘录:
关于现实的超现实影像
——吴家林影像述评
邓启耀
。。。。
但问题在于,恐怕不是谁都“仅仅用眼睛”就能发现就能拍到这样的作品的。怎样在现实中发现超现实,在常态中见出非常态,在熟悉中看到陌生,是需要有特殊“眼光”或“视角”的。 透过这段摘录,我觉得,我们的拍摄,确实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 有兴趣的可以去:http://www.g4photos.com/viewthread.php?tid=4312 看看这篇文章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8-20 00:29 编辑 ]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8-23 15:14
原帖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8-20 00:15 发表 本题的探讨远远没结论,下面就一张越南拍的片子分析分析。 这幅作品,拍摄于越南芽庄的早晨。越南的芽庄市有一个绵长的美丽的沙滩海滨,在海滨有很多椰子树。行走在这美丽的海滨椰廊里,一棵形态漂亮的椰子树,吸引 ...
谢谢幸福加油站为活跃网站所作的努力!摄影理论的探讨似乎有点深奥,曲高和寡也不奇怪,慢慢来吧。 支持一下楼主,我就用图解式的方法来谈谈这张越南片子的取景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 见下图:作者的原图是一幅美丽的海滨风光,硕大的椰子树雄踞整个画面。感觉图片上部黑色线条和块面过于粗猛,出于美化的动机,做了两种裁剪尝试,特提供给大家评议:
作者: 神经笔    时间: 2010-8-24 13:25
徐老师最后这张片裁得好,简练明了,主题突出。第二张如果上面再裁多一点,去掉树顶过于密集的树冠,或许更好一点,如:图一。 同时,自己也试着裁剪了一下。如图二:用方片形式将上面的树叶斗胆裁剪掉,保留树杆和其影子在相片中的完整性,使左侧的树影与左侧的叶影以右上侧下的树叶朴衬,不置于使相片形成“小脚”这样构图也许更合理更完整,同时保留了相片的立体感,也更体现了拍摄时段。 个人观点,发上来共同探讨。
作者: 野兔    时间: 2010-8-24 17:10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8-30 00:32
最近很难上得了360网,怪事!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8-30 00:42
感谢徐老师的指点,徐老师的裁剪很老到,第一个裁剪方式我觉得比神经笔的裁剪更好,神经笔的感觉上有点“秃顶”。徐老师的第二个裁剪方式十分大胆,别出心裁!而神经笔的第二个裁剪相对中规中矩。两者都难取舍,难得!有收获 。 理论性的能在这样的讨论中学习,并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是很好的事情。不过也得看大家有没有兴趣才行。
作者: 黄师傅    时间: 2010-9-1 14:52
进来跟着前辈们学习,不过我觉得椰树那张原图就挺好的。
作者: 益友    时间: 2010-9-2 12:15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9-5 19:52
关于图片的裁剪,应该说是没有一个铁的标准的,见仁见智。我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九八抗洪时,我拍的一张慰问战士的照片在本地发表之后,于第二年在外地报纸也发了。虽是同一张照片,但裁剪完全不同。前者在抗洪现场受到鼓舞,情绪激动;后者为庆功回顾时,心理平稳,享受快乐。于是就裁剪出了不一样的构图。一张照片一个人裁剪,都会有多种表现,何况不同的人呢! 原照是作者的第一感觉,正是现场美好的景物吸引了作者举起相机,所以在取景上自有一番道理。尽管摄友们热心参与进来作出其它方式的探讨,那也是活跃网络,开心交流。不见得改了就一定好,开启思路,为我所用才是真谛。在网上交流,相信每个人都是收获者!希望有更多人进来交流探讨,楼主请辛苦多出题吧!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2:55
原帖由 开门求学 于 2010-9-5 19:52 发表 关于图片的裁剪,应该说是没有一个铁的标准的,见仁见智。我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九八抗洪时,我拍的一张慰问战士的照片在本地发表之后,于第二年在外地报纸也发了。虽是同一张照片,但裁剪完全不同。前者在抗洪现场受 ...
