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给老爸写传记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18: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IP未知
[url=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847269&ostID=49719857]我给老爸写传记[/url]    一     我的爸爸(鹰潭方言叫爹爹)名叫李加喜,我的爸爸和天底下大多人的爸爸一样平凡而又劳碌。        爸爸的乳名叫伏狗,或许是因为穷也为了好养大,我的那些叔叔伯伯们的乳名也都带有一个狗字,他们一个个叫冬狗、乌狗、有狗、闰狗、细狗、花狗、金狗等等。在亲朋好友中,他们日常都是叫他们的乳名,虽然带有一个狗字听起来还是很亲切的。在我小时候,我却很讨厌和我一样大的小孩子们乱叫我爸爸的名字,听到他们叫我甚或会和他们打架的,那时觉得小孩子当着我面随便叫我爸爸的名字是一种对我的侮辱。我的爸爸妈妈感情很好,在家里妈妈总叫爸爸老狗,无论妈妈(鹰潭方言叫嗯妈)是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叫得很亲昵,外人是不知道的。        爸爸出生在江西鹰潭西郊的一个大村庄,它的名字叫岗上周家。那里人多而茅坑屎窖多,村子里到处是那种石头简易围起来的茅坑。那里房屋多却很少人种树,加上家家户户又养牛又养猪的,村子里显得很脏乱。那里地势高而山地少,那里水田多而水源少,每到秋冬季节雨水少,家里的洗菜做饭的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样爸爸每天大清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挑着两个大水桶去挑水。在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水缸放在灶台边,是瓦的,可以装两担水。村里的大水井离家里还是蛮远的,约有一里半路,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挑着一担水走着也是很吃力的。每当我起床了去舀水洗脸刷牙,水缸里就总是满满的,一缸水也就刚够一天用,这样爸爸每天大清早都要去挑水的。        每天大清早爸爸挑好了水,妈妈忙着生火做饭,爸爸就会催我起床,催我叠被子,还要我开窗通气。爸爸因为当过兵,也或是他天生勤快的本性,爸爸也容不下我赖床睡懒觉。其实从小我还是很怕我爸爸的,只要听到爸爸起床后的声响,我就会立马起床的。我起床后爸爸就会挑粪去菜地里浇菜,家里有两个大粪桶是专门用来挑粪挑水浇灌菜的。地里种的菜大多用的是自家猪栏里的粪便,家里每年都会养两头肥肥的猪,猪吃的多粪便也多,这样也好。爸爸去挑粪时,因为种菜主要是妈妈管理的,妈妈会告诉爸爸家里的哪块菜地需要浇肥爸爸就把粪肥挑过去。因为爸爸妈妈对菜地管得好,家里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吃。因为妈妈的勤快,家里一日三餐都有热饭热菜吃。        二           爸爸生长在那个最穷最饿的年代,很多老百姓家儿女又多,我也有两个姑姑两个叔叔,我爸是老大,兄弟姐妹共五个。小时候听爸爸说,他也是很会读书的,只是因为当时太穷了,总是吃不饱饭,上课饿的头发昏,小学没有毕业就不上学了。爸爸读书少,但爸爸写的字却很不错的,爸爸写字的天赋是我无法超越的。每逢过年,爸爸会从鹰潭街上买些红纸、浆糊回来,铺在饭桌上裁剪好,他就自己动手写对联,用的是那种大大的毛笔。村里有个叫保K的,记得他的手指不知为什么总会不停的抖动,按辈份我都叫他爷爷(鹰潭方言叫祖祖),听爸爸妈妈说这个老人很精的。保K爷爷有个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卖眼镜,不知是他不会写字还是因为他的手的原故,他常常来我家叫我爸爸帮他写信给他儿子。记得每次他来我家,他先是把他想要说的事情大概和我爸爸说一遍,然后我爸爸就动笔给他写,写完了再念给他听,爸爸每次写的信他总是很满意。因为爸爸帮他写的信多了,他有时也会带些信纸过来,而信纸我家平日也是常备有的,后来他也就不带了,信写好了,第二天我爸爸上街办事情也就顺便寄出去了。在我记忆中,爸爸还帮过村里其他的老人写过信,记忆深的还有一个叫求法子的,他常常走村窜巷挑担卖香纸,我也该叫他爷爷,这不仅是爸爸能书会写,更多的是他们对我爸爸的一种信任。        