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酒席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0:2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做酒席
在我们桂东南沿海一带,管办婚庆嫁娶的事儿叫“做酒席”。词儿虽老土了点,却形象,一语道破了“民以食为天”的玄妙。 这几年,城里人做酒席赶了时髦,不是比排场,就是趁机“打秋风”,失了做酒席的原韵。倘想领略做酒席的古风,那是非到农村去不可的。农村做酒席讲究的是一个喜乐祥和的吉庆气象。它好象是粘合剂,把兄弟邻里亲朋之间的感情凝结起来,变得越来越牢固;也是矛盾的稀析剂,就算平常有些什么过节,此时大多消解了,一时消解不了的,也暂且把戾气放在一边,以酒席为中心,鼎力相助。 有这么一对异姓老兄弟,先前还为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可当哥的要做酒席了,当弟的就带领家人赶过来帮忙,而后两家人都开了“冷脸禁”。 做酒席多在秋冬季节进行。这之前,要把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个日子先生掐算掐算,如果命相相生,就定下个日子。我有些疑心这与命相关系不大,倒似是与农活忙乎不忙乎,手头活络不活络有些牵连。 日子一定下来,主人便忙活开了。首先要做的是拟订请客计划。农村人实在,很少搞花头,客人不外是三亲五戚、四邻八友。一般是由个当家人,请来几个脑子好使的兄弟叔伯凑在一起,一边扳着指头在点,一边在拿笔来记。记得差不多了,就拢了个人数,预计酒席的桌数,写请柬分头派发。 本家的大人小孩都是当然的酒客。大人们是当然的帮工,日子到了,本家的男男女女能算个劳力的都要帮忙。管掌勺的叫“厨官”,挑水劈柴的叫“健卒”,刷碗洗筷的叫“伙军”,端酒送菜的叫“酒使”,隐约有行伍遗风。 席面也要预先策划好。这因家底殷实程度而异。小时候听老人说过十大冰盘八大碗的事,我以为有是有,但疑心他们也没经见过的,胡吹一气罢了。稍大又听到了一首民谣“龙湾海天灶,杀猪不去毛,三碗菜头白,几根烂猪毛”。龙湾和海天灶是地名,“菜头白”是罗卜。民谣虽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那时的席面很寡淡。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客人因见荤菜少,喝得“淡出鸟来”,又不敢对主人说,只好在划拳上发泄:“一碗菜头,三碗菜头……”那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后面都是菜头,令到主客都十分尴尬。 现在虽不乏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但多数还是量力而行的。桌面大抵以荤为主,猪鸡鸭鹅鱼外,还有海鲜,如大虾、大蚝之类,是自己养殖的。十大碗再加二个拼盘,怎么看也过得去了,而且少了一些盘剥的因素,份量是实打实的。 按照请柬上的说法,酒席“席设本宅”。通常酒席在十桌至二十桌之间,就目前农村的居住条件看,“本宅”是容不下这么多人的,左邻右舍的房屋便派上了用场,实在摆不下,干脆在露天地里开伙。于是,谈笑声,呼亲喝友声,划拳声,夹杂着阵阵的鞭炮声,把个村子都闹腾起来了。 酒席中的客人大体分为两类。最普通的一类是“百客”,那就是村中的邻里。“百客”是无需发请柬的,在酒席正日的前几天,由执事的人到村中走一圈,各家各户就一个不漏地请到了。“百客”有男有女,都是家长式的人物。如果是女客,多半是会带上个小孩子来的,但酒席是按大人来算的,来的小客人,只能是添碗加筷,往往形成了一桌有十五六个人的奇观。“百客”的时间观念不大强,遇上活儿忙,要等到收工后才来,不过时间是尽量往前推的,也是大家相互约好了的。 “百客”们吃酒席允许“吃不了兜着走”,而且主家也要准备好塑料袋以便之需。吃好喝饱后,客人便将桌面上所剩的菜全部瓜分。“兜着走”虽是一种民俗,也要由物质生活水平来决定的。早些年前,有个农村人嫁女,客人们在吃好之后,不忘用荷叶包了剩菜走,该老倌本想阻止,又不好意思明说,急得用喇叭高喊:“各人要自量!”言语中透出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 客人的主体是从四乡十里赶回来的三姑六婆、七舅八姨们。这些人多是在喜酒的正日前一天到达的。为了生计,各家的人在平常日很少走动,主家请客是想趁此机会,亲戚门中凑一凑,闹一闹,拉拉些家常的。 