徐老师让我来出题,确实为难我,纪实摄影,我不过才踏进半只脚,还不知道过不过得门槛,实在惭愧。不过,即使惭愧,还得硬着头皮上了,总不得虎头蛇尾吧。 别的不会,把自己的一些学习感受和大家分享,总还是做的到的。下面就小时候喜欢看的连环画来说道说道好了。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3:03
贺友直的《山乡巨变》不知道大家有没看过,反正我自己是没有印象了。但连环画的绘画,那是实实在在的“纪实”创作。要反映一个场景,那些元素该有,那些元素没必要,画家心里可就有想法了,连环画不可能象摄影那样面面俱到,必须有取舍。 下面这幅,是其中一个场景,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绘画者的构图。两个人在田边聊天,一个小瓦屋还遮挡了女社员的一角。右边那棵树的存在有必要吗?摄影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这样构图呢?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3:10
这一幅,是一个类似农村散会前的讨论,人物基本没什么重叠,除了右边的两个,这应该是作者故意安排的,生活中的场景,完全没有重叠有时反而不真实。还有那张空板凳,作者偷点懒,完全可以不画上去的。但画上去了,就有作者的意图,离开的人和空凳子告诉我们散会了。当然为了增加元素,我们可以放个水杯到凳子上去,摆拍,嘿嘿。实际拍摄,有些人不会这么干,忠于事实。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3:16
这张一些人在小院门口说着什么,画面的右边显得有点空,而门口正面却放着一个簸箕,这样的构图有点突兀。作者要反映什么呢?我们的摄影作品能不能象这样表达?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3:22
几个小孩处在九宫格的左上交叉点位置,挺规范的构图。村落在他们的视线前面,但却位于整幅构图的右上边缘。小孩的右下是个小山坡,似乎作用不大,正下方却安排了棵小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但我觉得这样很真实。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3:25
这两幅是一个场景两个角度,内藏外露,分割框架。第一张画容易理解,第二张女人被框架遮挡住了,既然画了灶头,是不是画女人做菜热汤什么的不更好? 从文字内容看,这两男的喝酒,是有阴谋在里面的了,而女的似乎也不善。 连环画毕竟是服务于故事情节的了,纪实摄影很多时候,是有必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纪实不是单纯的记录,但摄影的创作,可以借鉴连环画的创作思路。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9-6 03:37 编辑 ]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9-6 03:41
一点学习心得,就好像走江湖的人说的:献丑了0 。大家尽管劈砖,也请徐老师百忙中继续点评。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9-7 23:29
幸福加油站真是个智囊,又出了个好题啊! 老连环画家贺友直,是我少年时代非常崇拜的一位画家。那时学画条件差,小人书是唯一的摹本,因此,贺友直等好几位连环画家的小人书,我都临摹过。贺老的中国画笔墨功夫十分厚实,但不同于我父辈的是,他是先练就了笔墨基本功后,再来融合中国画理论的。与云南著名的乡土摄影家吴家林很相似。 “山乡巨变”的连环画,其构图的视平线,深得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精髓,视平线取在画外,角度高,呈俯视状态,很适合线描表现。本帖的几张画面,都是这个效果,只是第三张因情节需要,角度略小一点而已。其实,俯视角度在本摄影网上也有不少表现,譬如舞歌影楼拍的“舞草龙”,lao笨拍的“古窦岭”等等。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几页连环画,琢磨一下其构图、视角,画面的疏密安排,试着把这种理念融合进自己的创作之中,哪怕是依葫芦画瓢去模仿一下也是很有益的。 请网友们广开言论,积极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11-13 07:12
与徐老师说起连环画,让我不禁要贴上吴家林将要出版的摄影画册《玉溪》,让我们看当今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华人摄影家——已退休的云南摄影家眼中的玉溪。由于吴家林老师一直使用徕卡135胶片相机,而且主要使用黑白胶片,所以作品是黑白的。 下面将选几张其中的作品大家鉴赏: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11-13 07:15
引用记者采访吴家林老师时吴老师的原话: 用影像讲故事是纪录片电影的特长,独幅影像才是摄影的特长。我见过许多报道摄影的图片故事,是摄影者精心导演摆布“还原生活”制造出来的。这种拍摄方法曾让我羞愧难言过,这对于我是痛苦的摄影。我也不喜欢拍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及畸形的东西。我只喜欢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地抓拍,我最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细节动态,不刻意捕捉故事情节的东西。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11-13 07:17
