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三岁背诗就是在扼杀创造力吗?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6:5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前不久,看到一个八卦早教新闻“两三岁背诗扼杀创造力”,我还真不相信。尽管提出这话的人是个院士,曾经任过部长;附和这个观点的还有一个某师大的教授。但我还是不相信。   我相信什么?我相信:古往今来,那么多的人成了大家,哪个人在小的时候没有读过这些。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评论家,注评的唐诗字字珠玑,他如果没有读过,能品评?杨慎,明朝大才子,我们熟悉他的诗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谁说不是在唐诗宋词的酱缸里滚出来的?再说近的,胡适,别的巨著不谈,就是那个“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种意境现代的人已无缘再书写。   说白了,如果孩子读着他们能理解的“小鸡跳,小猫叫”、“迎着太阳上学校”这样的儿歌长大,所谓的“语言只有通过体验和运用才能被掌握”,那“乡愁是一张淡淡的船票”、“天上一个月亮,水里的一个月亮”中雕刻出的意境恐怕再无人能续。想近年唱遍大江南北的周杰伦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又何尝不是古诗、宋词的意境的再现呢?没办法,你就是中国人,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那种文字的传承,传承,就是把这些好好地继承下去,读下去。   那些说读了多少古诗没有用的人,还是读得不够多,体会不到;退一步说,你今天的一点点所谓的判争事物的能力,就是从这里来的呢。不是吗?现在,那么的人没有读古诗,又有多少有了创造力?   在空间写下这段文字后,我还是一个月的时间让静宇读会了100首古诗。这原本也是在我的计划之中。我从成长之屋购得一套“一个月轻松学会百首古诗”的教材。有书有碟。我大致看了看教材随附的施教细则。自己总结出一套方法:就是古诗无需一首一首地教,25首一轮,整体重复读。   一本书有50首,第一轮,我就从1~25反复读,指着读给静宇听,放录音给静宇听,不管她在做什么,我要做的就是开口读,和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第二轮,我从25~50,方法如前,唯一不同的是通过第一轮的熏陶,静宇和我有了不少互动,她有时兴致来了甚至会和我一起读一两句。两轮完成,用了几天的时间把1~50首串起来读。一气读下来也不过一刻钟。接着,进行第三轮,50~75首。第四轮,75~100首。   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静宇就会这100首古诗了。   整个过程,我和孩子——   一点都不紧张!   一点都不枯燥!   一点都不困难!   一点都不勉强!   好处是什么呢?孩子爱上读经了,孩子的语言鲜活泛灵多了。洗澡,她会说“从澡盆上可以看到星星”;下雨,她会说,“下雨天,穿着雨鞋卖小黄瓜”。哪个做妈妈的能够拒绝孩子聪颖剔透的幸福呢?!   孩子的话没有逻辑可言,有的就是丰富的想像力。哦,突然想到,创造力也是需要语言作为铺垫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2-5 03:45 , Processed in 0.102700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