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
葛杨代表中国出征残奥会
本报记者张子博/文
伦敦残奥会结束后,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葛杨回到家乡保定休息。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位世界冠军。
谈话间,葛杨十分激动地告诉记者:“我很热爱做公益,如果有朋友需要,或者有什么建议,可以通过微博联系我。”
目前他担任着四川地震灾区几家儿童福利院的心理辅导员,并且正在策划一个公益课题。葛杨坦言,他之所以如此关注残疾儿童的成长,都源于自己二十年的亲身经历。
“我一只手也比他们两只手强。”
6岁失去右手艰难走上乒乓路
6岁时,葛杨不小心被鞭炮炸伤,,切除了右下臂。年幼的他并不懂这意味着什么,然而对于葛杨的家人来说,天几乎要塌了。
7岁时,父母为他报名参加保定市体校的乒乓球专业队遇到了障碍:一只手的孩子练乒乓球,教练不知该怎么教。
经过父母的苦苦哀求,学校最终接纳了他。
为了摆脱一只手的影响,葛杨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刻苦。那时候,小学每天7点上早自习,下午的课上到一半,葛杨就请假去体校训练。为了陪他练球,父亲甚至放弃了工作。十岁那年,葛杨参加了保定市小学生运动会,他打败了所有的健全人夺得了第一。“我一只手也比他们两只手强。”
“太想打好球了!”
全力冲击残奥会冠军
十三岁,第一次参加全运会,作为当时河北代表团中最小的运动员,他受到了省长的接见。当被问到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葛杨认真地说:“我想有一个好的训练环境。”
很快,葛杨被特批进入河北体育工作队和健全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而他也是当时全国第一个进入专业队训练的残疾人。从这里,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球职业生涯。
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葛杨特别珍惜。每天睁开眼就是练球。训练时,他总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回。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拿残奥会冠军。 2000年全运会后他开始蝉联乒乓球单打冠军,接下来他开始真正向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
“这么多年太辛苦了!”
突破四年低谷终于破茧成蝶
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没有取得单打冠军,葛杨开始了最艰苦的四年。
由于大强度的训练,他一度出现尿血的症状。在临近北京残奥会时,葛杨的心理又出现了问题。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常常因为一个球的失误大发脾气。
经过多次心理疏导,葛杨终于让自己放松了下来。北京残奥会上,他夺得了乒乓球单打和团体冠军。赛后给家人打电话时,葛杨哭了。他说那不是激动,也不是兴奋,而是委屈。“这么多年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得到了想要的,感觉以前太委屈了。”本届伦敦残奥会上,葛杨虽然只拿到了银牌。但他的心态却比以往平和了很多。他说:“拿冠军,那是一种缘分。”
“孩子不要放弃!”
用亲身经历鼓励残疾儿童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葛杨跟着朋友们来到孤儿院,那里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他:孩子们就像犯了错误一样,无法跟他人平等交流。对此,从小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下成长起来的葛杨感同身受。“孩子们不缺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心贴心的关怀。”于是他决定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葛杨目前担任着四川地震灾区几家儿童福利院的心理辅导员,他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那些因灾致残的孩子。“我曾经跟他们一样,所以我的话他们更容易相信。”
葛扬说自己现在回头看时,发现只要你去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很想告诉他们,不要放弃!今天的局面是你所不能左右的,而明天就在你手中。”他从没有期待自己的励志报告能对孩子们起多大作用,“只要有一个孩子因此而振作起来,那就是值得的!”目前,葛杨正在策划一个公益课题,并会亲自去推广。他说,未来,即便自己不做运动员了,公益事业也要一直做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