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开门求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交流] 以摄影会友。 ( 新年的一天,我们走进德保......)

[复制链接]
scan
397#
发表于 2010-8-6 02:24:2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原帖由 开门求学 于 2010-7-24 14:48 发表 ----------------------- 很赞同幸福加油站这个帖子的立意,这对于广大摄友来说,是个百家争鸣,增长知识并富于情趣的交流课目。即便一开始会出现一些玩笑逗乐也无所谓。假以时日,这列知识动车终将步入正常轨 ... 不过,说事就说事,别调侃我,头会晕的。大家都一样,都爱摄影,这才是真的!
徐老师,不是拿你调侃了,不过只凭不足的了解就那么推介徐老师,确实是我不对,道歉道歉! 现在360网上有些纷争,方法和方式都有的磋商。不过争端的双方都认可徐老师,我觉得起码大家都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了,呵呵。你说,年轻人的谁服谁?我就服您徐老师了。 仅仅是争端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有足够高的理论基础的老师来做指导,否则缺乏评价标准,怎么争大家还是没有提高的。 在这里,确实也只有您这个长辈能端平这碗水了! (从《纪实元素》我的回复中转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8#
发表于 2010-8-6 11:01: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385# 的帖子

关于黑白....... 正是因为那几张照片的“原色”偏蓝(对比老笨同期的图),可能角度或者机身等等原因,总体使得照片色调沉闷,后期处理调整的暗部痕迹也较重,片子总体显得不通透。也许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境。 个人以为后期用通道选择处理成黑白,会减弱偏蓝色调与浑浊的海水、暗黄的海滩的互相影响,色调一致了,或许照片会显得干净点。 个人意见,纯属交流,老师傅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9#
发表于 2010-8-6 11:22:4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本来只是想着进来凑一下热闹,没想到这么引人入胜,每一楼都到过了,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发表于 2010-8-6 11:26:5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可我太菜了,你们讲的,我都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1#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1:47:4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无间豆关于黑白......

原帖由 无间豆 于 2010-8-6 11:01 发表 关于黑白....... 正是因为那几张照片的“原色”偏蓝(对比老笨同期的图),可能角度或者机身等等原因,总体使得照片色调沉闷,后期处理调整的暗部痕迹也较重,片子总体显得不通透。也许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境。 个 ...
----------------- 本想把昨天古窦岭下拍的一些小片整理一下贴上网来,见到了无间豆朋友的帖,只得先暂时放一放。 鉴于帖中牵涉到了一些技术问题,而且考虑到持相同观点的也许不会只有一两个,那我就有必要据个人的看法在此说几句。 先说一个在参观影展中的现象:人们在称赞某一幅作品时,用了色彩艳丽、像质清晰的字样;而在称赞另一幅作品时,用了色彩素淡、朦胧迷离的字样,后者却在大展中获奖了。那么,后者是拿什么与前者的“色彩艳丽、像质清晰”抗衡的呢?有人说是意境,也有人说是稀为贵,这都有道理,但通透在这里已退其次。 接下来再说说照片的通透问题:通透,与艳丽、清晰、朦胧等词汇一样,是一种图片的效果,而不是优秀的代名词。如果把“通透”贯穿一个人的所有作品,那就失去了作品内容应有的个性。有一位摄影人在新疆拍摄了很多风光作品,准备出本画册,他兴致勃勃地送给一位老摄影家看,想请他为画册写个序。这位老摄影家看完后,笑着说了一句:“很漂亮,但有点像复印机。”老摄影家所指的复印机,就是在批评他的作品单纯记录西部风光的艳丽、通透,而缺乏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这就像表现一个人,只拍了喜和乐,忘记了还有怒和哀。也就是说, “通透”不是表现作品的唯一途径。下面就以摄影的始祖——绘画,来举个例子。 见图一。

图一.jpg (211 KB, 下载次数: 8)

图一.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1:50: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无间豆关于黑白......(2)

上面是一幅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它的表现力在哪儿呢,除了油画的用笔用色技法娴熟外,更在于作品的宗教内含。看起来并不通透的画面,其精神造势,足以击倒所以观画的读者。 摄影也是一样,下面就以本网上飞扬牛仔发的“湖南资兴市小东江摄影之旅报名”中的一张照片为例,见图二。

图二.jpg (86 KB, 下载次数: 8)

