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73|回复: 8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风光] 【纪实的元素】- 四条狗的话题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4:4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纪实摄影怎么拍,我一直很迷惑。有天在“G4纪实摄影”网看到尤金.史密斯的一张照片,忍不住分解了一下,和各位喜欢纪实摄影的朋友交流一下。 原片: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加油站 于 2010-11-13 07:31 编辑 ]

尤金史密斯作品.jpg (69 KB, 下载次数: 30)

尤金史密斯作品.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22:10:1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360不错,老帖子找得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01:44:3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引用第86楼滨海钓鱼翁于2011-05-06 10:28发表的 : 水贵如油,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缺水但也要节约用水
意思即系水吹得多了,在这里没人吹水,不寂寞么?越来越懒得在这里吹水了,原因是没人愿意吹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1-5-6 10:28:2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水贵如油,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缺水但也要节约用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02:33: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摘自文章《纪实摄影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原文地址:http://www.cpanet.cn/cms/html/zixun/jiaoyu/20110424/52602.html): 德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在对视觉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使用了图像志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图像的三个等级:第一,初级或者自然的主题(一目了然的);第二,中级或惯例主题(符合习俗可以理解的);第三,内在意义或内容(蕴含的)。如果我们反过来观看视觉文化作品的生成过程,传统的纪实摄影是从第一层面开始挖掘,而对图像的二三层次的发现需要靠作品完成之后的阐释,而所谓艺术化的纪实摄影,摄影师从第三个层次开始,他们从一开始看到的就不是现实而是象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转向。 …… 摄影易学难精,只看优秀作品只学得皮毛与形式,但确实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把这些理论上的东西发出来并与大家一起讨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并提高的过程。 对四张以狗为内容的照片的观赏讨论,可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或者,吴家林的《黑狗》,需要几十年去解读,才能明白该作品的妙处。 就象森山的《野狗》,可以解读为“…作为民族心理的形象反映,这张照片也可说是表征处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民族的一幅自画像…”,那么吴家林拍摄的这条不知悲喜的黑狗,在后现代钢丝网下茫然穿行,未必没有它所必有的含义。在上面,我也列举了陈复礼两只鸽子和铁丝网组成的《战争与和平》,有人说潜移默化中吴家林模仿了该作,这点上,很难求证,吴家林的《黑狗》更晦涩,但也更耐看。 用上面德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提出的三个层次来说,吴家林的作品更抽象更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1-5-3 07:29: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非常值得学习的好贴,路过再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6:15:4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可能下面的描述就是吴家林创作的背景了: 吴家林是寻找人间戏剧的大师。在他的照片中,少有以一个单独的人成为画面,他的眼睛不会只盯着一个个体,总是先发现一个场景,然后开始等待,等等戏剧高潮的出现。一只黑狗穿过后现代的钢筋、一只鸡跃上挂锅的“舞台”……他说了一幅照片的故事:发现村子里一个简陋的楼梯(在木板上钉上几根木条),当时心想,这样的楼梯对老人太危险了,这时楼上传来孩子的哭声,一个妇人把被孩子尿湿的床单晾晒在走道栏杆上,床单上的老虎图案恰好盯着楼下,正觉得这个场景有意思时,一群猪仔跑过楼下!他以最快的速度只拍到了两张。。。 当然,很多时候情景的触动成就了作品,而作品的含义可能是在品味中产生。这4张拍狗的作品的讨论,更多的是让我们关注吴家林的作品,通过类比,可能我们可以理解吴家林的作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1-5-2 11:23:1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长见识了! 回复4条狗的话题,也来谈谈瞬间感觉: 第一张,吴家林的狗,前景的废钢筋确实容易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对吴家林的众多作品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想知道作者什么样的创作背景。 喜欢第二条,寇德卡的狗。乍一眼看去,让我想起吸血僵尸,诡异中透着邪恶,令人震撼! 第三张,森山大道的狗,完全野性的眼神。 第四张,陈复礼的狗,一条健硕的不像在流浪的流浪狗,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学习楼主的思考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04:40:0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吴家林被誉为“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影大师”,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被拍摄对象十分自然,是吴家林对生命本身的尊重,没有优越感,没有居高临下,照片中是摄影家对大山以及山里人的深厚情感。吴家林的作品有着超现实的意味,戏剧化的场景比比皆是。而这些戏剧性、超现实的场景,恰恰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 2003年 代表作“拉家常1999成都”,被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卡迪尔.布勒松收入《布勒松的选择》影展及画册(著名的法国袖珍黑皮书系列是世界大师级摄影家的代表作丛书)。该影展画册是布勒松亲自挑选的,从1888年至1999年间他欣赏的全世界85位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入选者均是世界大师级摄影家,其中46人已作古,健在的仅39人。 他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华人,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摄影家。 上面提到的《黑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有不少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这里提供一两幅给大家鉴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04:24: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陈复礼是著名摄影家,当今的国际摄影界中,并称华夏影界“三老”,是一位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搏斗》这是陈复礼先生代表作之一。    中国摄影家。广东潮安人。早年赴南洋谋生,先后侨居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1951年组织越南摄影学会,任副会长。1955年迁居香港。1961年获香港摄影学会和伦敦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衔。1957~1961年连续5年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年度统计世界国际沙龙入选成绩前十名。1958年创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被推为终身名誉会长。1960年创立影艺出版公司,出版《摄影艺术》月刊,1964年改为《摄影画报》月刊,行销香港、海外,影响很大,1978年出版《陈复礼影集》。1980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拍摄有《流浪者》、《月光曲》、《漓江》、《迎客松》、《朝晖颂》、《九寨飞瀑》等大量优秀作品。在国际影展中,获金、银、铜牌数百枚。 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1.jpg (142 KB, 下载次数: 7)

