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部湾传统文化协会与大寺镇鱼山诗联社文学交流记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5-8 20:47:22 36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北部湾传统文化协会与大寺镇鱼山诗联社文学交流记
文/马承德
        文化传承,若长河之不息;雅集酬唱,似明珠之焕彩。近日,北部湾传统文化协会与大寺镇鱼山诗联社,共举文学交流之会,既为骚人墨客之雅聚,亦使传统文化于新时焕发生机。
一、大寺镇文脉渊源
        大寺镇者,居广西钦州之北,素蕴人文厚脉。其地乃清代乾隆朝进士冯敏昌公桑梓,公号鱼山,一生赋诗两千余章,著述逾二百万言,堪称壮族诗坛巨擘。尝任会试同考官,掌教河南河阳、广东端溪诸名庠,诗风远被,泽及乡邦。乡人慕其才德,雅好诗词楹联,遂立鱼山诗联社。社名数易,自“大寺同吟”至“鱼山”之称,然弘道之心,未尝稍改。
二、雅集现场之酬唱
        是会也,设于协会馆所,群彦毕集。协会诸子携诗稿以会友,鱼山诗联社冯怀豪社长捧佳作以相示。论及格律之工,探研意境之妙,或辩平仄之微,或析用典之巧,各抒胸臆,如切如磋。
        鱼山诗联社所展篇章,多取资乡土:有望海岭之烟霞胜景,有冯公之文藻风流,亦有俚俗民情之实录。篇篇含故土之韵,字字见桑梓之情。协会诸君观之,既识大寺风土之美,亦得创作灵思之助,咸叹地方文脉之富。
三、传薪之策共商
        席间,众议诗词传承之道,以为:诗者,中华之瑰宝也。当借今之传媒,广布清韵;兴“诗词入乡校、进里巷”之举,植苗于童稚,播芳于市井;设文赛以励才思,引活水而润诗田。若然,则古韵不坠,新声日隆。
四、斯会之谊与期
        是役也,增两地之谊,焕诗坛之光。双方约以岁时雅集,赓续前缘,共襄文运。愿得长携素手,同护文脉,使诗词之道,若星辰之炳耀,亘古而常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5-8 20:48:21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5-8 20:53:00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5-17 13:00 , Processed in 0.110457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