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7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忆农村新娘的《哭嫁》黄家彬/文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36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漫忆农村新娘的《哭嫁》
黄家彬/文
多年以后,我与老伴姐亮再度回到百喜村饮喜酒,她乡下娘家的侄女出嫁。正巧,侄女正为要不要哭嫁之事纠结,现在她们这代年青人,哪里还懂得什么哭嫁呀,可是,家里的长辈说什么也要她哭嫁,说这是老规矩,违背不得的,新娘如不哭嫁,会被乡亲取笑。老伴姐亮是过来人,见侄女为难,便指点她说:“不懂老的哭嫁歌,就另编些新的来哭唱。如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亲人的眷恋和家乡的不舍。”经姐亮这一点拨,聪明的侄女略沉思一下,便编好新唱词,开始小声哭唱道:“婶啊,我不想嫁啊我不愿去啊,我留在家里帮婶干活呀,我要上山去打柴,下地来浇菜啊。”这么一唱,触动了侄女的情思,她想到即将离别父母和可爱的家乡,多少悲酸,一下子全都涌上心头,不由得悲声大放,竟越唱越伤感,悲泪俱下,旁边聆听的人,也纷纷跟着抹眼泪。听着新娘的哭嫁,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阵阵涟漪,思绪也飘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那桩往事。
记得那天和父亲来到了百喜村补锅,竟意外遇到了一件大好事。往日下村补锅时,也经常有村民热情招呼我们入屋,有粥或番薯款待我们。然而,今日却有所不同,我们起火开炉补锅不久,便从村里走来一位身穿新衣裳的精瘦老者,他满面春风地对我父亲说:“廿六哥,今天我家的长孙女即将于归出嫁,略备薄酒庆贺。等下你们补完锅做齐工后,务必请到我家饮喜酒。”
“三哥,这可是大好事呀,真是太感谢了。”父亲欣然笑道。
“不用客气,平时想请你们都难,今天你们恰好来补锅,真是天赐良机,说什么也得请你们上门饮杯喜酒。”见到这位三哥老者如此盛情相邀,父亲口上只好应允了。三哥老者才满意离去。回想起那个艰难岁月,平时连一碗干饭都难得吃饱,更别说饮喜酒吃大餐了,那简直是奢望呀,想不到这位老乡如此的好客,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饮喜酒,真让我大喜过望,心里既感激也充满了期盼。然而,父亲却说:“现在农村人那么困难,人家办场喜事很不容易,我们还是不要去给人家添麻烦了。”说着,吩咐我赶紧拉扯风箱,把炉火腾烧得旺旺的,同时,他也手快快的把所有锅头补好了,然后,收工准备离开。没想到那位三哥老者又二次来到相请,见我们欲走,他岂肯放我们离去,执意让随身跟来的后生哥,抢挑起我们的补锅担子,没办法,我们父子俩只好跟随着三哥老者前往他家。
此时,他家正在热闹操办喜事,那个鼻樑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的掌簿老先生,指挥着几个后生仔把“鹊桥欣既架,凤阁喜催桩”的红联贴在大门口的墙上。父亲想请掌簿先生帮忙收录人情礼金,但三哥老者却连连摆手,坚决不肯收礼金,直接将我们引到设在堂屋正中的主桌首席上安坐。今天主桌上首坐的是主人家三哥老者,和掌簿先生以及几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三哥让我父子俩和他们坐在一桌,充分体现了主人的尊重之意。宴席上除了和其他席同款的扣肉菜肴外,还特别加了一盘瘦肉汤,把我们当成了贵客来招待。当主人三哥启示大家开饮,父亲满斟了一杯酒,笑着向主人三哥表示祝贺和感谢。就在大家开怀畅饮之时,忽然,从里屋传出了一阵女子的啼哭声。我心中大为诧异,结婚本是大喜之日,为何会有女子啼哭声?掌簿先生对我笑着解释说:“这是农村的婚俗,新娘出嫁离开娘家前都要哭嫁。”
“啊,哭嫁?”我惊讶地说道。
“是的,新娘通过哭嫁,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娘家亲人的不舍。”掌簿先生耐心释解释道,我点点头问:“她都哭了些啥,我听不懂。”
