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游观光海堤 [打印本页]

作者: 申弓    时间: 2020-11-4 14:25
标题: 再游观光海堤

观光海堤再游


申弓


好久没有来观光海堤了。


记得第一次来,是好多年前,那时开车路过金海湾西大街,到了桃吉岭,发现路边有个牌牌,写着“观光海堤”四个字,便将车子拐进去。一条水泥路依着钦江河堤直通海边。左边靠江,有低矮的围墙,透过围墙,可以看到江里的船来船往。还有一些绿色的树木,到了一个开阔地方,还能看到一些红树林。右边是农田,不时也有一些水塘,水塘里滚水轮飞转,水花飞得老高,那是农民们在自己的田里搞海养。其中有个水塘,没有水轮,却有一大群的鸭,那是养鱼兼着养鸭的农户。间着一些农田,水稻长得一片青绿,逢着金秋时节,也能欣赏到金黄的秋色,那稻田丰收的景象,那满眼的金黄,特别地着惹眼,令人心旷神怡。


一路过来,要横过一条高速公路,是兰海高速,它在桥上,我们从桥下通过。再往前走,右边有个山庄,名字叫绿海山庄,那招牌打得很大,凡从兰海高速公路通过的车辆都能看到。绿海山庄,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搞了一些休闲的项目,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地方,供人游玩、进餐、烧烤,我来过几次,都是跟朋友来的,曾留下过较深的印象。


如果继续往前,还能看到学校,庙宇。还有一个湿地,风光挺好,一些网友拍出不少的风景靓照,特别是有一张在夕阳下面,海水退尽,一条弯曲的小河有滩涂中画下了好几个曲,那些曲折,由大到小,一直伸向远处的海水,与天连在一起,是那样的高远,悠长,荡气回肠。

后来因为忙别的,再加上钦州旅游的风生水起,十年之中,建成了不少的公园,如白石湖公园,梦园广场,林湖森林公园,钦州园博园等相继建成,并且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漂亮,真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感觉,观光海堤便被冷落了。不说别人,就我也好多年不来了。今天正好没事,朋友春风也说,事情办完了,有一节的时间空档,想出去转转。去哪里呢,远的去不了,近的,也没什么地方合适,突然想起了观光海堤,便来了。


观光海堤,其实就是上世纪末钦州的防洪堤坝,是一项防洪为民的水利工程,设计者将它设成了一堤两用,防洪兼观光,是睇牛兼捉虱,一举两个了。

观光海堤,久违了!由于金海湾大街的扩大,原来只有四车道,现在已扩建成了八车道,并且还有绿化带,竟然让我们找不到上海堤的路口了。汽车一滑,到了高沙新村,那是个温总理来过的地方,印象特别深刻。看到高沙,才知道是驶过了,忙调头回来,这样左边便变成了右边,一条水泥路斜插向南,那就是要去的海堤路了。可在我眼中,好像这路比过去窄了,并且有一个铁架架在路面上,那是限高限宽,就仅可通过一辆小车,再大一点的也不行。路边长满了各种植物,有灌木丛,有芦苇,有黄茅,还有一些花草,没有人整理,便让人感觉那路更小了。


往前行,不时还要会车,双方都得选好相会的要方,否则就会形成车打架。其中在一个地方,我们的车还真跟对面开来的后视镜行了一次碰手礼咧,只轻轻的,双方司机都仅轻轻地相视一笑便过去了。


左边河里,照旧有不少的船舶,但开动的不多,右边的水塘好似比以前更多了,水田反而变少了,很少能看到栽水稻的田亩。便想到在经济大潮之下,农民们也向着致富的道路狂奔,搞塘养肯定要比种植收益可观,也来得快些。说也好笑,当我们站在海堤上拍照时,一位阿姨走过来打听,你们拍什么?我们说你们这里挺美,拍些照片去宣传一下。她便笑着说,还以为你们是来抄我们的船的呢。原来,停在河湾上的几艘船就是她家的。问她为何不出海,说是不让出,出去便挨罚。原来是淘蚬的船,被主管部门告知他们破坏生态,并且会将水搞混。


我就说呢。

那个熟悉的绿海山庄也没有了,当然,土地还在,地貌依旧,只是山庄荒芜了,不作经营了。我们来到一个海堤湾处,那堤面较宽,适合停车,便停下来观了一会光,发现钦江到了这里突然开阔了许多,那水面看上去真有点浩淼,往远点看,有点大江茫茫的感觉,朋友说,有点象长江哦。此言虽然突兀,但细细一看,还真有点像,确实是有点浩浩荡荡的。

看到江边有个沙滩,那金黄的河沙特别抢眼,也特别可爱,我们便不约而同地进了进来,拍照,嬉戏。春风还在平坦的沙面上笔走龙蛇,写了“彩霞满天”四个神采飞扬的大字,这也是我们在观光海堤留下的“浓墨重彩”了。
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哦!




