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
7月30日,农历六月初九,京族群众又迎来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京族原为"越人",历史上亦称为"京人",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三岛的京族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从越南涂山迁徙来的,至今约500年历史。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是每年一度的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
踩高跷
踩高跷,是京族岛一种特殊的浅海捕捞作业方式,每年夏末秋初,京岛盛产小虾米,而小虾米又生活在二至三米的浅海区.为弥补人的身高不足,不得不到达捞虾海区的缺陷,京族人民发明了高跷捕捞法,借助木制高跷一至半米的高度,实施浅海捕虾作业.
拉大网
京族我国唯一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拉大网是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拉大网捕鱼的生产方式。大网长达1000多米,重达数百公斤,每张网价值1万多元,是由村里各家各户出资购买的。拉大网时,要几十人抬网到海边,由网头带头乘船沿距海边70多米远的地方沿沙滩岸线放开,由滩边向海面围成一个半月形的大圈。收网的时候,人们分成两组,各执渔网一头,一边拉网一边靠拢,直到网尽鱼起。一网一般能打几百至上千斤鱼,主要是大小黄鱼、马交鱼等,在七八十年代,曾经有一网打1万多斤鱼的壮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