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0(6-8),23.9K,宿营 4833M 整五十天了,却是迄今最狼狈的一天,究其原因,雪的节点。 一天无照片,艰难前行。天空阴沉,大风裹挟冰雹时起。前路缓下且平铺,视野模糊也无 妨,心里多少有些迷失感,全靠回望车轮印判断直行。唯一陡坡上演完美前空翻,顺坡溜一段, 刹车早已真亦假,速度快,见一个沙坑,心想不妙,少顷前轮陷死,人被甩到空中。意识清晰, 想着摔在沙土上没什么大不了。随即三百六十度前空翻落地,没有一丝卡带,就势爬起返身扶 起自行车继续推行。稍后,才想起先前的流畅,一番自嘲,真是帅呆。
下午七点过一条宽河,不再是小河小沟,四条主道,十多条小河岔,先探路到对岸,确定 河底软硬分布。回程中,大风夹着鹅毛大雪扑面而来。恐怖的序幕终于拉开,雪不再干硬,而 是着物即化的湿雪,衣物快速湿透,有如水捞。羌塘,不怕下雪,不怕刮风,可一旦进入雨季, 雪变得又湿又软,加上大风裹挟着湿空气,挺不了几分钟就会把人体温抽尽。另外,湿雪也直 接影响到地表变化,那就是沼泽和烂泥回归了。淌在回程的水中,挣扎着,是先扎营休息,等 天气好转再过河?还是趁摸清了水道长痛不如短痛?答案是选择短痛。 下身是水,一片冰寒,上身湿透,前方那鹅毛大雪封了视野,完全靠先前的 GPS 轨迹过河。 半途便不支,浑身发颤,强忍着在水中推行。过河,即刻扎营,脱下湿衣,钻进睡袋,然后首 次在内外帐之间生火烧水,来回三趟,一点五公里,体温低到极限。若论羌塘冻死,唯雨季风 险最大,因为来不及防范,就可能在一场猛烈的冻雨湿雪中丧失体温。今日,天气的渐变,雪 的节点,超轻羽绒服彻底进入了历史,换上劣质冲锋衣(此前 50 天只穿过一次),着装开始以 防水为主。 关于着装和气温变化单独简说了一段,后见文。
完美营地,西羌塘清澈湖一带(今日无片,借用去年)
野生动物乐园,和谐共处(今日无片,借用去年) 关于着装和气候 【气候与体感】 混沌但有逻辑,照顾好自己。 此行羌塘横行高纬,只有节气变化,跨度 4-7 月份,海拔高于羌塘平均水平,世界屋脊之 屋脊,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在 400 米左右。(不算阿尔金)。相同节气,东部雨水比西部多。小 型风暴团频繁,区域性气候主因,夹杂冰雹,一天经历五个也不算多。从羌塘夜间温度来看, 常年寒冬,从白天温度来看,四季皆有。通过近十年周边县市气象资料分析,推测羌塘腹地四 月份夜间温度在-10℃--25℃间,白天温度则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常态均在 0℃上,天气受冷 高压控制,季风猛烈,湿度低,沙尘大,降雨为固态。羌塘后期进入雨季,受印度洋暖湿气流 影响大,对流天气频繁,固态降雨变成湿雪、雪球、冻雨等半固态模式,夜间温度在 0℃--10℃, 极端可达-15℃以下,白天温度同样变化大,最高可达 25℃。之前预测的温度变化通过实测是 完全正确的,理性的,不夹杂超低温流言。 今年,羌塘雨水偏多,温度偏暖,雪融性洪水和降雨共同引发河流失控。事后得知,昆仑 山全线洪水,东侧格尔木市险些被上游水库冲决,西侧玉龙喀什河将淘金者围困,和田河也多 年罕有的全程贯通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至于昆仑山中段则亲身经历了。
