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被网暴”|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因素 [打印本页]

作者: 心灵捕手    时间: 2022-6-25 11:52
标题: “我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被网暴”|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因素
        分享一篇很不错的心理科普文章。
“我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被网暴”|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因素
[url=]简单心理/文[/url]
最近,“唐山打人事件”在网上不断发酵。
有人网暴烧烤店老板娘,指责她不拉架、不及时报警;在点评网上故意给店铺差评,在社交网络上对其谩骂抵制,发微信打电话......

6月12日,涉事烧烤店老板娘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老板娘在视频中说,当天她参与了拉架,并让他人报警;打人的那伙人威胁她,没结账就跑了;她也是受害者,却被网友们网暴。而同一条街的相关商家表示,自己被误当成打人者,除了不断接到骚扰电话,有人甚至给他店里送了花圈和菊花。紧随其后跟着遭殃的是施暴者身穿的服装品牌主播,在品牌直播间中指责主播卖“恶霸衣服”、“牢服”,发辱骂弹幕,女主播一度被气哭。
在这个年代,网络暴力确实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普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警告称,全球70.6%的15至24岁年轻网民正面临着网络暴力、欺凌和骚扰的威胁。而我们对如何应对网络暴力,还没有太多的关注。

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使用数字技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这通常涉及到互联网的使用,但也可能只通过手机进行(例如,基于短信的暴力)。社交媒体是网络暴力发生的主要渠道之一,包括 微博、豆瓣、抖音等。

网络暴力已被视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美国 59%的青少年报告说他们曾在网上受到欺凌或骚扰。

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暴力最根本的五个属性为:意图、重复性、权力失衡、匿名性和公开性。

1、意图

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在施暴时一般都有制造伤害的意图(intention)。然而,如果受害者认为其行为是有害的,暴力行为仍然可以在参与者没有意图的情况下发生。

2、重复性

重复性是网络暴力的一个特点。这指的是施暴者的重复行动,但也指在互联网上分享的材料可能比最初的暴力行为持续更久尤其是在以分享私人信息或私人照片作为网络暴力形式的情况下。


3、权力失衡

网络暴力的另一个特点是,受害者与施暴者处于权力不平衡的状态。如果暴力行为发生在公共论坛上,这一点尤为明显。

4、匿名性

一些施暴者在实施网络暴力时,利用匿名性躲在电脑屏幕后面。这种情况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谈不上权力失衡的问题。

5、公开性

最后,一些网络暴力行为的另一特点是涉及到公共传播。对于那些选择公开侮辱或羞辱某人作为网络暴力形式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

网络暴力受害者有一些重复出现的共同特点,包括:

  • 青少年和年轻人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的风险最大
  • 在散布虚假谣言和接收露骨照片的例子中,女性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 同性恋、双性恋或跨性别者可能更经常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 那些害羞、不善社交或不容易融入社会的人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 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


为什么人们会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

为什么人们会参与网络暴力?可能有许多不同因素导致一个人成为网络暴力施暴者。

1、心理健康上的议题

网络暴力施暴者可能有某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议题,这些议题与施暴行为的发生或恶化有关。可能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攻击倾向、多动性或冲动性问题,以及药物滥用。

此外,那些具有 “黑暗四分体"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有成为网络暴力施暴者的风险。这些人往往对他人的同理心不强,并可能将施暴行为作为增强自己权力感或价值感的方式。

译注:黑暗四分体包括四种人格特征,施虐狂、精神变态、马基雅维利主义(权术主义)、自恋

2、曾经的网络暴力受害者

一个人有时会在自己经历过网络暴力后成为施暴者。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能想让自己更有控制感,或者是在感到自己是受害者、却无法报复原本的施暴者后进行发泄。

3、冲突或分手的结果

发生在曾经的朋友或恋人之间的网络暴力,可能是由友情的冲突或恋情的破裂引发的。因此,这种类型的网络暴力可以被视为是由报复欲或嫉妒心所驱动的。

4、无聊或想尝试新的人格角色

有人认为,一些施暴者的动机是无聊,或想在互联网上尝试新的人格角色。这种类型的网络暴力通常具有匿名性。

5、孤独感或孤立感

网络暴力施暴者也可能是在社会中因孤独或被孤立而挣扎的人。如果他们感到被他人忽视,他们可能会以大肆抨击的方式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或是借此发泄对社会的愤怒。

为什么有些人只在网络施暴?