“她用本地壮话在哭诉,乡亲们都听得懂。”掌簿先生接着笑说:“她首先哭的是敬祖宗,还有感恩父母,爷娘,哥嫂,和姐妹等等,要哭完一遍的话,一整晚都哭不完。新娘哭的时间越长,表明她越懂事和孝顺,这样更会被人夸赞”。
“哦”我听后更感兴趣,便恳请掌簿先生把新娘哭嫁的歌词写下来,他欣然应允。一边侧耳听着新娘的哭嫁声,一边将歌词一句句给译写出来:
一敬祖:先有天地后有祖,先拜天地后拜祖,服侍我祖六十日,服侍人祖六十年。
二敬爷娘:女儿出门离了屋,离了大屋离爷娘,离了大屋未要紧,离了爷娘更凄凉。爷娘功劳深过海,女我都难还得恩,切肉还恩肉也痛,要钱还恩妹家穷。
心迟心酸帮娘讲,留女家中伺爷娘,留得一日当千日,留得一年当千年。
往朝鸡啼女未醒,今朝鸡啼女开声,问娘睡醒是睡着?若是睡醒高枕听,往朝煮饭是女煮,今朝煮饭交还娘。
心迟心酸未卖女,留女家中帮爹娘,未帮得多都得少,末担得重都得轻。
床上衣祈是女衫,床底对鞋是女鞋,叮嘱我娘收拾好,等女返回慢再穿。
啊,新娘一声声的哭嫁,那份对爹娘的养育深恩的感怀,对家人的无限眷念,听者无不感叹动容,接着,新娘还哭唱了对姐妹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今夜星星来伴月,明夜星星满天飞,今夜人多火相热,明夜人少雪僵人。
今夜姐姐来伴妹,明夜妹妹落人乡,有心送妹送到屋,无心送妹退还乡。
送到人村看人屋,看人高屋是低屋,若是高屋高脚踏,若是低屋低头窜,娅姐低头窜一日,姝妹低头窜世人。
枱上有碗分离饭,同姐吃口慢分离,同姐分离在爷屋,阿妹分离落人乡。”
听着新娘的哭嫁,其腔调凄婉,如泣如诉,每一声的啼哭都仿佛能穿透人心,催人泪下。多少年过去了,那晚听到的新娘哭嫁声,至今仍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难以忘怀……。
(文中哭嫁歌词摘自平夫和在水一方的揖录,特此致谢)记得那天和父亲来到了百喜村补锅,竟意外遇到了一件大好事。往日下村补锅时,也经常有村民热情招呼我们入屋,有粥或番薯款待我们。然而,今日却有所不同,我们起火开炉补锅不久,便从村里走来一位身穿新衣裳的精瘦老者,他满面春风地对我父亲说:“廿六哥,今天我家的长孙女即将于归出嫁,略备薄酒庆贺。等下你们补完锅做齐工后,务必请到我家饮喜酒。”
“三哥,这可是大好事呀,真是太感谢了。”父亲欣然笑道。
“不用客气,平时想请你们都难,今天你们恰好来补锅,真是天赐良机,说什么也得请你们上门饮杯喜酒。”见到这位三哥老者如此盛情相邀,父亲口上只好应允了。三哥老者才满意离去。回想起那个艰难岁月,平时连一碗干饭都难得吃饱,更别说饮喜酒吃大餐了,那简直是奢望呀,想不到这位老乡如此的好客,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饮喜酒,真让我大喜过望,心里既感激也充满了期盼。然而,父亲却说:“现在农村人那么困难,人家办场喜事很不容易,我们还是不要去给人家添麻烦了。”说着,吩咐我赶紧拉扯风箱,把炉火腾烧得旺旺的,同时,他也手快快的把所有锅头补好了,然后,收工准备离开。没想到那位三哥老者又二次来到相请,见我们欲走,他岂肯放我们离去,执意让随身跟来的后生哥,抢挑起我们的补锅担子,没办法,我们父子俩只好跟随着三哥老者前往他家。
此时,他家正在热闹操办喜事,那个鼻樑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的掌簿老先生,指挥着几个后生仔把“鹊桥欣既架,凤阁喜催桩”的红联贴在大门口的墙上。父亲想请掌簿先生帮忙收录人情礼金,但三哥老者却连连摆手,坚决不肯收礼金,直接将我们引到设在堂屋正中的主桌首席上安坐。当时婚宴摆的都是四方木桌,每张桌坐八位宾客。今天主桌上首坐的是主人家三哥老者,和掌簿先生以及几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三哥让我父子俩和他们坐在一桌,充分体现了主人的尊重之意。宴席上除了和其他席同款的扣肉菜肴外,还特别加了一盘瘦肉汤,以示对我们的特殊招待。按照农村习俗,需由主人家或年老的长辈首先动筷后,大家方可开席用餐,席间,每次夹菜,父亲也像其他宾客一样,客气邀请同桌的人一起夹菜。非常讲究礼仪。就在大家开怀畅饮之时,忽然,从里屋传出了一阵女子的啼哭声。我心中大为诧异,结婚本是大喜之日,为何会有女子啼哭声?掌簿先生对我笑着解释说:“这是农村的婚俗,新娘出嫁离开娘家前都要哭嫁。”