过去这些人是挑着担来的,两个箩筐,一头是二三十斤的谷,一头是二三十斤的米,再在谷或米上放上个用红纸包着的十把块钱作“担心”,这就是很隆重的礼了。其意思是主人家做了酒席,消耗了一定的粮食,作为亲戚,就在粮谷上帮点忙了。如今这种情景很少见到,多是怀里揣上红包潇洒走一回的,不知是不是因了手上有了点活钱,还是挑担太累不耐烦了。挑担确是累人,路近的还好办,如果路远,几十公里的路,又要拖男带女的,着实够呛。 这些人不光是来喝的,也有帮工的义务。上了点年纪的当然可以跷着八字脚当座上客,但年青的就不能这样了,他们一般都会主动找活来干,或帮打打扫,或帮跑跑腿,忙里忙外,不亦乐乎。 对这些亲朋好友,主人的接待工作是十分上心的。因为他们是最早来的客人也是最迟走的客人,所以主人在招待他们吃好的同时,还要预备他们回去的礼物。这礼物大多是酒席上的菜色,但不是吃过的,是预先特地留下来的熟菜。如果是至亲中的老人不能来,还要买些新鲜的猪肉、或鸡专程送去。 最为头痛的是对这拨子人的住宿安排问题。但也难不倒生存能力极强的农村人,一古脑儿把他们安排在村里的兄弟叔伯家里去就是。除了老人外,一张床睡上三四个人很稀松平常。有些受不了这拥挤的滋味,就三几个人凑在厨房里,烧着大块的松柴,一边向火一边聊天。聊着聊着瞌睡来了,就靠着草堆梦周公去了。 那火正在起炭,红红的,旺旺的,满屋子暧气洋洋。 [ 本帖最后由 欧阳不修 于 2010-10-14 20:32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0-14 21:30: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簋和碗

既是做酒席,我相信菜式是大家私底下议论不少的话题,那道菜味道咸了,这个菜味道又淡了,那个菜刀花唔够靓,果个菜火候未够足……凡此种种大家总是在席间轻叨慢絮,且乐此不彼。 菜式的多寡在乡间亦有说法。其中最有特点的当数十大碗和十大簋〔gui〕了。 先说十大簋吧。这十大簋有讲究,即是席间要有十道不能雷同的菜,十个碗中的菜式不能相同。这就是十大簋。 而且还规定蛇,狗,虾,蟹,蚝不能上席。〔这条规定今天看来有点不可理喻〕。 至于十大碗呢?这个相对简单,只要席间有十碗菜即可,那怕是十碗菜都一样也无妨。 前者注重样式,而后者只注重数量。 簋,今人多误用鬼代之,其实正字是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0-14 21:38:4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十大簋的解释还不清楚,不相同的定义为,如果席间有一碗猪内,那就不允许有其它和猪有关的菜肴上来了,如排骨猪脚等一律不能甚再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0-15 08:36:0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21:37:1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如果按照古代的规矩,现在怕城市人也没法做这样的酒席,呵呵. 簋,怎么不见新立话有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0-15 23:25:5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有,因为十大簋的规格相对严苛,所以一般的家庭难承受。做的人就少了,认识的人也相应少些。但那些上年纪的,专业做酒席的厨子或资深的厨师都应知道。新立话中与鬼和拐谐音,但视乎各地口音了。十大碗要求就低好多,能够大众化,所以大家都知十大碗一词。唉!讲到这我又想到了受众性问题了。就似鲁迅的作品对学生失呼引力一样,不是鲁迅的作品不好,而是……唉!那些学生宁愿啃金庸的东西一样。话题又扯远点,这事让我知道,脱离大众不论是什么都难以发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0-26 10:38:3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4 21:56:1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5-1 04:16 , Processed in 0.126509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