虽然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都是施暴者,但也有一些人只在网络空间中成为施暴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有些人会在网上施暴,而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会这样做?这种现象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

1、非对抗性和匿名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施暴,但在网上却可能成为施暴者的第一个原因,与互联网本身的性质有关。一个人可以在网上对他人施暴,并且保持匿名。显然,这在传统暴力行为中是不可能的。

此外,网络暴力可以以非对抗性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匿名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施暴者可能会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留下恶毒的评论然后转而浏览其他内容,压根不用去看对方的回复。


2、不需要受欢迎程度或身体上的相对优势

为了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施暴者,你通常需要相对受害者拥有一些优势。

这可能意味着你的体格比他们大,可能意味着你比他们更受欢迎,或者可能意味着你和他们之间有某种权力上的不平衡。

相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不需要有身体上的优势或受欢迎程度的差别。这意味着,想要实施暴力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在互联网上做到这一点,无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3、门槛很低

与不需要占据优势或更受欢迎的概念类似,成为网络暴力施暴者的门槛也很低。任何能上网的人都可以实施这种暴力。在网上朋友的定义很松散,这使得对他人施暴变得非常容易。

4、受害者的反馈无法触及施暴者

不在现实生活中施暴的人可能参与网络暴力的最后一个原因,与缺乏受害者的反馈有关。网络暴力的施暴者通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参与暴力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受害者一般不会像面对面的互动那样作出反馈。

有的施暴者在现实生活中会因为看到受害者所受的影响而不再施暴,但在网络上他们可能不会这样做。

在网络暴力中,受害者通常无法逃避他们遭受的辱骂和骚扰。与现实生活中遭遇暴力事件不同,网络暴力和互联网本身从未真正关闭,暴力行为可能永无休止。

这可能使受害者感到自己无路可逃,特别是当暴力行为涉及到他们私人信息的公开、或者关于他们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时。这种类型的网络暴力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网络暴力的影响

网络暴力可能会对受害者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了解网络暴力受害者会受到哪些影响会有所帮助,因为这可以作为识别某人是否正在承受网络暴力的一种方式。

其中一些影响甚至比传统的暴力行为表现得更强烈,因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无法从受到辱骂的情境中逃离。

它们可能包括:

  • 因网络暴力事件感到痛苦
  • 抑郁情绪和情绪波动增加
  • 焦虑情绪增加
  • 入睡或保持睡眠上的困难(如失眠)
  • 自杀念头或自杀企图
  • 恐惧感增加
  • 自尊水平或自我价值感降低
  • 社交隔离、退出朋友圈子、或花很多时间独处
  • 回避做他们过去喜欢的事情
  • 学业表现差
  • 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出现问题
  • 出现创伤后应激的症状(译注:如过度警觉、记忆侵扰、畏缩回避等)
  • 自伤行为(如切割、打自己、敲头)
  • 药物滥用
  • 愤怒增加,易怒或暴怒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作为网络暴力中的成年受害者和儿童受害者的家长,有许多方法可以应对网络暴力。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作为家长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受网络暴力,最好的做法是让他们不要对网络暴力做出回应。此外,让他们通过保存短信、电子邮件、照片和任何其他形式的通讯记录来记录网络暴力中的每个事件。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屏幕截图来完成。让孩子将这些信息转发给你,以便你能保存一切的记录。

接下来,如果网络暴力来自于学校环境,请向学校的老师、校长或行政人员报告网络暴力的情况。在极端的暴力或威胁的情况下,你也应该向警方报告暴力行为。

最后,重要的是让你的孩子放心,他们不应该为网络暴力负责。一些受害者可能会觉得是他们的行为造成了问题,或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被指责。出于这个原因,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发生的事情不是他们的错。


2、作为成年人

作为一个正在经受网络暴力事件的成年人,上面提到的很多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你的情况。

首先,一定要保留所有网络暴力事件的记录,无论它们是来自你的短信、messenger 聊天、Facebook 群组、Instagram 私信,或者其他在线来源。截图网络暴力的证据并保存在电脑文件夹中。

接下来,如果你知道网络暴力的来源,请确定你是否可以对施暴者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如果施暴者是职场上的同事或主管,是否有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是你可以与之交谈的?如果施暴者是一位家庭成员,是否有办法向其他家庭成员提出这个问题,请求他们支持?最后,如果施暴者是你只在网上认识的人,你能从你所有的社交媒体上屏蔽和删除他们吗?

最好的行动方式是尽可能地忽略网络暴力行为。然而,如果你受到威胁,那么应该要向警方报告,并附上自己收集的证据。

3、作为社会

对于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而言,仅仅是处理网络暴力事件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这些受害者在情绪上受到影响,无法找到帮助。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我们有责任努力建立一个系统,从根本上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下面列出了一些潜在的倡议性想法:

承受网络暴力的儿童和青少年仍在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和应对社交场景。在这个年龄段遭受网络暴力,可能会对其产生持久的、永久的影响。心理健康资源应该保障到位,以帮助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网络暴力会因受到关注而愈演愈烈。当社会普遍拒绝网络暴力的行为,以至于施暴者不再从中获得任何好处时,他们就会停止施暴。这意味着,每一个被目睹的网络暴力做法(尤其是在有大量“喷子”评论的情况下)都应该被公众不予理会。此外,应该进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网络暴力不仅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是弱者的表现。

对于试图帮助承受网络暴力的儿童的家长来说,学校是他们的联络点。出于这个原因,学校应该制定方案和协议,立即快速处理网络暴力问题。父母多次请求校方帮助而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不应该出现。







欢迎光临 (http://120.77.173.188:88/)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