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
网上曾经有过一段比较调侃的数据,但“话糙理不糙”——看看4种人想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子所要付出的代价。
1:农民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的话要从唐朝开始至今才能凑齐(还不能有灾年)
2: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
3:白领:年薪6万,需从1960年上班就拿这么多钱至今不吃不喝(取消法定假日)
4:抢劫犯:连续作案2500次(必须事主是白领)约30年。
房子商品化给所有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居民造了一个梦,全民都为了“我想有个家”而疯狂了(奇怪,他们本来的家到哪里去了?),就是这样的热情让民间的存蓄都流向了楼市,把房地产市场给烘托得无比炙热。伴随着房产价值的上涨,楼市里造就了不少千万富豪,楼市还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利税(还包括出让国有土地),国家和“一小撮”人都富裕了,但疯涨的房价却突然间让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子。包括那些已经买了房的“百万负翁”(后来的买房者)和期待买房的,一时间都忽然间发现自己成了穷人(前者为还银行的按揭苦恼,而后者为没钱买房苦恼)。买房梦离老百姓越来越遥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觉得自己越来越穷……对了,正因为我们国家大多数的钱都涌向了楼市,才让很多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很好地维护,很多福利政策无法得到很好地实施,很多扶贫工作无法正常地展开——很多地方都“希望”着有所“希望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