战争与和平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04:11:0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一条穿行于历史中的狗 ——森山大道的摄影 文/顾铮 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1938— )喜欢以狗自比。他曾经在自己的一本摄影作品集《地图》中这么形容自己:“我以前每天就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似的在街头各处拍摄照片”。他有三本摄影集分别名为《狗的记忆》《狗的时光》与《狗的记忆-最后一章》。他更有一张广为人知的作品《野狗》。 在画面中,一只硕壮的野狗以一种寂寞、挑衅、渴望、神秘的眼神回首。它沉默着,止步不前,充满疑虑地盯着前方。它好像暂时失去了方向,或者说暂时放弃了行动,但可以肯定,它一旦行动起来,仍然会是充满威胁与好斗的。森山是于1971年在青森县的三泽拍摄到这条野狗的。1971年正逢日本社会处于一种激烈的动荡不安的时代,因战败被占领所感受的屈辱和因经济高速增长而生出的自信与自满交织在一起,使整个国家处于一种骚动与不安之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面临一种对自己的重新定位与重新审视。这种骚动不安的心情在摄影家森山这里就转化成一条野狗的意象。他的这个集屈辱与狂妄于一体的野狗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他个人当时的心情,可说是他的一幅自画像。同时,作为民族心理的形象反映,这张照片也可说是表征处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民族的一幅自画像。 附注:1938年出生于大阪。摄影师。与石内都、荒木经惟等人同时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挑衅”(PROVOKE)的旗手人物,目前已是获得世界性承认的重要摄影家。他的作品集还有《北海道》(可以进入这里了解《北海道》http://www.g4photos.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等,在纪实摄影界里森山的作品很有威望! 森山大道是世界公认的:街头摄影大师 下面提供一幅《北海道》里的翻拍照片:(森山用的是低档胶片机,拍《北海道》只用了35和300两只定焦)

森山-北海道.jpg (140 KB, 下载次数: 5)

森山-北海道.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03:33: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在当时所站的位置先拍下它再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 ——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这里既然讨论到寇德卡的作品,有必要在这里提及寇德卡的资料:(更多的资料可以到这里了解:http://www.g4photos.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约瑟夫·寇德卡是捷克斯洛伐克人,他最出名的作品是1968年华约入侵捷克时产生。他拍摄了那组著名的照片后,就匿名离开了捷克,从此在没回去过。 他这张《猎犬》属于《流放》系列里的一张,“狗横穿过暴风雪中的铁轨。狗是寇德卡多次表现的一个题材。在一九六八年的事件中,官方曾组织过对狗的一次次屠戮,寇德卡不会不注意到这一细节在人类学中的价值。” 寇德卡照片的颗粒都很粗,反差也很大,有一种很强的抢拍味道,但它们的构图都是相当严谨的,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等待的结果,而非即兴式的意外发现,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效果相加起来,使他的作品有种强烈的个性——既粗旷又细致,在冷冷的黑白调子中散发出狂炽的激情,带给人们有一种直入事件核心的震撼。 发2张寇德卡的经典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1-7 18:06 , Processed in 0.164993 second(s), 2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