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不爱社交,不是因为你内向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11:0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在心理学领域看来,气质无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判断,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有些人天生开朗活泼,有些就稍显内向,其实任何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气质作为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 面的动力特点的综合,它本身无所谓好坏,在评定人的气质时不能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类型是坏的。任何一种气质类 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例如,胆汁质的人精力 充沛、生气勃勃等好的一面,但也有暴躁、任性、感情用事等缺点;多血质的人活泼、灵敏,但也有轻浮、情绪多变、不踏实的一面;黏 液质的人有缺乏活力、冷淡、反应慢等缺点,但沉着、冷静、坚毅;抑 郁质的人既有孤僻、羞怯、多疑心等缺点,但情感深刻稳定、感情细 腻、观察力敏锐。那么,关于社交活动,心理公开课的作者丛非从的看法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


你不爱社交,不是因为你内向


                                
[url=]心理公开课作者  丛非从[/url]


本来我想说,内向是一种“病”。

想想还是算了,毕竟我也很内向的,骂自己是不太好。

其实内向也挺好的,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给我做了多少次挡箭牌。

每当我在跟不熟悉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出现在陌生场合的时候,
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
跟姑娘单独相处的时候,

我都觉得有压力,甚是尴尬。

但是因为我内向啊,所以我不会说话啊。

多好的解释。然后我就成了宅男。

说起我很内向,很多要好的朋友都不服:就你?没比你能闹腾的。

是啊。为什么在有的人面前我就内向,有的人面前我就很外向呢?

因为内向是一种间歇性发作的”病“,有时候犯病,有时候不犯啊。


02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染的这种病呢?

我相信人天生是外向的,因为与人连接,是一件非常滋养的事情。

婴儿需要妈妈,对于婴儿来说,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比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有利于生存。

要相信上帝造人的时候,一定会把出厂设置设置为最佳生存状态。

与人连接,是那么的美好。
喜悦与人分享,喜悦就会加倍。
难过与人分享,难过就会减半。
孤单与人分享,孤单就会消失。
困难与人分享,就会得到帮助。

有一个人或很多人能在你身边,接纳你,抱持你,允许你,关注你,认可你,看见你,那是多么滋养的一件事。

外向就更加容易得到关系。关系是滋养人的,所以外向更加符合人性。

那么是谁修改了上帝的设置,把人变得开始回避社交,开始内向了呢?

对婴儿来说,当不哭比哭更安全的时候,就慢慢学会先不哭了。

当关系不再是滋养,而是压力的时候,人就会回避社交——趋利避害的本能。

果子好吃,人就会想吃。果子变坏的时候,人就想扔掉。

对于婴儿来说,当他表达需求,

如果得到满足,婴儿就会更加渴望关系。
如果需求被忽视,他就会怀疑关系。
如果需求被否定,他就会逃避关系。
如果还被反过来要求,他就更想逃避。

婴儿哭泣时,妈妈是什么态度很重要。

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他是否是被环境所允许和接纳的,他是否是被认可和看见的,他是否是自由的,他是否能做自己,他周围的关系有没有在滋养他。

这都在决定着小孩子在怎样感受关系。

答案如果是没有得到,那么小孩子就会回避关系,因为在关系中实在没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妈妈还做了很多破坏关系的事:

  • 忽视孩子,看不见他的需求,看不到他的委屈、难过与害怕,还会反过来告诉他应该懂事、听话、礼貌。


  • 当小孩子感觉到恐惧与无助,妈妈不会帮助他,反而会指责他笨、懒。妈妈会反复要求他,否定他,嫌弃他,让他不自在。


小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对关系产生恐惧。

为了生存,他必须使用高焦虑来应对关系,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地安全着,好累。


久而久之,累成了一种常态,都不觉得自己在焦虑和累了。关系成了负担的一种象征。

这种累与焦虑,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被激活一点。

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印象:

  • 关系即要求。
  • 关系即评判。
  • 关系即压力。


这种感觉被带到大,所有的关系,都感受到了有某种潜在的要求和批判而感觉到有压力。

最后发现,还是跟自己呆着比较舒服。


03

跟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你总觉得应该好好表现才觉得踏实,应该掩饰自己不好的一面不被人知道。

总要刻意表现与掩饰,不能乱动乱说,生怕别人发现自己哪表现得不够好,批判、嫌弃自己。

在一起的时候,还要顾及下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有时候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处处照顾别人的感受,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想想就很烦,好累。



因为不相信自己是被接纳的,不相信别人对自己没要求。

即使别人对自己有点好,也不敢接受。人家愿意跟你建立关系,愿意滋养你,爱你,对你好,因为你值得。

然而你却总有一种受不起的感觉,不敢享受,你总想着这给别人添麻烦了,多不好,你就压力好大。

来不及感动,就开始了焦虑。根本无法享受。

别人的好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你就想着怎么回报人家。

生怕自己欠了别人的,生怕别人觉得自己自私,生怕因为自己没付出就搞砸了关系。

如果你说是啊,人家对你好你就是要回报人家啊。

可问题是,拜托你先在当下好好享受,好好感动,好好被温暖。享受完了再图回报好吗?