爸爸上学读书少,但是爸爸却在闲时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在家里最常见的报纸有《广播电视报》、《每周文摘》,书刊有《民间文学故事选》、《故事会》、《半月谈》、《读者》,甚至是每年每一期都买的。这些书刊报纸我也会跟着看看,那时上学的我除了课本,这此简单的报刊报纸也就是对我最早的文化熏陶吧。书刊报纸买的多了,家里也积压的多,旧的后来也慢慢的就变成了拉屎擦屁股的纸。爸爸还买过一个二胡,傍晚时分爸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自练自拉,不知为什么爸爸后来又不拉了,二胡也送给了别人。爸爸还是打算盘的高手,在平日的白天或是晚上看着爸爸一边对帐一边打算盘,每当要和工人结帐发工钱,爸爸总是把算盘打得“啪啪”响。爸爸不爱看电视,虽然我家很早就有了电视,他一看电视就爱打瞌睡,应是白天太劳碌了。也或是爸爸是一个坐不住闲不住的人,他总爱动手做点什么,不像别人一样能安安静静的对着电视。        爸爸小学没有读完就辍学出来做工了,模糊中记得爸爸说过他去过一个农场放牛赚饭吃。爸爸文化知识少,但是爸爸是很机灵的,用我家乡话说就是一个很活的角色。因为爸爸的机灵,后来村里的周新昌书记就推荐我老爸去学医,那时也只是在鹰潭医院跟着医生学学而已。听爸爸说那时学医要去医院的太平间睡觉锻炼胆量的,太平间也就是医院放死人的地方,在太平间睡过的医生胆量都很大。爸爸学过医,在村里做过一段时间的赤脚医生。那时正值农村集体制,村里人都要出去做农事,而我爸却不用下地做事常被其他村民妒忌,爸爸心里觉得不爽后来就不想做医生了。爸爸做医生的经历是短暂的,然而这样的机会是周新昌书记慧眼识人给予我爸的,爸爸一直对他很敬重,只要我家有好酒好菜或是家里宴请亲朋的时候爸爸常常都会请他来我家喝酒,以示一种报恩感恩,爸爸是一个很知恩感恩的人。那个年代当兵是很光荣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爸爸不做赤脚医生就报名当兵了,爸爸当兵是在广东一带的,在部队里鹰潭的老乡也多。爸爸当兵回来后,有两个战友是常常来往的,一个是我们本村的有登叔叔,一个是鹰潭童家乡嘴上詹家的路发叔叔,他们两个都应是党员吧,有登叔叔一直在村里当村干部,当过村长、村支书记。当过兵的人大多都重情重义,当过兵的人都很珍惜战友情,只是我没有经历过。        三        爸爸当兵回来后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在部队里没有文化当然也是没有什么前途的,退伍了无非也就是继续回乡种田。爸爸从来就不甘心单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去了村里的手工业场学手艺,那时村里有个集体手工业场,也就是一个在鹰潭街上搞基建的工程队。爸爸学的手艺是粉刷墙壁和铺设地板,我们那边叫泥工吧。爸爸在手工业场做着工,领着集体编制的工资,后来爸爸觉得跟着集体做赚钱少,还要被人管,爸爸就单独出来承包工程做了。在当时那种集体管理体制下,爸爸敢为人先做了包工头,确实让村里很多人惊诧的。在那个年代,做包工头传说是最赚钱的,也是富得最快的。就这样爸爸一直在鹰潭街上包点大大小小的工程,让我们一家人过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日子。那个年代搞基建工程都是直接和政府单位打交道的,没有现在的房地产开发那么复杂。一个工程往往都是政府单位领导说了算,给你做就给你做,也不用招投标的。那时和单位的领导打交道也没有那么贪婪,往往送点家里的土特产或是一条猪腿或是一袋花生或是自养的鸡鸭给领导就可以包下工程的,不象现在不送个百十万的根本别想搞到工程做。爸爸在搞基建工程中也慢慢的学会了签定工程合同、搞工程预算、采购工程材料、施工、看工程蓝图、分配工人作业、追踪工程进度,一个工程做下来都是爸爸自己掌控的,爸爸在外面管工地就也常常很晚回来,当然应酬也多,大多也就是请单位领导吃饭喝酒。也有很多时候也就是每逢周末,单位领导们会开车来我家,爸爸就会在村里找家鱼塘安排让他们钓鱼,到了中午或晚饭时间家里就会准备有很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们吃饭喝酒。那时的单位领导都很爱到乡下钓鱼,请领导来钓鱼是那时做包工头的所用的最简单的公关。随着爸爸在鹰潭街上搞工程,爸爸的交际也越来越广,认识的人多,找人办事就容易的多了。