画面的场景很现实,但画中出现的猫和狗,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超现实”的状态。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11-13 07:39 编辑 ]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11-13 07:22
这个拄拐杖的背影的场景很经典,但感觉上构图的顶部影响了画面的完美。要知道,吴老师和玛格南的马克吕布一样,不主张裁片的。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11-13 07:24
吴老师的洞察能力和捕捉功力,非比一般。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0-11-13 07:27
形式地记录生活的影像,是吴老师摄影的宗旨。吴老师原话:“我最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细节动态,不刻意捕捉故事情节的东西。”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0-11-14 21:28
“…..我也不喜欢拍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及畸形的东西。我只喜欢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地抓拍,我最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细节动态,不刻意捕捉故事情节的东西。” 上面引用的吴家林说的这段话,表明了这位大摄影家现在的创作态度,也可以说是他经历了过去凤凰涅槃似的洗礼之后,获得的一种感悟。如今,他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创作,自由自在又不丢失个性。我们是要好好向吴家林老师学习,但不能停在表面,他用徕卡,大家就都用徕卡,也买不起不是?用黑白胶卷就更不现实了! 我们要向吴家林老师学习的是立足本土,挖掘本真的精神,但在摄影创作观点上不一定要完全和他一样。如果都去拍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的东西,那么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谁来关注?放着世博会、亚运会、融水斗马节这样的好题材不去拍,岂不可惜? 我们每个摄影爱好者,通过学习名家的创作经验,最后能有选择的为我所用,这才是真谛。 楼主发出的三张吴家林老师的作品,确实很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作者: lao笨    时间: 2010-11-19 09:14
很久没见楼主发表作品了,近来可好?脚好多了吧,今年继续去同村长饮哦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1-27 17:45
看来纪实的东西有点乏味,谁叫咱喜欢这道道。发几张自己的片子,大家给砸砸砖,没准我也能有所提高。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1-27 17:53
这是在西贡老城区抓拍的一张照片,裁剪过后转成黑白,感觉还蛮有意思。中间的女人看着有点忧伤,手里夹着根香烟。透过挑着担子走过的小贩看过去,看来一切透露着艰辛。大家从女人和小贩的眼神,应该感觉到些什么。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1-27 18:08
这是09年春节在东川拍的人物,现在看来,应该用大特写来拍,人物的眼神让我震撼,小图展示可能感受不到。眼睛确实是心灵的窗户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1-27 18:26
我挺喜欢这照片,巨大的广告画下面本来有一摩的佬,还有一个小贩,直接拍摄的话显得平常,两者的位置布局也不太理想。刚好走过来一个路人,给一个常态的环境带来了一个非常态,让我惊喜。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1-27 18:33
这张照片差点让我删掉,重新看后发现蛮有意思,咖啡店的侍女和男招待各自的神态确实有趣,左下角还有对情侣在亲切交谈,形成有趣的对比。而侍女的眼神似乎无意的瞟了过去,呵呵,有点意思。
作者: vianna    时间: 2011-1-27 20:20
楼主是个对摄影用心之人,拍摄后细细品味是个享受的过程
作者: 老M    时间: 2011-1-27 22:00
楼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吧?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1-2-5 22:08
幸福加油站新发的四幅照片很强势,是用心之作。我想谈谈前两幅: 第一幅西贡街头小景很见抓拍功夫。表现在不失时机的利用前面一个挑担子的劳动妇女留出的空隙,聚焦了一位年轻女子,她在还算时尚的着装之中,露出了清秀的脸庞。然而再仔细看,清秀的脸庞上布满的却是道道愁云。人们由此会揣测,揣测她的过去,揣测她的现在,并从耳环和指间的烟头联想到她的将来……。 第二幅是一幅很感人的作品,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堪称佳作。 逆光下,这位女青年扬起红扑扑的脸,回望着养育自己的山川、土地;蓬乱的头发中散发着劳动后的青春气息。她健康、强壮,用一双有力的手,扎扎实实的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四齿钉耙与太阳光斑的巧妙结合,更是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是穿旗袍、着纱裙的模特们在“T”型台上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0 01:20
引用第53楼开门求学于2011-02-05 22:08发表的 : 幸福加油站新发的四幅照片很强势,是用心之作。.......