羌塘温度一日最低点在日出前半小时,最高温度通常在下午四点至八点。这种温度的高低 分布与高原大气密度和地貌引发的辐射变量有关。体感温度则富于戏剧性,最高体感在上午十 点左右,即便前期四月份,多次可只穿抓绒。最低体感通常在下午,如此倒置跟风力变化有关, 风寒效应是体感变化的主要因素。纵观全程,前期低温体感并无显著不适,后期高温反而有多 次全天冻僵,原因很复杂,即有后期的湿度、河水、装备溃烂的影响,也有身体摄取热量过少 有关。如果各用一个字来表达羌塘前后期的体感,分别是“冻”和“冷”,前期“冻”得手脚 麻木、脸歪嘴斜,但没危机感,后期“冷”得浑身发颤,体温似被抽尽,随时呜呼。 【着衣】 实用唯上,素色更好。 此行着装很大胆,从专业角度来看很菜。也的确因减少负重而没带备用,吃了苦头。服装 标准是按白天-5℃+八级风寒效应装备的,体感大致在-30℃左右,都为精品。可惜衣物在江孜县尽失,只剩身上所穿,随后极简(但并未脱离气温因素),在拉萨买了一套极星抓绒和非户 外的超轻羽绒服御寒。夜间由睡袋和密封帐篷限制了空气对流,风寒效应指数小,比较容易掌 握体感。 前五十天着装:超轻羽绒服+极星抓绒套装+普通冲锋裤+普通内衣+GOX 登山鞋+冲锋衣 和救生毯各用一次。 五十天后着装:劣质冲锋衣+极星抓绒套装+普通冲锋裤+普通内衣+GOX 登山鞋+救生毯 用一次。 可见,前期着装并不多,原因是运动状态,身体自身热量大,一旦静止时间超过五分钟, 体感温度会明显下降,超过十分钟,那还是赶紧起来锻炼身体吧,好在休息时间都很短。 衣物具体如下: 超轻羽绒服:非户外,忘了什么杂牌,充绒 90 几克,春季款,非防水防风面料,前 50 天 主穿,实际效果好,冲锋衣只套过一次,堪称奇迹。破洞多,用透明胶粘贴,第 50 天湿透后再 没穿过,第 58 天丢掉。 假 THE NORTH FACE 冲锋衣:不到三百块,前 50 天只穿一次,套在羽绒服外,50 天后 主穿。携带劣质冲锋衣是考虑磨损因素,只当雨衣就行,岂知太假,失算。
探路者普通冲锋裤:轻便型,兼顾热天,全程穿,第 18 天开始裂缝,后期连犀利哥也不会 瞧一眼,原因与气候恶劣、盐碱腐蚀有关,材料明显老化,防水贴条最先脱落。 极星抓绒一套:普通加厚型,全程穿,感觉不错。 普通内衣:天气总体干冷,对排汗要求并不高,带两套,扔一套。 探路者 GXT 登山鞋:有过四个月使用历史,很舒服,轻便,质量不错,全程穿。第 27 天 鞋面裂缝,后期破的连犀利哥也不会瞧一眼。主要原因是没带备用鞋,过于单一磨损,加之盐 碱腐蚀,牛皮面老化。正因破鞋破裤破衣,后期惨遭雨季蹂躏,险些废脚。有条件,要买最好 的登山鞋,脚是命根子。 洞洞鞋:轻便,质优,第 58 天过河时先后被冲走,因公殉职,默哀。 袜子:一双普通厚袜,四双迪卡侬徒步袜,后期磨损严重,基本是光脚走出无人区。 手套:一双薄抓绒,一双军厚,一双极星专卖店买的杂牌,五双白纱。9.9 块的薄抓绒是最 冷季的主力手套,杂牌(还是最贵的)保暖性还比不上薄抓绒,军厚手套后期为主。出无人区 时,就只剩一支军厚。 雪套:没用一次,雪大戴雪套也走不了,雪小戴雪套累赘,过河戴雪套还不如赤脚,陆续 扔。 迪卡侬抓绒帽:全程穿,昼夜穿,劳苦功高,现仅存的羌塘遗物之一(后期弃车逃命,装 备基本全扔),可拍卖换烟。 360 度遮阳帽:未用一次,第 10 天遗失,望捡到者拾金不昧。 护膝:超市普通型,棉制,很好。 护腕:一双连指型,全程穿,一双魔术贴型,未用一次,均该他用。 救生毯:十元,效果好,用两次,不耐用,一场大风就把锡箔打得差不多了。 魔术头巾:多用做汗巾。 简易冰爪和护肘:第一天就扔。 此行衣物最大杯具是衣物尽失,后期极简弥补,最大失误是没带双备用军胶、外裤,冲锋 衣失算,袜子太少。如果驾驶越野车深入羌塘,自身热量少,衣服要加厚,不然会冷的骂娘。 关于装备 装备永远是消耗品,不要被装备玩。 装备体现对旅行计划的实施,很繁琐,仅束缚类就有 6MM 登山辅力绳、4MM 登山辅力绳、 1.5M 魔术贴捆扎带、1M 魔术贴捆扎带、20CM 魔术贴捆扎带、硅胶弹力带、普通松紧绳、红
