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
一名中学生在夜晚驾驶电动车撞伤了一位老奶奶,受伤的老奶奶将少年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等损失四万余元。近日,钦北区法院法官对该案进行了调解,少年父母积极赔偿使得双方最终达成了赔偿调解协议,老奶奶获赔两万元。
案情:
2011年12月26日晚上八点,14岁的中学生小黄驾驶一辆无号牌轻便电动车沿钦北区县道X298线行使,由于路面照明情况较差,而小黄也没有开启车辆照明灯,致使车辆碰撞到正在路边步行的75岁的梁阿婆并致梁阿婆受伤。2012年2月20日,交警部门对该事故作出认定,小黄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梁阿婆不负事故的责任。梁阿婆受伤后到医院住院治疗,共花费医疗费近三万元。
由于双方对医疗费等相关费用的赔偿无法达成一致协议,为此梁阿婆起诉小黄至钦北区法院,要求小黄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各项费用共计四万余元。
法院调解:经钦北区人民法院法官调解,扣除已经支付的医疗费,小黄的父母最后赔偿梁阿婆各行损失两万余元,由于真诚道歉及当庭履行赔偿款,小黄获得了梁阿婆的谅解。
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19条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最高时速低于20km/h、空车质量小于40Kg、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属于非机动车;电动设计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且小于50公里的电瓶车达到了轻便摩托车的国家标准;设计最高时速大于50公里的电动车,达到了摩托车的国家标准,二者都应当属于机动车范畴。
法院认为,从当事人提交的电动车的购车单据以及说明书上看,本案中的肇事电动车最高时速为40km/h,属于机动车的范畴,应当按照交通事故中起的作用来认定事故责任。因此,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是合法准确的,小黄应当按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标准赔偿梁阿婆的损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