感谢开门求学老师的鼓励!对于纪实摄影,我还是很迷茫的。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0 01:29
纪实的话题确实乏味,慢慢换点口味吧,纪实怎么说都只是摄影,不想太拘于这个框框了。上几张我挑出来的网上看到的别人拍的西藏片,大家看看,估一下年代,看看有什么可说的。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0 01:35
照片是用胶片拍的,从里面的场景里可以看到时代的信息。照片似乎很普通,但又很耐看。可能有些打扮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时间真是厉害。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0 02:04
不能在照片下直接打入文字,真的不直观。。。 西藏旧片完毕,这些照片中,除了第三张街头人群的显得比较普通之外,其他照片我都挺喜欢,只是第三张有更多那个时期的穿着特征。 第一张照片只露出个眼睛,神秘中让人遐想。 第二张没有看到眼睛,却让我们更想看一看这紫灰嘴唇和尖挺鼻梁之上究竟是怎样的眼眸。 第三张的军装,似乎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第四张的布达拉宫,没见过这样拍法的,但这确实是当时的西藏场景,很真实! 第五张的风马,还有透过风马显现出来的冰山,记录着高原人们的一种寄托和图腾。 第六张漫天的飞鸟,满布在藏居的前面,现在还能看到这样的原生态的和谐场景吗? 第七张堪称经典,平实的场景,有如油画一样的场面,摄影者对光影和瞬间的捕捉,让人赞叹。 其实我的解说是多余的,只是说出我个人对这些照片的解读,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不必苟同!
作者: 野兔    时间: 2011-3-10 15:39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看到照片。
作者: 老嘢    时间: 2011-3-10 21:39
俺打酱油路过也受益.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1 02:57
引用第59楼老嘢于2011-03-10 21:39发表的 : 俺打酱油路过也受益.
在摄影的历程上,每一个镜头的故事,都是那么凄美,以上的照片,是玛格南的大师马克.吕布的作品。大师也有平凡的记录,何况我们?只是希望我们钦州,也有超越大师们的作品,毕竟我们都可以站立在大师们的肩膀上。。。老野,我希望同你一齐努力!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1 21:06
一下两张照片,一张是马克吕布在西藏行的时候拍的照片,片中的喇嘛拿着的,是马克吕布以前帮年轻的达赖喇嘛拍摄的照片(似乎是在印度拍摄的)。多年之后的80年代初期,马克吕布终于来到了西藏,看着老喇嘛拿着他几十年前拍摄的作品,不知作何感想。。。 第二张,就是马克吕布将那次西藏行所拍摄的照片汇集成册子,引用其中一张照片所做的封面。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7 00:48
旅行照片也是一种纪实吧,也可说得上一种纪实专题。现在纪实的定义,可能把摄影的思路限制住了。不管怎么拍,就随心而为,可能这样的片更加轻松些,换换口味,有助消化。。。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7 01:01
发一组取材于越南美奈渔村的小照,与大家分享。 照片配有文字的了,但只能讲鼠标移动到照片上才会显示。——这个功能实在鸡肋!文字直接显示在图片下面多好? 更正:其实这里改进的功能很强大,就是不直观,搞得我这个电脑老师傅都不知所然。上传图片时,点后面的“插入”,描述文字就会在图片上面出现了。。。干嘛不默认是这样呢?非得“插入”一次? 特别强调:本帖所附属的文字,大部分纯碎是个人摄影心得,不是拍摄指导,本人没有这么高水准!我把摄影心得发出来,志在和大家交流,有对有错,请大家明鉴!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4)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4)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7 01:19