因为爸爸搞基建做工程,自然家里堆放的建筑材料就多,有模板、钢筋、竹撑。往往村里有的人家做屋建房,他们就会找我爸爸借些模板、竹撑,只要家里还有闲置的材料爸爸都会答应借给人家用的。对于别人相求帮忙的事,爸爸总会出手相帮的,村里很多明事理的人对我爸爸也都很敬重。        鹰潭人卖眼镜是很有名气的,占有中国眼镜市场的半壁江山。爸爸也卖过眼镜,是跟村里的火狗伯伯学的,火狗伯伯名叫周火昌。早期学卖眼镜是很讲究的,也很辛苦的都是挑着眼镜担子摆摊卖,传说还有一些眼镜行话要学的,只是现在那种行话已很少人记得了。徒弟先要请拜师酒,也就是请师傅的亲朋好友师叔师爷们吃酒,出徒了还要再请谢师酒。徒弟跟着师傅学技,什么都要听师傅的,农忙时要去师傅家帮做事甚或挑水挑粪。爸爸跟着火狗伯伯学会了那一套卖眼镜的名堂后,爸爸就和村里其他的人北上南下去卖眼镜。爸爸和火狗伯伯既是师徒,也是兄弟,火狗伯伯的年纪比我爸爸也大不了多少,爸爸妈妈平时都叫他哥哥。我们两家一直保持着来往,有很深的情谊,火狗伯伯的老婆叫梅女,按辈份我叫她伯母(鹰潭方言叫母母)。后来爸爸还和我的一个堂舅“丑力”合伙在宜春百货大楼开过眼镜店,爸爸忙着眼镜店的生意,也要顾着在鹰潭街上搞工程,爸爸总是想方设法多赚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四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的爸爸有过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在我家的老相框里贴有他们的黑白照片,大多是在部队照的.一个是他的战友,一个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后来我长大了,不知何故他们就没有和我爸爸来往了.     爸爸的战友,名叫鲁(路)发,年纪上是比我爸爸小一点儿的,个子有点高人有点黑,因为那时我叫他叔叔.他常常会到我家来玩的,看看我们兄弟三个.他来时常会带点吃的给我们,那时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有一天,他从家里捉来一条刚断奶的小公狗送给我家养,叔叔回去时,妈妈送给他一个自家种的大冬瓜.八十年代我家建了一幢大房子,按照家乡风俗,做房子亲戚朋友们都是要来帮忙出力的,房子做好后,就要办庆喜酒,请朋友亲戚喝酒三天,和结婚办喜事一样的热闹,因为那时农村人家做房子是不容易的.记得那次的酒菜就是爸爸请叔叔过来,由他做主厨办好的,他还带了他的家人一起来我家喝酒的,想必他在部队也是做厨工的吧.     他的家在鹰潭街东边的一个郊区村庄,村名叫嘴上詹家。而我家在鹰潭街西郊的一个村庄,在我四或五岁的时候,因为叔叔家做房子,爸爸去叔叔家帮忙,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爸爸的朋友,他叫夹烧俚,我叫他伯伯.我坐在自行车上一起去的,直到今天还依稀记得走过的那条乡间的路和走过的一条铁路,以似还经过了一家医院,还有叔叔家屋后的板栗树和柚子树.     叔叔和我爸爸是最好的战友,又是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因此叔叔和我家人很熟,大概是因为叔叔家生的女儿很多吧,那时爷爷奶奶还有其他的大人们常开玩笑说,将来要把叔叔的女儿给我们兄弟做老婆的,好像是要订娃娃亲,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的,也没有见过他家的女儿,只是记得有这么一个玩笑.小时候在农村,只要两家大人玩的好,口头上给小孩子说亲事是有这样的事的.     再后来,他们的友情是为什么断了,我也不知道了,我也没有问过我爸爸,叔叔就再也没有来过我家了.     爸爸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两家住的很近在同一个村庄,他们都是当过兵,但不是在一个部队的,他们互相寄过在部队的相片,他后来上了大学,再后来他当上了大官.可能是因为我爸爸只是一个半农半商的农民,而他是一个当官的,或是他们身份地位的不同,或是他工作太忙,或是我爸爸养家过日子太没有时间吧,后来他们的友情也是慢慢的断了.     我爸爸是一个很爱结交朋友的人,因为我爸爸很早就开始在经商做生意,卖过眼镜后来又承包工程,一个不善于交朋结友的人是不适合做生意的,我大概也就如此。他的人生也有过让我很自豪的,靠的就是朋友和他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但是为什么爸爸年轻时的友情没有继续,爸爸不说我也没有问过。           