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一个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儿童节,却看到一群忧心忡忡的家属带着一个刚刚出生1个月的小宝宝到我院新生儿科就诊。家属满怀焦虑的告诉医务人员:宝宝出生十天后,开始发现其腹胀明显,与一般同龄小孩相比肚子圆鼓鼓,尤其右上腹明显,犹如一个小皮球在肚子里一样。期间有反复吐奶,偶有呼吸急促表现,在当地医院未能找到真正的病因,于是全家人带着小宝到我院就医。
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后,新生儿科团队立即为小宝宝完善腹部彩超及磁共振检查,可见右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性肿瘤?新生儿科主任冯建华第一时间联系小儿外科主任杨立健会诊。杨主任会诊小宝后立即建议转至小儿外科完善相关检查,并手术治疗。经腹部CT可见,该肿瘤内有部分高密度影,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肠管均被挤压至左侧腹部,右肾被挤压至右下腹,考虑右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腹部CT ▲腹部MRI 这种新生儿宝宝患巨大肿瘤的病症在临床上很罕见,而且小宝年纪太小、肿瘤体积大、手术空间受限、肿瘤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较多等,手术及麻醉风险非常大,对于手术医生、护士及麻醉医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杨主任将小宝病情详细告知小宝的家人,并建议尽快手术治疗。看着肚子圆鼓鼓的可爱宝宝,家属内心既担心又心疼,“杨主任,我们相信你能做好手术,把宝宝肚子里的肿物取出来,孩子就拜托你们了!”家属同意了手术治疗。得到家属充分信任,杨立健主任立即带领全科室医生、护士以及麻醉医生仔细讨论,为小宝制定好手术方案。在小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的精心配合下,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术中可见宝宝右侧后腹膜隆起明显,右侧腹膜后巨大混合性肿瘤,大小约11cm×10cm,抽出囊液约200ml,该肿瘤超过腹正中线将全部肠管、胰腺推挤至左侧腹腔,肿瘤于周围肠管少许粘连;右肾受压明显并下移至脐水平线以下,未侵犯;下腔静脉与肿瘤表面粘连严重,向左前方推移、管腔变扁,并滋生丰富血管分支进入肿瘤,右肾静脉扭曲推移并粘附于肿瘤表面。手术历时约3个小时,最后,在杨立健主任精细操作下将肿瘤包膜完整切除,切开肿瘤可见皮肤、毛发、脂肪组织、软骨、骨组织、类似足及足趾类物等。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腹腹膜后畸胎瘤。▲下腔静脉松解后 ▲肿物内的“小脚脚” 肚子里的肿物被取出后,小宝术后恢复很快,术后10天便出院回家与家人团聚。“谢谢医生和护士,再次给了宝宝希望,感谢感谢......”小宝家人非常开心,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以表感谢。
▲家属给医护人员送来锦旗
我院新生儿实体肿瘤切除,小宝的成功出院,也标志着我院小儿外科、麻醉科在新生儿手术、麻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出院时的喜悦
据小儿外科主任杨立健介绍,畸胎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常好发于生殖腺及身体中线两旁,常见于卵巢、睾丸、骶尾部、纵隔、腹膜后等部位。绝大对数为良性,但随着年龄上升,良性畸胎瘤有可能恶变,因此,临床发现畸胎瘤应尽早治疗,避免癌变。畸胎瘤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能是无意中发现腹腔或睾丸有硬质肿块,或体检时偶然检出。如果发现畸胎瘤相关症状,如腹胀、腹部肿块,应及早前往医院就诊。良性畸胎瘤首选手术切除,恶性畸胎瘤采取手术切除联合化疗。若未经治疗,畸胎瘤恶变和转移的风险将会随年龄上升而增加。
来源: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