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3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喜怒哀乐,TA都毫无回应:如何与「冷暴力」伴侣重返亲密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11 07:3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亲密关系的两性之间,责任、尊重和沟通等非常重要。
我的喜怒哀乐,TA都毫无回应:如何与「冷暴力」伴侣重返亲密

文|戴文敏





“无回应之地是绝境。”亲密关系中的冷暴力,是最残忍的伤害方式之一,虽然不是直接的,却是攻击力最强的,让你的底气和人格一步步瓦解
你的喜怒哀乐,TA不参与、不作为、不回应,视你如空气般存在,而TA的一举一动仍然牵动着整个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发挥着无法与之对抗的影响。
你发出的任何嘶吼、央告、哭泣,TA都装死般没有半点反应,你的一切也消失在黑洞中,成为绝响。
法国心理治疗师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一书中提到:
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它广泛发生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实施冷暴力一方通过日复一日地对特定对象拒绝直接沟通、言语歪曲、讽刺、嘲笑、否定人格等手段来欺凌、控制受虐方,摧毁其自尊、改变其思维方式,使这种关系持续下去,让受虐方无法逃脱。

为什么TA会“冷暴力”?
“亲密关系,让你我有了铠甲,也有了软肋。”
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来自于依恋本能,人们用这种本能,来对抗与生俱来的孤独、对分离的恐惧以及存在焦虑。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发现婴儿和母亲有一种非常紧密的情感联系,并将其称之为“依恋”。婴儿在母亲怀里沉睡,母亲和婴儿心连着心、呼吸连着呼吸,彼此融合为一个人。
母婴之间稳定的依恋关系有四个特征:强烈的情感联接、彼此回应、唯一性、纯粹的情感关系而非利益关系。
成年人的亲密关系就是源自于依恋本能,有着相似的体验特征,这种融合状态的依恋关系是人类持续一生的追求。
鲍比在观察母婴分离时,发现婴儿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反应:抗议、绝望、疏离。
抗议阶段
婴儿会歇斯底里地哭,并拒绝他人照顾。
绝望阶段
在抗议阶段一直得不到母亲的回应,就会进入绝望阶段,婴儿感到被抛弃,身体活动减少,间歇性哭泣,并呈现出退缩、没有活力的状态,显得很悲伤、很无力。
疏离阶段
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疏离阶段,婴儿不再拒绝其他照顾者,开始接受其他照顾者带来的食物、玩具,甚至还会对其他照顾者作出回应。
这时若母亲回归并予以回应,婴儿会无动于衷,对任何人都显得漠不关心、没有兴趣,而对食物、糖果、玩具等物品感兴趣,不再依赖人而开始依赖物品了。
早年母亲经常“不在场”、拒绝婴儿的依恋需求以及寄养经历,令婴儿处于情感的荒漠中,这是回避型不安全依恋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成长早年,TA们在依恋关系中反复体验到被母亲拒绝、漠视、无回应。进而内心逐渐筑起厚厚的心墙,隔离、否认自己的依恋需求。
对于他人富有情感的表示,TA充耳不闻,认定自己想要得到安慰和爱护都毫无用处,并放弃了要求。将脆弱、恐惧和愤怒投射到别人身上,并在成年亲密关系中,表现为冷漠、回避,令伴侣遭受冷暴力。
在亲密关系中,TA们会采取贬低、控制伴侣的方式维持着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感受到伴侣对TA们而言很重要,是非常危险的,意味着ta觉得自己随时可能被抛弃、被拒绝。贬低伴侣,可以防止TA们体验到自己内心被爱的渴望,以及随之产生的羞耻感、脆弱感。
贬低伴侣的潜台词是:如果你对我而言很重要,我将不得不依赖你,害怕你会离开我的同时,也将伤害我的权力交给了你。
“控制”关系是TA们的避难所,用来逃离与亲密及依恋相关的风险,远离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绪感受。
“控制”伴侣的潜台词是:你一定很糟糕,令人厌烦,因此你只能留在我身边,由我来容忍你。控制关系用来预防失控,失控对TA们而言,意味着自我依赖、自主性、自尊受到了威胁,将自己置于自取其辱、被拒绝的危险境地。
冷暴力导致的亲密关系模式——“追与逃”
“在爱中,最脆弱。”——弗洛伊德
伴侣为了唤起冷暴力一方的回应,可能会用批评指责的方式企图让对方有所回应,或者黏着对方、连发夺命call,或者用沉默和眼泪引起对方的关注。
无视和回避是冷暴力一方惯常的,应对伴侣发出情感需求、联接信号的方式,并且合理化自己的冷漠
“我工作太忙,赚钱养家顾不上你;你总是问这问那的,还有完没完了!真是让人厌烦……”
冷暴力的一方,在亲密关系中僵化的守住厚厚的心墙,负隅顽抗伴侣发出来的联接信号,冷漠中传递着敌意和愤怒
“不要惹我;你没那么重要;我并不需要你!”
处于冷暴力亲密关系的伴侣,得不到回应的一方便会紧追不舍。越是得不到,越是在焦虑难耐的情绪驱动下想要抓住对方,而冷暴力的一方,感受到即将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压力,自主性和自尊受到威胁,越是要远远逃开。此类循环中,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陷入了”追和逃“的关系模式。
“亲密”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指最内在、最深层、最私密。亲密是一种存在状态,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没有任何伪装和防卫。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源自原初母婴融合的关系状态。
每个伴侣都期盼着:我只需动一动、哭泣或者微笑,你就像我自己一样明白我需要什么?你知冷知热,能完全理解我的感受、并能即刻满足我的一切需求。
成年后,人们怀这种期待寻找另一半,在热恋期时,不分你我的状态极大满足了关系融合的需求,而随着关系的不断深入,对彼此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终有一天会发现彼此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的人,两人间出现越来越多差异后,努力想要改变对方,把对方还原成自己期待的模样。如果对方逃避、抗拒,则会产生不被重视、受伤,甚至被抛弃的感受。
走向亲密
以下两个角度帮助我们发展更成熟、更舒适、更具有弹性的亲密关系。
1. 为感受负责,尝试分享
人们对关系的渴求,源自克服孤独、不确定自我存在感、价值感的焦虑。
但每个人都活在自身的皮囊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独特的关系经验,永远不可能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感同身受另一个人。
人与人之间是分离的,即便是处于亲密关系,也必须承认和接受这种分离。分离体现在两人的差异、无法感同身受对方的体验、无法与对方同、控制权的争夺在中。
只有承认和接受这一点,我们才能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来接受关系中分离的感觉,走出“追和逃”的关系模式,放下改变对方的愿望。