美奈就是美,唉! (, 下载次数: 4) 美奈渔村的渔港,早上很热闹,这辆来收海鲜的黄牛车让我很好奇 (, 下载次数: 5) 一对在晨曦下谈心的年青人,让我觉得此刻有点温磬 (, 下载次数: 7) 红沙丘上放风筝的男孩 (, 下载次数: 4) 白沙丘上牵手的姐弟 (, 下载次数: 3) 沙丘倩影,傍晚时分的天空泛起的天蓝色,让人陶醉 (, 下载次数: 4) 我很喜欢这张蓝调片子,从白沙丘下来的时候天色已暗,经过水潭边的时候,拍下这张照片,静宓中带着神秘 (, 下载次数: 2) 宓潭饮马,其实这样剪裁不是很好吧,希望某天会裁得更好
作者: 石灰    时间: 2011-3-17 23:03
幸福加油站,很好的帖子。 鼠标移动到照片上才会显示。——这个功能实在鸡肋!文字直接显示在图片下面多好? 确实不是一般的鸡肋…………
作者: 石灰    时间: 2011-3-17 23:12
并且移动鼠标到图片上面, 也不一定能看完他人上传的所有图片
作者: 蓝刺猬    时间: 2011-3-17 23:52
此贴受益非浅,希望师爷以后多分享些好的作品出来,vianna真是有心人,最后跟踪他发现的片子中静物拍得如此般有感觉,构图也很讲究,强烈学习了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8 15:01
引用第65楼石灰于2011-03-17 23:03发表的 : 幸福加油站,很好的帖子。 鼠标移动到照片上才会显示。——这个功能实在鸡肋!文字直接显示在图片下面多好? 确实不是一般的鸡肋…………
已经向管理员提建议了,其实功能很强,只是不直观,不知道“插入”系咩意思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8 15:35
引用第67楼蓝刺猬于2011-03-17 23:52发表的 : 此贴受益非浅,希望师爷以后多分享些好的作品出来,vianna真是有心人,最后跟踪他发现的片子中静物拍得如此般有感觉,构图也很讲究,强烈学习了
vianna 的作品很有灵性,她师父是高人呢。。。
作者: 水长东    时间: 2011-3-18 16:11
我不会摄影,但也耐心看了多次,得益甚多!这次就顶一次吧,的确看到了好的东西,不顶太对不起楼主啦! 希望楼主多发表作品,并加以评介,让我们也理解理解!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1-3-18 16:32
哦,异国风光,图片拍得很美!那几个大簸箕很新鲜,高点取景形成图案应该更出彩,不过海边找高点可能不容易。考虑什么时候也去一趟。越南还没去过呢。你是什么时候去的,不会说越语影响大吗?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9 01:14
引用第70楼水长东于2011-03-18 16:11发表的 : 我不会摄影,但也耐心看了多次,得益甚多!这次就顶一次吧,的确看到了好的东西,不顶太对不起楼主啦! 希望楼主多发表作品,并加以评介,让我们也理解理解!
我都系初哥,学仅野,大家个作品我好多冇识评价,讲多错多。但系自己个片点讲都得,讲自己个冇问题,哈哈!我中意讲实话,有助提高,什么“顶”、“好”等一堆好话什么的没什么意义。这个是讨论帖,什么结论都讲得的了。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3-19 01:20
引用第71楼开门求学于2011-03-18 16:32发表的 : 哦,异国风光,图片拍得很美!那几个大簸箕很新鲜,高点取景形成图案应该更出彩,不过海边找高点可能不容易。考虑什么时候也去一趟。越南还没去过呢。你是什么时候去的,不会说越语影响大吗?