作者: 申弓    时间: 2020-11-4 14:37
标题: 一条向大海索要的惊世公路


霜降时节访三墩


申弓


偶然打开360网,看到一个关于三墩的帖子,有几张图片特别养眼,其中一条公路,两行绿树,一直向大海里延伸,曾称之为最美的公路。正好,时交霜降,天气也开始变凉了,便决定去三墩看看。


吃过早餐,邀上黄主任,便驱车出发。过了钦州港,再向犀牛脚方向,向右一拐,进入一条新开的公路,那就是通往三墩的海上公路。说它是海上公路,一点不错,其实我们就是行走在海上,只是由于人的创造伟力,将它变成了公路。那是一条长11000米,宽有60米(目测宽度,以官方认证为准)的大路,一边铺成了硬底,一边还是泥路,两行木麻黄倔强地生长着,既起防护的作用,也是装点美景。从高处看,正是一幅航拍的美图,一直伸向茫茫的大海,看不到尽头,那路由大到小,由清晰到模糊。路上车来车往,有隆隆压过的重卡,更多的是各种款式、各种颜色的小车,看车牌,有桂A的,有桂B的,有桂L的,还有粤字头的,虽然还没有规范停车,可大家都很自觉,将车停得齐整有序。

其实在好几年前,我就开始关注了这条公路的建设。那时去三娘湾,路过这一带,经常看到的是一辆辆的大卡车,自动卸货那种,日夜奔驰在这个路段,是拉泥填海的工程车,据说每天多达几百辆。海上几十台抽沙机,不断地往这里喷沙,陆上几百辆大卡往这里运泥,报道说是每天百米的进度推进。电视上也看到过那施工场面:闹烘烘,热乎乎,灰尘滚滚,机场隆隆,真不止于一个热火朝天了得!这些年来,到底投放了多少人工,多少机械,多少资金,我没法统计,也恕我不找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就只是一名文字工作者,一名文学写手,我更多关注的是现场,是场面,是结果。在我眼里,一条长11000米,宽60米(?)的大道,缀着可人的绿色,直伸大海,使原来生成在海中的三个称为墩的孤岛,与陆地相连,再不用乘船乘筏在海水里飘荡,不但免除了风浪的颠簸,也大大地加速了上岛时间。

这不?用了不到十分钟,我们便到达了墩前。


停车的地方,是一块陆地,是敢为人先的钦州人向大海要来的陆地。地盘挺大,大到多少平方?我还真说不出来,只见那里有一个部门,周边已圈上围墙,叫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公司,东边更大的面积,大多空着,零散地堆着一些物件,其中好多的水泥构件,是两个十字相错,形成了丫叉,我想那一定是投放到海里起固定作用的构件。

由于施工的需要,原来三墩,现在就只剩下二墩了。在公路的右边,两只馒头一样的小山,海水退去,完全裸露出来,山上长满了绿树,因此用馒头来形容也不恰当,只是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了。两墩之间有一汪海水,鸭农圈养了一群鸭,数看有好几百只,在滩涂上觅食,那是真正意义的海鸭了。就想着买只回来享用,可一问,说不买,是蛋鸭。再问蛋价,一斤9元,足足是市场上的两倍,当然是物有所值,那可是真正的海鸭蛋呢。靠近大海的一个墩开放了旅游,一条木桥,一条水泥路,从公路这边伸向墩岛,因为水退了,我们便从水泥路走过,不时地惊起旁边的一些蟹及跳鱼。看着它们在晒太阳,可当一伸手过去想捉,便啪的跳开了,啪啦啦的都躲水里去了。

上墩岛的两条路桥,我来时没有潮水,可走水泥路

一条泥路被人走得挺熟,环绕着墩岛,走到对面,有个海鲜排档,前面的乱石滩上,有大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多是大人带着小孩来海边玩。他们在拾贝壳,捉小蟹,不时地呼叫奔走,过着金色无忧的童年,当捉到一只张牙舞爪的小蟹时,还竖起两手指拍张照片。此情此景,我们也受到了感化,也踏进乱石中追逐一番,也伸出两手指拍了张照片,怀念那无忧的青葱岁月。

海鲜店前面一棵海麻树下,有年轻少妇带着小孩,就身就势坐在沙泥里,屁股挪开,沙里留着一个苹果一样的沙窝,那才是我们早已过往了的时光!是啊,谁没年轻过?谁不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老?不去想了,想了会徒增伤感。

我们也来一张合影,以乱石为伴,以大海为景

墩的边上有几个开在船上的渔家海鲜饭店,我提议进去撮一餐。经验丰富的黄主任说,这是外来人吃的,我带你到港口去吃海鲜粥,包你满意。也就半个小时,来到了仙岛公园,在七十二径海鲜店,煮了一盘海鲜粥,那粥盛出来时,用勺一搅,泥丁,沙螺肉,蚝蜊,伴着葱姜,那香味绝对的诱人。说也好笑,原以为两人吃不完一盘,可谁知道吃着吃着竟然见了底,最后两人都饱了,还剩一碗,浪费可惜,光盘光荣,便约定二人分食。克服一下,将它吃完,最后一盘点,哈,我一共吃了四碗半,黄主任呢,胃口比我好,多吃了一碗,五碗半!
(前二图来自钦州360)



作者: 蛤蛤    时间: 2020-11-5 21:10
康熙岭风景就是优美





欢迎光临 (http://120.77.173.188:88/)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