冷暴力一方不予回应、无视伴侣的存在,可能令伴侣产生被拒绝、被嫌弃、被忽略的感受。
而每个人的感受来自自己的知觉与解释。TA的冷漠、回避是我们知觉到的事实,我们可能将此解释为对方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令人厌恶的、嫌弃的、自己很糟糕,继而产生受伤、被拒绝的感受。
没有人可以指定别人产生任何感受,人无法启动或关闭另一个人的感受。
因此,在为任何特殊感受抓狂之前,我们先核对感受背后的解释,才能看出焦虑是否合理,并且容纳和消化自己的焦虑,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我们可以选择把感受分享给对方,分享感受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使人变得更有力、更自信,建立更强的亲密感。
一旦我们自信能完全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就能以不责备、不要求对方改变的方式分享我们的感受。
对方也许仍然不予理会,我们可能得不到什么回应,如果我们对于这种结果觉得失望或者怨恨,就说明自己的分享是控制,而不是真正的分享。
分享受伤的感觉,让伴侣知道你内心发生了什么。通过分享,就有可能不再以受伤、委屈、焦虑的感觉控制关系,在这种脆弱的表现中,彼此会更加袒露自己,亲密感得以在关系中滋长。
2.对人不对事,远离对错、放下责备
冷暴力一方在关系中的不参与或者控制,都体现出TA们对亲密和依赖的恐惧。在TA们的依恋历史中,展现情感需求,不是自取其辱就是承认自己不足,需要冒非常大的风险。
当陷入权力、控制和支配的关系模式中,亲密和爱会退缩到自我保护的外壳里。学习尊重、接纳对方在亲密关系中的冷漠特质,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重要的是尊重彼此的立场,接纳彼此之间的差异,避免企图用指责、贬低、依赖控制与改变对方。
我们所知道的只有自己对别人的看法,感知到发生的一些事情、争执时自己内在的感受。我们并不知道对方内心发生了什么、体验到什么,对方对于我们的反应知觉到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解释。
向对方袒露自己的感受,是向对方核对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为彼此打开关系中的一扇窗,让亲密得以滋生。
沟通的前提就是没有对错,只有同意或不同意。当被冷暴力一方漠视时,伴侣的确会感受到被轻视、被拒绝。而冷暴力的一方,在伴侣提出更多要求时,也可能感觉受到胁迫、危险。这并不代表任何一方是对的或错的,只代表彼此的感受不一致。即使对方同意另一方的看法,仍然不代表这种看法是对的,只能表示尊重对方和自己有着不同的看法。
许多关系因为陷入对错的正义战争而破裂,其实都是无法接受差异,想要改变对方,将对方还原为自己理想伴侣的模样。
当人们学习尊重和接纳差异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观点,彼此就能够和谐共处。
我们不需要自我保护,只需要对彼此、以及双方的差异感到好奇,进一步探索各自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就能够使双方更了解彼此,进而增进关系中的亲密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4-5-24 11:31 , Processed in 0.109497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