回徐老师,确实没有高点,我掂着脚,等海浪把簸箕船涌起来,刚好看到越南斗笠才拍的一张。 我去年7月份去的越南,照片上有时间等参数可以看。在越南不需要太多语言沟通,懂几句英语或者只用肢体语言就可以从河内走到西贡的了。我就碰到好多第一次出国门的三口之家、母女或者单身女青年。到越南就和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样没有分别。 越南风景确实很美,没有污染。行走费用低廉,就旅游来说感觉上比国内还安全,就西贡相对复杂,但安全性也比国内好多大城市好不少。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4 04:31
四条狗的话题: 不少摄影大师都拍有狗的照片,以下是中外名家所拍摄的狗,不知道各位影友喜欢哪条? (, 下载次数: 5) (, 下载次数: 4)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7)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4 04:39
题外话:吴家林先生对他所拍的这张狗的照片非常喜爱,洗出来装裱后挂在自己家里欣赏。这对吴家林的众多作品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有人说拍的很经典,但也有人说很一般。就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评说了。
作者: 开门求学    时间: 2011-4-14 16:37
这个话题很有趣啊,我谈点瞬间感受吧。 第一幅的构图很有味道:网状的图案,赋予了画面更深刻的内涵。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阅历,会产生出不同的联想。第二幅中,狗的动态最好,在跨越时四条腿非常协调,特别是后腿,线条很优美,让人觉得这是条很聪明、很能干的狗。第三幅的狗,野气十足,有点可怕。图片反差过强,明暗部层次丢失有点多,相信原作不会是这样。第四幅,柔和的影调,宽松的布局,倒也是陈复礼的风格。只是偌大的马路,人被挤在了边沿,而狗却在漫步悠哉,不知会不会隐喻些什么。 动物是很有趣的,只要关注,其灵性无处不在,哪天也去捕捉一两帧,看看能否拍好,学以致用嘛。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4 18:01
引用第76楼开门求学于2011-04-14 16:37发表的 : 这个话题很有趣啊,我谈点瞬间感受吧。 第一幅的构图很有味道:网状的图案,赋予了画面更深刻的内涵。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阅历,会产生出不同的联想。第二幅中,狗的动态最好,在跨越时四条腿非常协调,特别是后腿,线条很优美,让人觉得这是条很聪明、很能干的狗。第三幅的狗,野气十足,有点可怕。图片反差过强,明暗部层次丢失有点多,相信原作不会是这样。第四幅,柔和的影调,宽松的布局,倒也是陈复礼的风格。只是偌大的马路,人被挤在了边沿,而狗却在漫步悠哉,不知会不会隐喻些什么。 动物是很有趣的,只要关注,其灵性无处不在,哪天也去捕捉一两帧,看看能否拍好,学以致用嘛。
徐老师的回复真是有启迪,尽管只是“瞬间感受”!这4张片其实可以展开很长篇的讨论,事实上,我也是在参与某论坛的讨论才决定把这几张片引入到这里来给大家讨论的了。 不过回响不多,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起码我在思考。发这张帖,我想,我是肯定有所收获和提高的了,因为我讨论,我思考了,起码,我在收集这几张片的资料的时候,我会有所认识,有所理解!当然,希望钦州喜欢纪实摄影的朋友也参与其中,我想绝对不会没收获。感谢徐老师的回复! 拍纪实题材,最难的就是不知道一张照片是不是好了,而好在哪里!我也一样,学紧野。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5 03:33
“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在当时所站的位置先拍下它再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 ——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这里既然讨论到寇德卡的作品,有必要在这里提及寇德卡的资料:(更多的资料可以到这里了解:http://www.g4photos.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约瑟夫·寇德卡是捷克斯洛伐克人,他最出名的作品是1968年华约入侵捷克时产生。他拍摄了那组著名的照片后,就匿名离开了捷克,从此在没回去过。 他这张《猎犬》属于《流放》系列里的一张,“狗横穿过暴风雪中的铁轨。狗是寇德卡多次表现的一个题材。在一九六八年的事件中,官方曾组织过对狗的一次次屠戮,寇德卡不会不注意到这一细节在人类学中的价值。” 寇德卡照片的颗粒都很粗,反差也很大,有一种很强的抢拍味道,但它们的构图都是相当严谨的,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等待的结果,而非即兴式的意外发现,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效果相加起来,使他的作品有种强烈的个性——既粗旷又细致,在冷冷的黑白调子中散发出狂炽的激情,带给人们有一种直入事件核心的震撼。 发2张寇德卡的经典作品: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5)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5 04:11
