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中“红衣主教”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3:2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长得魁梧英俊,却生得一副怪脾气:多疑胆小、善变难料,不过还是有那么多人对他情有独钟,这位“海中的红衣主教”究竟魔力何在? 龙虾奇貌   龙虾长的名副其实,几分像龙,几分像虾,向有“虾中之王”的美称。斑斓的外壳鲜艳夺目,头胸甲壳坚硬多刺,像披着一身铠铠战甲,而尾巴却像超短裙的裙裾,头部两对触须,一对特长,就像长条鞭子,可以从头弯曲到尾部。龙虾有8条细长的腿,上面长着茸茸细毛,这不起眼的茸毛竟有听觉、味觉的特异功能呢,要不然它就显得迟钝笨拙了。它的下身长有4对游泳肢,就像划水的木桨。头部颇似舞台上皇后所戴冠冕异彩夺目,雍容华贵。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威武、漂亮,难怪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形容它为“海中的红衣主教”。 龙虾怪性   龙虾的习性很古怪,它喜欢离群索居,白天常潜伏在十几米深的海底岩礁缝隙里或珊瑚、海藻丛中栖息。每到夜幕降临才出来觅食,它从不追捕小鱼,但总是隐蔽起来,只要小鱼游过,马上用胸肢、足包拢起来,然后饱吃一顿。它还摄食贝类、甲壳类、藻类等,食饱后又返回穴中。别看它深居简出,警惕性还是蛮高的,两只可怕的利螯如铁钳般随时戒备着,一有风吹草动,腿毛和触须就会“拉响警报”。别看龙虾模样威风凛凛,而胆子却出奇小,就连觅食也是蹑手蹑脚,不到万不得已它总不迎敌,而是摆动尾巴倒退溜之。   龙虾天生具有“变色龙”特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保护色”。到了“适婚年龄”的雌虾非常主动,如果碰到意中郎君,它就用长长的触须在雄虾头上划动,如果雄虾没有表示,它会用双螯敲击,暗送秋波。双双一见钟情,即进行闪电式结婚,几月后,雌虾开始生儿育女,但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却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往往成了大鱼大虾的美餐。因此,龙虾成活率低得可怜,这也是它身价昂贵的原因之一。   龙虾虽然习性古怪,行踪诡秘,但毕竟逃脱不过渔家人之手,有经验的渔家人只用几根韧度高的竹片交叉弯曲,撑起一块约1米见方的"龙虾罾",然后放上诱饵,系上铅坠,在夜间沉放于龙虾经常出没的"门口"诱捕,不知陷阱的龙虾见有如此可口的食物,不禁"龙颜大悦"吃了起来,孰料稍顷便被生擒。上水后的龙虾都是活生生的,张牙舞爪好不吓人,渔家人便把它们特护起来,等着卖个好价钱。 龙虾美味   东山岛屿礁星罗棋布,水温高,水质好,龙虾产量多,个体大,被誉为“天然龙虾仓”。东山岛的渔家人告诉笔者,龙虾膏多肉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龙虾肉有滋阴镇静、补肾健胃等功能,可治神经衰弱、皮肤溃疡等症。其壳还可治头疮、疥癣、扁桃体炎和吃虾引起的过敏反应。当然,如何应用是另外一回事了。   蒸好的龙虾异香扑鼻,色彩明快透亮,扒开虾壳或磕破虾脚,红壳白肉,色彩十分明丽,滋味异常可口,难怪食客形容它的好吃程度为"连舌头也随之吞下去。"龙虾清蒸后去壳切片,其肉雪白如玉,美味诱人。龙虾的吃法还真不少,或蒸、炒、氽,或卷“薄饼”…… 龙虾趣闻   2001年,东山岛铜陵镇流刺网作业的渔民捕获一对罕见的中华锦绣大龙虾,每只重达6公斤。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山岛就开始发展龙虾人工养殖,国内外许多大型宴会都到东山岛选购龙虾,港澳回归庆典宴席上的龙虾首选的便是东山岛特产的龙虾。 龙虾文化 食文化:吃龙虾,赏奇观,谈趣闻,在龙虾身上可体味到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千变万化,简直成了一桌精神、物质双享受的龙虾宴,因而,有不少人认为,龙虾是最浪漫的食物。 龙虾雕: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过“龙虾”一词,唐代文学家韩愈笔下就有:“又常疑龙虾,果谁雄牙须”。 但这是否水晶宫的龙虾,他没有明说。直到后来的《泉南杂志》才明确记载:“虾有一二尺者名龙虾,肉实有味,人家掏空其壳,如船灯挂佛前。”   至今,盛产龙虾的福建东山岛,能工巧匠用吃剩的龙虾壳制成标本栩栩如生,是独具海韵、不可多得的工艺品。渔家人结婚摆布洞房,也喜选用富有吉祥色彩的龙虾壁挂。   翻阅1992年5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可见这样一则报道:"东山岛渔民捕获一尾巨大龙虾,长1.28 米,重5.1公斤,由漳州市特艺公司精制成龙虾标本。"东山岛特产的龙虾雕以其观赏价值高,又有吉祥的寓意,多次被选送全国性展销会和"广交会"。 教你一招   龙虾雕的简单制作:先小心翼翼地用刀片将龙虾头部与躯干分开,用尖嘴钳夹用弯钩掏,慢慢地剔净虾肉,再把虾壳置入冷水,烧煮掉肉碎腥脂;趁其还未晾干脆硬,塞进脱脂棉花,再用铁丝穿插在断掉的虾爪中,恢复其原状,有的部位也可用万用胶粘接。然后,找一块漆有蓝色,象征蔚蓝色海洋的木板将龙虾固定住就成了威武、逼真的龙虾壁挂了。 ★★★附注: 笔者写的是生长于“大海龙宫”,一条好几斤重的龙虾,而不是那种长有两只大螯,从国外引进养殖的淡水龙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9-29 17:01:2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fdfgdfgdfgdfsgdf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5-12 03:48 , Processed in 0.094315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