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0115,由于风浪太大一艘无名船失去动力被困,随时有倾覆危险,船上共6人,钦州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协调两艘船前往救援。 获救的人员
在钦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钦州海上搜救中心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的搜救精神,海(水)上搜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2020年1至5月钦州海(水)上搜救工作情况 2020年以来,钦州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险情报警8起,其中商船险情4起,涉渔险情3起,其他险情1起。组织开展搜救行动8次,遇险人员82人,成功救助82人,搜救成功率100%。遇险船舶10艘,获救船舶8艘,组织、协调、参与搜救船舶32余艘次,参与搜救人员280人次。 险情分析 (一)今年上半年险情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起,搜救成功率相比同期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组织协调参与搜救的船舶艘次、参与搜救的人次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明显下降,搜救效率显著提升。 (二)涉渔险情数量显著下降。今年1-5月,我市共接到涉渔险情3起,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起,下降幅度达57.14%。这主要得益于我们针对涉渔船舶、农用船舶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我们加强了大风等恶劣天气的预警发布,联合海事、海警、渔政等部门加大打击非法渔业活动的力度,遏制低质量船舶参与海上渔业作业,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加强水上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安全意识。 (三)涉渔险情仍然是当前水上险情处置的重点和难点。从往常涉渔险情的案例分析来看,涉渔船舶,特别是无证、非法渔船建造工艺简陋,抗风浪能力较差,遇到大风大浪天气,很容易瞬间翻沉,黄金救援时间短。同时此类船舶缺乏专业的安全救生、VHF通讯设备和AIS导航定位设备,涉渔人员专业技能差,防范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差,无法精确定位遇险船舶及人员的位置,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2020年钦州市海(水)上搜救奖励和补偿情况 钦州海上搜救中心高度重视搜救志愿者队伍等社会救助力量的建设工作,《钦州市海(水)上搜救奖励和补偿管理暂行办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该办法自2014年首次实施以来,到今年已连续实施了6年。为鼓励在2019年海(水)上搜救行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钦州海上搜救中心编制了《2019年度钦州市海(水)上搜救奖励方案》和《2019年度钦州市海(水)上搜救补偿方案》,并于2020年4月17日通过专家评审会,拟对“北部湾引21”轮等27个集体、相关船员及社会人员等120人进行奖励共25.04万元,对“北部湾引21”轮等16艘船舶进行燃油消耗和船期损失补偿共19.8万元。以上奖励和补偿金额共44.84万元,拟从海上搜救奖励和补偿金经费中列支。 三、2020年搜救工作的主要安排 2020年 “两防一救”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和钦州市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推动“两防一救”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预案建设。修订完善《钦州海上搜救应急预案》、《钦州市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二、加强应急网络建设。推动县级水上搜救分中心建设,提升海(水)上搜救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置工作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应急反应能力。 三、加强搜救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搜救实操演练和技能比武,组织大型海上救生及溢油应急演练,加强搜救自愿者队伍能力培训,强化搜救力量的实战能力,提升辖区大规模人员应急救援能力。 四、加强应急装备建设。配备专业海上救生设备,进一步充实辖区应急物资设备库,加强设备操作演练,完善直升机起降点建设,为实现空中救援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