一条穿行于历史中的狗 ——森山大道的摄影 文/顾铮 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1938— )喜欢以狗自比。他曾经在自己的一本摄影作品集《地图》中这么形容自己:“我以前每天就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似的在街头各处拍摄照片”。他有三本摄影集分别名为《狗的记忆》《狗的时光》与《狗的记忆-最后一章》。他更有一张广为人知的作品《野狗》。 在画面中,一只硕壮的野狗以一种寂寞、挑衅、渴望、神秘的眼神回首。它沉默着,止步不前,充满疑虑地盯着前方。它好像暂时失去了方向,或者说暂时放弃了行动,但可以肯定,它一旦行动起来,仍然会是充满威胁与好斗的。森山是于1971年在青森县的三泽拍摄到这条野狗的。1971年正逢日本社会处于一种激烈的动荡不安的时代,因战败被占领所感受的屈辱和因经济高速增长而生出的自信与自满交织在一起,使整个国家处于一种骚动与不安之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面临一种对自己的重新定位与重新审视。这种骚动不安的心情在摄影家森山这里就转化成一条野狗的意象。他的这个集屈辱与狂妄于一体的野狗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他个人当时的心情,可说是他的一幅自画像。同时,作为民族心理的形象反映,这张照片也可说是表征处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民族的一幅自画像。 附注:1938年出生于大阪。摄影师。与石内都、荒木经惟等人同时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挑衅”(PROVOKE)的旗手人物,目前已是获得世界性承认的重要摄影家。他的作品集还有《北海道》(可以进入这里了解《北海道》http://www.g4photos.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等,在纪实摄影界里森山的作品很有威望! 森山大道是世界公认的:街头摄影大师 下面提供一幅《北海道》里的翻拍照片:(森山用的是低档胶片机,拍《北海道》只用了35和300两只定焦)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5 04:24
陈复礼是著名摄影家,当今的国际摄影界中,并称华夏影界“三老”,是一位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搏斗》这是陈复礼先生代表作之一。    中国摄影家。广东潮安人。早年赴南洋谋生,先后侨居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1951年组织越南摄影学会,任副会长。1955年迁居香港。1961年获香港摄影学会和伦敦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衔。1957~1961年连续5年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年度统计世界国际沙龙入选成绩前十名。1958年创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被推为终身名誉会长。1960年创立影艺出版公司,出版《摄影艺术》月刊,1964年改为《摄影画报》月刊,行销香港、海外,影响很大,1978年出版《陈复礼影集》。1980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拍摄有《流浪者》、《月光曲》、《漓江》、《迎客松》、《朝晖颂》、《九寨飞瀑》等大量优秀作品。在国际影展中,获金、银、铜牌数百枚。 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4-15 04:40
   吴家林被誉为“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影大师”,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被拍摄对象十分自然,是吴家林对生命本身的尊重,没有优越感,没有居高临下,照片中是摄影家对大山以及山里人的深厚情感。吴家林的作品有着超现实的意味,戏剧化的场景比比皆是。而这些戏剧性、超现实的场景,恰恰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 2003年 代表作“拉家常1999成都”,被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卡迪尔.布勒松收入《布勒松的选择》影展及画册(著名的法国袖珍黑皮书系列是世界大师级摄影家的代表作丛书)。该影展画册是布勒松亲自挑选的,从1888年至1999年间他欣赏的全世界85位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入选者均是世界大师级摄影家,其中46人已作古,健在的仅39人。 他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华人,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摄影家。 上面提到的《黑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有不少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这里提供一两幅给大家鉴赏: (, 下载次数: 8) (, 下载次数: 8)