图二.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1:57:4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3)

上面这幅作品,就是属于色彩素淡、朦胧迷离一类的作品,虽然内容上不如其它几幅撒网的好,但从审美的角度看,它是以和谐的色彩,朦胧迷离的意境取悦人们视觉的,看了这张照片后,会很难忘记。而朦胧迷离的意境,是通透难以做到的。 说到我的这几张渔民照片,第一幅和最后一幅被你说准了,确实是我要表达的意境。 前一幅是出海,想表现身负家庭重任的船主,不惧海上风险,弯着身躯,突耸肩头,吃力地摇动着一条巨大的橹,阴黑的头部,和斗笠的反光处,分明写着“不屈”这两个大字。 后一幅则是出海归来,他们表情严肃,顾不上辛苦,急于要把有限的收获去换取家人之所需。这就是我的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这两张照片最后的的色彩效果。如果利用PS将照片去蓝,而向暖色调转换,手术非常容易,但那个“不沉闷”的结果,不是我的初衷。 说到其他几幅,你统认为不通透,我就没能理解了,也许是我对通透理解得还不够,很希望你能不吝赐教,那就任取一张,针对下面的图三吧,详细指点一下该片不通透的问题,谢谢!

图三.jpg (184 KB, 下载次数: 9)

图三.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2:15:3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4)

我胡乱猜测一下:也许是你去了一趟美丽的仙本那,对通透的理解有了一个更高水平的认识,回头再怎么看当地的海滩都是那么混浊,若真是那样,也能理解。但作为一个摄影师,应努力拍好本土的人文景观,再去兼顾其它才好。 最后,说一下你要求我把图片转黑白的问题。 黑白照片,除了把故事推向遥远、存为回忆外,还有一个最大优点,是和谐矛盾;和一个最大缺点,是混淆矛盾。这虽然是借助了文学创作的词汇,但用于诠释黑白摄影却非常合适。准确运用好了黑灰白,确实是魅力无比!但前提是 —— 准确运用。 你本想通过转黑白,来和谐你所认为的矛盾,却不知不觉地把照片内容推向了若干年前的历史,削弱了我对当下渔民生活的纪实性。这说明,我们的出发点和对黑白的理解是不同的。记得好像是在19届或20届国展中有一套黑白组照,是反映矿工生活的。许多观众评说:“这是表现我们现在的矿工吗,怎么像是在解放前哪!”这就是黑白照片的特性在起作用。这也是后来我国各级影展组织者对纪实照片慎用黑白的原因。 不对之处,敬请指正。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X 该用户已被删除
405#
发表于 2010-8-7 00:53:3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发表于 2010-8-7 01:52:0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呵呵,曾有人说某某为什么拍那么久没进步,是因为他不会提问题。就几张片子的讨论,确实让我收益匪浅!先谢过老师傅! 前面说通透的问题,只是一个方面,就算个人喜好了。或许通俗的应该表达为“干净”,但其实是想表达“色调一致了,或许照片会显得干净点。”的情况,实际在老师傅的两张例子照片中正体现了这一关键点。 就老师“原始照局部”5/6那两张片而言,我感觉暗部人脸等部位的处理使整张照片色彩不是很协调,所以才有了转黑白的想法。 第一张可以试下往右偏,凸显渔者的身型,同时避开后面的一堆渔网,那是另一种味道; 原谅我没注意到“图三”,也说不出什么来。 说到外拍,确实是因为这次仙本那之行,才使我注意到色彩协调之间的问题。同样蓝天碧水,但有时与黑皮肤的人结合就显得色彩浑浊,互相影响,焦点“模糊”,于是我尝试做了黑白,感觉好很多。 另:老师傅后期了得,知无不言,难得!有机会还望不吝赐教! [ 本帖最后由 无间豆 于 2010-8-7 0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10-8-7 01:56:5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如这张--《渡》 后期的黑白尝试。

渡_光影_2.jpg (124 KB, 下载次数: 10)

渡_光影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10-8-7 02:12: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风光摄影真的挺不不容易的,开门大师很会在平淡中发掘自然美呵。 作品中所展现出自然美的色彩、光线、线条的运用,构图的考究,都是我们后辈要不断学习的。 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风光摄影师那样,扛着大炮,跑到风光秀美之地,来记录那段美好的记忆。 再次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4-20 17:43 , Processed in 0.134525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