你这还没开始享受就开始思考该如何回报了。

那感觉就像是:

今天周五晚上,假期刚刚开始,然后满脑子都是:假期结束总是要回来好好上班的啊,没有单位会在你毫不贡献的时候还给你放假。

然后你就开始焦虑:下周一要来了,下周工作要认真啊,要认真。假期也没享受,光想着干活的事了。

你就开始讨厌工作了,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休息,光想着如何工作。

你也开始讨厌关系了,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享受,光想着如何付出。

虽然你还是很渴望,但你却不敢接受别人的好了:还得回报,还给别人添麻烦,好累哦。

跟人相处,如果累、焦虑、有压力、不享受、不自由,带来的不舒适感远远大于舒适感,为何还要与人相处。


04

偏偏成功学家和鸡汤学家都在告诉我们说:你要社交啊,你要人脉啊,你要阳光啊,你要善言啊,巴拉巴。

然后你就又开始强迫自己,我应该去社交啊。

潜意识听到的就是:我应该去受罪啊。

潜意识就开始反抗:好讨厌,不想去。

意识说:你应该去,这是为你好,这是对的。

潜意识说:太累太焦虑太痛苦,不想去。

pk战开始。

内耗开始。最后把自己搞得抑郁了。

因为你的精力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都消耗完了,抑郁就会登场说:别想了,对世界的感觉再麻木点,你就不用消耗了。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关系是滋养的,那么你就会自动想建立关系。

如果关系是压力,你就想远离关系。

所以如果你回避社交,那是因为关系对你来说不是滋养,而是压力。

这时候强迫自己去社交,只能把自己搞得更挫败,自我否定,抑郁。




05

你从来不曾相信,关系对你是安全的。其实你是被接纳的,你是被允许的。只要你不表现得太出格,你都是被欢迎的。

  • 你会发现外向的人,什么都敢说。敢唱、敢跳、敢讲黄段子。
    你敢吗?你怕,怕自己说错了还不如不说,说错了比不说惩罚更大。
    因为你小时候就是这样:不说才是安全的,一说就被指责。不表现自己才是安全的,一表现自己就被发现不好。

  • 外向的人的确容易说错话,然后被一些人喜欢,也被一些人讨厌。
    你敢吗?我猜即使有99个人喜欢你,只要有1个人讨厌你,你就需要安慰自己,然后就不敢说话了。
    你为了确保自己绝对安全和不被讨厌——闭嘴是唯一的选择。



内向都是被自己吓出来的。

因为内向者的潜意识目标就是:

我要说出一些话,让所有人都不讨厌我,都喜欢我。

当我准备好这样的话题,并且准备好怎么说的时候,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的时候,我才能开口说出来。不然我选择等待。

结果……

你可以想到吧。


06

你会发现内向的人如果被鼓励,被耐心,被赞扬,他就会慢慢活过来,而且还表现得很好。

其实就是他已经在潜意识里酝酿了很久了,只等待着有人邀请他。

如果一个人相信环境是安全的,他就会很外向
如果一个人相信环境是不安全的,他就会很内向

这个安全与否与真实的环境无关,只与内心的信念有关。而内心的信念,则来自于童年的经验。

关系本来就一种滋养,虽然不是所有关系。但当你开始相信其实你遇到的很多人都是接纳你的,对你不求回报的,认可你的。

你就开始享受起关系来。外向,也就来了。


正如你小时候或者你刚出生的时候那样——
大胆表现,无所畏惧。

因为你坚信,无论你怎样,你都是被接纳的。
你要相信,你正在被支持着,而非被评判着。

你也可以说这是生理因素,我相信后天心理的变化会导致脑结构、神经系统等生理的变化。

你说天生如此也很好,这样更理所当然地坦然些。反正天生的,我什么都做不了。

是不是天生的又怎样,你都可以在后天让自己更被滋养,更开放。
- The End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4-6-18 12:01 , Processed in 0.140030 second(s), 15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