五           你的老爸当过兵吗?在我们年少成长时是不是也曾受过老爸的严格化管理?我是有感同身受过的!     我的老爸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与七十年代初之间当过兵,是在广州的一个部队,传说还是林彪的部队,因为是林彪的部队后来我老爸转业了也就没有被分配工作。因为老爸去当兵,所以老爸也就晚婚晚育了,他是转业后才成家的。记得在我们村里和我老爸年龄相当的叔叔伯伯们的儿子们都比我大几岁,因为他们没有去当兵,他们结婚生子也就早一些。也不知老爸当初是为了什么去当兵的,因为老爸对我一直很严格我也就不敢问太多,我想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男儿们都有着一腔热血,当兵可以保家卫国是一种很血性的选择,也或是一种很理想的事业。也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农村比较穷,兄弟姐妹多,很多人当兵是为了去部队能够吃饱饭,因为部队都是管吃管住管穿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当然那个年代当兵也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村里只要有人去当兵都会敲锣打鼓欢送的。当兵也可能是改变农村人命运的一条路,那时的农村人要想离开农村只有当兵和读书两条路可走。     老爸转业后,他带回了部队用过的蚊帐和军用被子,它们在我们小时候一直还用着,质量真的很不错,很耐用。老爸带回的还有一个牙缸,也是军用的,是部队特有的那种绿色的搪瓷杯,也一直用了很多年。老爸还带回了一把理发刀,光光亮亮不锈钢的那种,用起来会发出“咔嚓”一声响的,小时候老爸就专门用它给我剪光头,因为这样我也就从小养成了不留长头发的生活习惯,听老爸说在部队的那几年都是战友们相互理发的,他们是不去理发店。老爸也带回了很多张当兵时的相片,当然都是黑白的,那都是老爸在部队照的,那时的老爸穿着军装很酷很帅,有老爸单人照的也有老爸和战友们的合照,有一张很得意的相片那便是老爸荷枪实弹的站在一个大炮边的相片。小时候它们一直装在相册里挂在家里堂屋的墙壁上,有客人来到我家他们都会争抢着看那些相片的,只可惜后来因为发黄发霉都看不清就无法保存了。     老爸当了几年兵虽然没有捞到什么政治资本,也没有因为当兵就脱离农村的生活,但是老爸还是把他在部队的很多好的生活习惯带回来了,且在我们年少成长时一直那么严格要求着我。因为家里有一把从部队带回来的理发刀,小时候老爸就一直用它给我剃光刀,直到我长大成人后觉得理光头太难看了,老爸才肯让我剪平头,长头发是根本不让留的,要不会骂成长毛贼。因为老爸每天睡得早起得早,他也要求我每天不能睡懒觉,天一亮就得起床,因为这样我从小养成了早起早睡直到现在。每天起床后老爸一定会来检查我的房间,看看我们有没有叠好被子拉好床单,房间有没有打扫干净。还有在我们一家人吃饭时,老爸还会要我们吃饭时要专心动作快,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允许插嘴。在日常生活中,老爸总爱用他的行为标准来要求我,虽然小时候心底是觉得老爸对我太严格,但是现在长大后那些好的生活习惯一直还坚持着,现在想想其实也是很有益的。从小学开始,老爸常常要求我早起,起床后就去跑步,三伏天也跑三九天也跑,跑步一直坚持了很多年,从小到大我的身体一直很棒,相信这也是小时跑步锻炼成的吧。     老爸不仅把他在当兵时养成的一些好习惯传给了我,也时常教导我为人处事的能力,只是那些为人处世之道我都没有从我老爸身上真正的学到。老爸一生半农半商,特别是老爸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没有传到我身上,我现在所走的人生路,也完全远离了他对我的期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12 11:14:5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人在旅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4-19 21:26 , Processed in 0.152689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