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刍茶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2:5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刍 茶 有朋友嘱我写一篇关于茶的文章。对于茶,我是不大感冒的,盛情之下,只好勉为其难。作此题目,理由有二。其一,我国为茶的故乡,茶素为文人墨客所钟情所讴歌。自唐以降,论茶品茶皆以专著而不名,我何德何能,妄加谰说?犹牛之反刍,不过把前人说过的东西复述一遍罢了。其二,茶向喻逸世高人,我辈一介俗夫,难领个中真趣,刍作嚼解,喝茶如牛嚼牡丹是也。 我国传统的开门七件事,茶居其一,并誉之为“百草之首,万木之花”,可以想见其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而致力于其理论研究并集大成者,莫过于作《茶经》的陆羽,作《茶录》的蔡襄,作《茶疏》的许次纾,作《煮泉小品》的田艺衡。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茶道由粗放式的闲饮转变为集约化的品赏,形成了采摘、焙烘、贮藏、冲泡、饮喝的一系列理论。此五者独立成章,又都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信,请看他们总结出的心手闲适、名泉怪石之17种宜饮之景,作事、观剧等8种不宜饮之时,恶水、敝器等11种不宜用之物,阴屋等7种不宜近之事。 仅从其中抽取“冲泡”这一方面,足可做一篇洋洋洒洒的博士论文。冲泡大致可分为选水和煮水两个部分,下有若干操作细则和注意事项,丝毫不能马虎。 东坡品茶偏于煮水。他煮水时讲究三沸:“蟹眼已过鱼目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一沸如蟹眼,二沸如鱼目,三沸如松啸。他解释说:“细沫徐走,是为蟹眼;少倾巨沫跳珠,是为鱼目;时则微响初闻,则松风鸣也。自蟹眼时即出水一二匙,至松风鸣时复入之以止其沸,即下茶叶。大约铫水半斤,受叶二钱,少顷水再沸,如奔涛溅沫,而茶成矣。”其况味我不堪了了,惟叹子瞻公于茶道一精如斯! 但是,相比之下,他又没王安石之精了。据明清小说载,东坡被贬黄州时,要经过三峡,他的老师王安石便叮嘱其从三峡中的中峡巫峡带一罐水回来泡茶。东坡忘情于三峡山水,浑不记得老师交代的事,在下峡胡乱灌了一罐就了事,却给王公识破。东坡颇有不服,待王安石扳着手指说出三峡上中下三峡水的特点和与之泡茶的特征时,才口瞪舌结,谢罪称服。假定小说是传记式的,那王安石品茶的味蕾和眼光,简直赛似神仙。假定不是,则是作者冯梦龙的品茶功力了。 除泡之外,茶还有煎、抹二种的吃法,可惜后二者几已失传,而嚼茶仍不时听闻。钱先生在《围城》里曾说过这么一个笑话:“茶叶初到外国,那些外国人常把整磅的茶叶放在一锅子水里,倒水烧开,泼了水,加上胡椒和盐,专吃那叶子。”外国人不懂茶的憨态,跃然纸上,令人捧腹不已。在茶故乡的中国,嚼茶还是大有人在的。报刊曾载,累了困了就吃红烧肉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有嚼茶叶的习惯,据说是冲淡口腔中的异味。伟人是不俗的,只是太忙又不拘饮食小节,无暇也不屑于搞那繁文缛节的茶道,倒不如一边嚼着茶叶的涩回味着茶的甘,一边披阅文件思考国计民生大事,另有一番情趣。 古人喝茶最起码讲究四样:好茶、煮茶的砂铫,烧火的去皮杉木炭、泡茶的泉水。对为生活奔波的我来说,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但也有自己的风格和意味。夏天,冲一些本地的土茶,泡在一个大大的玻璃壶里凉着,不拘什么时候,渴了就倒进水杯喝它一口二口,如果赶上“日高人渴漫思茶”,就咕咚咕咚一气喝几杯。那种“两腋习习生风”的感觉是没有,但也觉得“透心凉”,舒服!倘在冬天,就捏一摄茶放在保温杯里,哗啦一声掀开热水器的开关往里灌水,然后拧上杯盖。数十秒钟后,打开杯盖,也有淡淡的茶香逸出,此时,似有意似无意地或轻啜或浅尝,随心所欲。水干添水,茶淡加茶,悠然自得。虽无法领会古人的那种一巡如十三岁少女二巡如十六岁少女三巡如妇人的意境,也忍不住会说声“好!” 林语堂先生曾对古人茶的技巧和艺术作了很精当的概括,说好茶如童子肉。这使我有点弄不明白,不知童子肉是不是童子身上的奶气?如果是,那是很醉人的一种气味了。茶的青涩气息我倒是闻过,觉得那才是生气勃勃的真正的茶味。有一年,我到一个茶场参观,茶园是梯田式的,一层一层,漫山遍野,绿意盎然,几个采茶女在挥动着灵巧的手在飞快地采着茶,间或传来她们的嘻笑声和唱歌声。我马上被这怡人的风光所吸引,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一阵好拍。不慎被木桩绊了一下,摔了一跤,裤子破了几个洞不算,还沾上了几处茶的叶绿素,怎么洗也洗不掉。那裤子是不能再穿了,却也舍不得扔掉,好好的挂在柜子里,不时的取出来嗅嗅,茶的青涩香仍依稀可闻。 人生贵在适意。能达到古人的品茶造诣和艺术意境当然更好,没达到也不必刻意去追求,做个平常人,喝点平常茶也未尚不是风雅。其实,茶还有一种味道是茶书上所没有的,许多人包括那些品茶高手可能也不会品味出来的,那是茶的汗味。姑不说茶工在烘焙时的挥汗如雨,就是那些茶农,翻大山,越巨岭,钻沟壑,攀峭壁,披荆棘,穿林海,经了多少艰,历了多少险,流了多少汗,才能把一叶一芽采撷回来呢?那汗水渗进茶中,便化作了茶的精灵,于是,才有茶的芬芳。能品出茶中汗的馥香,才是品茶的最高境界。 扯远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6-6 23:39: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好文如茶,愈刍愈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6-10 12:01:4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品茶

品茶如品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6-11 10:59: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相当有质量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23 00:34:5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江城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4-11-17 14:55 , Processed in 0.233252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