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老街的巷子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个手写的招牌“整容”,可能有一定年纪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什么,但是很多年轻的小姐姐们可能就搞不懂这个东西啦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钦州这种叫做“刮脸”民间传统美容方式。其实有的地方也叫"开脸",是咱们汉族传统的婚礼习俗之一。出嫁的新娘子在前一天才能享受的刮面,用一根线就能做,把脸上的汗毛什么的都刮干净。(不知道在看的各位小姐姐们,谁亲身经历过?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习俗了)
听说这个是非常痛的,不过没体验过咱也没有发言权。昨天,带着对这种传统手艺的好奇,小编一行也来到中山路河堤公园一带,亲身体验了一把。哇哦~~这酸爽,到了第二天早上,这脸夹还有稍许辣痛,这也算是开了脸啦!
带你们先看看这个“整容”工具吧,一团白纱线,一盒“面粉”(这个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那种面粉喔,是专门用于刮面的面粉)以及几条头带就可以啦,工具是不是看着很简单
一团白纱线,其实就是跟我们用来缝补衣服的线差不多。
这个就是要用到的面粉啦,看着是不是有点像棉花糖呀(原谅小编的吃货本质)
这个是绑头发用的发带,主要的作用是把那些碎发弄起来
下面开始就是在做刮面的准备工作啦,找块布围起来(有点跟理发的意思差不多喔)
然后把头发夹起来,接着上发带
一圈一圈围起来,把刘海和面颊的头发扎起。
最后呈现的效果差不多就是这样子啦
最后,以戴上一只手套结尾(别问我为什么只有一只,我也木知喔)
下面,上一波图给你们感受一下,在旁边看着我都觉得超级痛的
先在脸上涂上一层“面粉”,这个“面粉”的薄厚要适中,不然就会影响效果的哟。
后面用长约50厘米左右的白色细线,用牙咬紧一边线头,左手拿住另外一端,右手绕上大拇指和食指绕一圈,再与左手的线绕几圈,形成一个三角形,贴紧脸部,双手轮流拉扯,利用绞力,就能把的汗毛轻松去掉。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三股纱线在脸上疯狂的交织在一起后,将脸上的汗毛卷入纱线中,然后被连根拔起,这种生薅的酸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纱线滚动的声音,汗毛被拔起的声音,呲呲作响,痛得五官扭曲,眼泪都流了,阿姨还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放轻松才容易拔,越紧张越痛哦!
第一次是有点痛的,拔多两次,就不痛了,跟你们用眉钳拔眉毛一样道理的。
阿姨说,一些老姐姐们拔习惯的,都觉得一种享受,拔着拔着就想睡着咯。拔完之后脸就很光滑了,然后用面膜,护肤品什么,效果就更好。
看着这惊恐的小表情,阿姨你说来多两次就不痛了我都有点不信喔
两手一拉一扯,上推下磨地弹动线子,这手法是相当娴熟呀
这个粉是要上两次的,意思就是要经历两次这个刮面的痛苦过程,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不是
除了刮面阿姨还会给顾客修理一下眉毛什么的,这样子就更加精致了呀
终于刮完了,阿姨在给顾客擦脸,整个过程下来大概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享受的人可能觉得时间有点短,但是对于第一次经历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是十分煎熬了。
这个刮一次收费是十五块钱,你们觉得贵不贵?小编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手艺人都是要靠手艺吃饭的嘛
阿姨说,她干这一手艺已经十几年了,是跟自己的阿妈学的,其实也不难,没什么技巧,学会拉绳子就可以啦(阿姨说这种,基本就是我妈妈经常说的一看就会,一学就废)
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摊,除了“整容”之外,阿姨还卖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有袜子啊,还有后面的“古董”
卖一些光盘,主要采茶剧之类的,上图的奶奶就是特地过来买的,说是在别人家买的听不了,三张光盘六块钱,老人买回家就能听好久了,都没有一杯奶茶钱贵。
告别了阿姨之后,继续在老街走着走着,又看到隔壁的隔壁有两个也是在“整容”的
来这里的基本都是中年人,小年轻是没有的啦
看着这两个阿姨,应该也是干了好久吧,连墙上的字都掉色了,都是老手艺人吧
走在这条有年代感的老街上,脑子里突然涌现出一个念头,这样的老手艺该何去何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还有没有人来传承这种手艺?
这种手艺最后会不会消失?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当下要好好保护这些传统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