“啊,哭嫁?”我惊讶地说道。
“是的,新娘通过哭嫁,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娘家亲人的不舍。”掌簿先生耐心释解释道,我点点头问:“她都哭了些啥,我听不懂。”
“她用本地壮话在哭诉,乡亲们都听得懂。”掌簿先生接着笑说:“她首先哭的是敬祖宗,还有感恩父母,爷娘,哥嫂,和姐妹等等,要哭完一遍的话,一整晚都哭不完。新娘哭的时间越长,表明她越懂事和孝顺,这样更会被人夸赞”。
“哦”我听后更感兴趣,便恳请掌簿先生把新娘哭嫁的歌词写下来,他欣然应允。一边侧耳听着新娘的哭嫁声,一边将歌词一句句给译写出来:
一敬祖:先有天地后有祖,先拜天地后拜祖,服侍我祖六十日,服侍人祖六十年。
二敬爷娘:女儿出门离了屋,离了大屋离爷娘,离了大屋未要紧,离了爷娘更凄凉。爷娘功劳深过海,女我都难还得恩,切肉还恩肉也痛,要钱还恩妹家穷。
心迟心酸帮娘讲,留女家中伺爷娘,留得一日当千日,留得一年当千年。
往朝鸡啼女未醒,今朝鸡啼女开声,问娘睡醒是睡着?若是睡醒高枕听,往朝煮饭是女煮,今朝煮饭交还娘。
心迟心酸未卖女,留女家中帮爹娘,未帮得多都得少,末担得重都得轻。
床上衣衫是女衫,床底对鞋是女鞋,叮嘱我娘收拾好,等女返回慢再穿。
啊,新娘一声声的哭嫁,那份对爹娘的养育深恩的感怀,对家人的无限眷念,听者无不感叹动容,接着,新娘还哭唱了对姐妹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今夜星星来伴月,明夜星星满天飞,今夜人多火相热,明夜人少雪僵人。
今夜姐姐来伴妹,明夜妹妹落人乡,有心送妹送到屋,无心送妹退还乡。
送到人村看人屋,看人高屋是低屋,若是高屋高脚踏,若是低屋低头窜,娅姐低头窜一日,姝妹低头窜世人。
枱上有碗分离饭,同姐吃口慢分离,同姐分离在爷屋,阿妹分离落人乡。”
听着新娘的哭嫁,其腔调凄婉,如泣如诉,每一声的啼哭都仿佛能穿透人心,催人泪下。多少年过去了,那晚听到的新娘哭嫁声,至今仍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难以忘怀……。
(文中哭嫁歌词摘自平夫和在水一方的揖录,特此致谢)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4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6 天前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中国老传统,可惜在失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晖遥 发表于 2025-4-19 23:21
这是哪里的风俗?我记得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去饮嫁女酒跑去看新娘时,新娘是哭着流眼泪的,那时候还小,都 ...

钦北区农村的,现在少见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6 天前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什么情况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6 天前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这是哪里的风俗?我记得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去饮嫁女酒跑去看新娘时,新娘是哭着流眼泪的,那时候还小,都不知道是为啥。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老一趟的,现在那里还有人哭嫁。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4-25 21:55 , Processed in 0.120036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