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plugin.php?id=aboc_qrcode:aboc_qrcode&tid=981708)
|
路程约三百多公里(往返)
大部分是好路。
横县马山乡翰桥村清代民居古建筑——李萼楼庄园
李萼楼庄园由德惠堂、光裕堂、敬修堂、花园、碉楼等几部分组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广西都不多见。
据考证,李萼楼庄园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将近20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李萼楼的曾祖父李自超。李萼楼则是庄园的“末代庄主”。李萼楼原是当地名人,后代对他较为熟悉,加上他对庄园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几座宅屋、花园和碉楼,使庄园更趋恢宏,故后人将庄园称为李萼楼庄园。
李萼楼的重孙子李惠民老人介绍说,当年为了修建庄园,专门从上海等地请来名工匠,选用上等材料,精工细作,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建成这豪华气派的大宅院。仅光裕堂前的一条大理石石阶,长达6米多,重达4吨多,据说动用了数十名工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在广东刻成运回。
李萼楼庄园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庄园中最大的三座宅屋叫“三昆堂”,即德惠堂、光裕堂和敬修堂。它们是庄园所有建筑中工艺最好,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三昆堂”与其他的花园、碉楼一起,每座建筑可独立成院,又都有小门相连。“三昆堂”每座面阔三开间,进深两间,左右有耳房连接,中间为天井,前面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小院,围墙边有小门相通。屋顶为硬山顶,正脊、垂脊均为砖砌饰彩绘,雕饰有花鸟、灵芝、祥云、山兽等图案。檐墙、院落围墙、大门上方及内墙上均有各种图案及田园风光、人物故事等内容的壁画和诗词楹联,一诗一景、景文相配。各堂间还有为了备战和防御而设置的迷宫式的过道、走廊与台阶。
德惠堂与光裕堂的大门上,分别悬挂着“武魁”、“贡元”的樟木牌匾,它是李自超的孙子李景华、李景莲分别于道光十四年、十九年参加广西乡试所获得的。短短几年里,一家中连续考出两位举人,而且一文一武,实属罕见。
“三昆堂”的东边,是几座建于民国初年的宅屋,为抬梁兼穿斗式木构架结构,东墙上下二层全是欧式窗台,使庄园又添了几分洋气。
“三昆堂”的西边是一个建于民国初年的花园,园中建有亭台楼阁、雕柱画廊、假山鱼池,可惜已毁,只剩些残垣断柱,依稀可见当年容貌。
在庄园的东西两侧,分别耸立着两座担任守卫任务的碉楼。碉楼居高临下,分上下三层,各设数个圆形或方形的观察孔和射击台,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也充分体现了当年那个年代动乱的社会特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