作者: 无间豆    时间: 2011-5-2 11:23
长见识了! 回复4条狗的话题,也来谈谈瞬间感觉: 第一张,吴家林的狗,前景的废钢筋确实容易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对吴家林的众多作品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想知道作者什么样的创作背景。 喜欢第二条,寇德卡的狗。乍一眼看去,让我想起吸血僵尸,诡异中透着邪恶,令人震撼! 第三张,森山大道的狗,完全野性的眼神。 第四张,陈复礼的狗,一条健硕的不像在流浪的流浪狗,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学习楼主的思考精神。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5-2 16:15
可能下面的描述就是吴家林创作的背景了: 吴家林是寻找人间戏剧的大师。在他的照片中,少有以一个单独的人成为画面,他的眼睛不会只盯着一个个体,总是先发现一个场景,然后开始等待,等等戏剧高潮的出现。一只黑狗穿过后现代的钢筋、一只鸡跃上挂锅的“舞台”……他说了一幅照片的故事:发现村子里一个简陋的楼梯(在木板上钉上几根木条),当时心想,这样的楼梯对老人太危险了,这时楼上传来孩子的哭声,一个妇人把被孩子尿湿的床单晾晒在走道栏杆上,床单上的老虎图案恰好盯着楼下,正觉得这个场景有意思时,一群猪仔跑过楼下!他以最快的速度只拍到了两张。。。 当然,很多时候情景的触动成就了作品,而作品的含义可能是在品味中产生。这4张拍狗的作品的讨论,更多的是让我们关注吴家林的作品,通过类比,可能我们可以理解吴家林的作品吧。
作者: lao笨    时间: 2011-5-3 07:29
非常值得学习的好贴,路过再次学习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5-4 02:33
摘自文章《纪实摄影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原文地址:http://www.cpanet.cn/cms/html/zixun/jiaoyu/20110424/52602.html): 德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在对视觉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使用了图像志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图像的三个等级:第一,初级或者自然的主题(一目了然的);第二,中级或惯例主题(符合习俗可以理解的);第三,内在意义或内容(蕴含的)。如果我们反过来观看视觉文化作品的生成过程,传统的纪实摄影是从第一层面开始挖掘,而对图像的二三层次的发现需要靠作品完成之后的阐释,而所谓艺术化的纪实摄影,摄影师从第三个层次开始,他们从一开始看到的就不是现实而是象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转向。 …… 摄影易学难精,只看优秀作品只学得皮毛与形式,但确实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把这些理论上的东西发出来并与大家一起讨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并提高的过程。 对四张以狗为内容的照片的观赏讨论,可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或者,吴家林的《黑狗》,需要几十年去解读,才能明白该作品的妙处。 就象森山的《野狗》,可以解读为“…作为民族心理的形象反映,这张照片也可说是表征处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民族的一幅自画像…”,那么吴家林拍摄的这条不知悲喜的黑狗,在后现代钢丝网下茫然穿行,未必没有它所必有的含义。在上面,我也列举了陈复礼两只鸽子和铁丝网组成的《战争与和平》,有人说潜移默化中吴家林模仿了该作,这点上,很难求证,吴家林的《黑狗》更晦涩,但也更耐看。 用上面德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提出的三个层次来说,吴家林的作品更抽象更艺术。
作者: 滨海钓鱼翁    时间: 2011-5-6 10:28
水贵如油,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缺水但也要节约用水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1-7-28 01:44
引用第86楼滨海钓鱼翁于2011-05-06 10:28发表的 : 水贵如油,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缺水但也要节约用水
意思即系水吹得多了,在这里没人吹水,不寂寞么?越来越懒得在这里吹水了,原因是没人愿意吹水。
作者: 幸福加油站    时间: 2014-7-9 22:10
360不错,老帖子找得回来了




欢迎光临 (http://120.77.173.188:88/)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