头风筝绳、凯夫拉鱼线、两色缝补线、5 号铁丝、2 号铁丝、大号长尾夹、小号长尾夹、橡皮筋、 别针、小快扣、主锁。所以只介绍部分装备,以供参考。 美利达公爵自行车:入门级山地车,如果不是竞速竞技,足够好了。 尼康 D80 相机:几年来的出生入死,更加证明了经典。至于镜头,利用好了,只发帖和杂 志使用,和牛头之间并没有不可想象的差距。如果你想大幅输出展览,特殊摄影,镜头越牛越 好,最好全幅 CCD。 佳能 HF100DV:再昂贵的家用高清始终是鸡肋。 GARMIN60CSX:困于 GPS 技术,后续产品往娱乐化发展,其核心技术未变,荒原旅行 GARMIN60CSX 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 MSR 耳语者油炉:省油,轻便,易维修,经典。 HW1.5 层单人帐:专为特殊环境设计,缺点自然也明显,就是结露严重,每天与冰同眠。 质量超乎想象,全程帐杆无弯曲,帐布无破损,但防水胶条皆松脱,好在羌塘无液体雨,无渗 透现象,相比价格,国外品牌也未必做的到。 Ontrip 防水睡袋:朋友的,质量好,同 HW1.5 层单人帐使用是绝配,否则麻烦大了。 DEUTER 防水驮包:防水面料皆易在低温下脆化,廉价的 DOITE 驮包稍加改装足以胜任羌 塘恶劣环境,包括 DOITE 车首包。 太阳能板:尽量自己组装,减少功率损耗,至于推荐,因物而异,但至少要有点基础电工 知识,不然四处请教也是雾里看花。 熊猫 10?5MM 望远镜:国产正牌就够了,除非军事侦察。又鉴于其重要性,带个好货更 好,注意镜头畸变、边缘成像、通光量、倍数、分辨率、视场等。 Nalgene 水杯:一个好的水杯比水袋还重要,特殊环境下,广口比窄口好,透明比非透明 好。 Therm-a-rest 防潮垫:从来不用好防潮垫,把它当做绝对消耗品。这次是借朋友的,效果 好,质量优,但从舒适性和保暖性上来说并未有很大感触。但一个好防潮垫最大的问题是,质 量太好了,一次艰苦的旅行结束后舍不得丢弃轻装行。 Fenix LD20 手电:体积小,营地照明省电,三防,强弱光兼备,照明防身兼备。从实用角 度看,一个好手电要比一个好头灯重要。 Turning 铲子:强力推荐,这款铲子找了很久,只有五百多克,钢口好,可当刀斧,紧急 情况下有效防身,重要的是可通过安检。缺点是铲面小,煎鸡蛋都得小心,只适合土木工程不 大的旅行。
LED 打火机:两块钱的那种,从性价比、功能性角度来说,它都是无敌的。尽量在高海拔 县城购买,要磨轮的,此行带了八个,剩两个出来,送一个给朋友,他一听说是从羌塘里带出 来的,利马还给了我。 360 度遮阳帽:虽然在着衣一文里提过,虽然遗失未戴一次,但还是要再说一遍,目的是 为不要因大意,或为证明自己去过高原、走过艰苦路线而把皮肤晒黑,事实上得不偿失,隐患 很多。此行即便天再热,也绝不会脱手套、卷裤腿、露胳膊,忍点热是超值的。 迪卡侬指南针:任何情况下都要带个传统指南针,电子罗盘不可靠。 6MM 登山辅力绳加主锁:在减轻负重前提下,一根 6MM 登山辅力绳足以保障你的安全, 若懂些绳索知识,仅配合一把主锁,会让弱者变成强者。在减负前提下,绳索最适宜配置应是 8MM+6MM 登山绳。(绳索使用谨慎。) 墨镜夹片:羌塘紫外线高,保护眼睛很重要。有可能多备一副,我的眼镜、墨镜都被冰雹 打花的不成样子了。 组合钳:必带。尽量优化修理工具,很多功能都是重复的,重量自然也重复了。 12V 电压表头:现代电子产品都是集成芯片,坏了就坏了,要么就是线路问题,一个电压 表头足以排查线路,如果和太阳能配合,电池充满了一测就知道,省去大量充电电路管理。 各种小仪器:尽量采集些气候、水文等信息,带着问题旅行会学到很多新东西。 暂时想到这些,随意简说。装备跟个人习惯、线路有关,仅供参考。一分价格一分货自然 不错,但大多旅行远未达到装备精益求精的地步,实用就好。对装备要有包容,没有什么装备 能让人变成超人。有必要,就稍加改装,也没有什么装备是特意为每个旅行量身定做的。多和 别人交流,但不能迷信经验,要以自我为中心。 注:特殊领域必须专业装备,知名品牌质量更好。 D51(6-9),0K,宿营 4833M 天气未见好转,阴沉,冷风,身体还未缓过来,蜷缩到十点钟起来,依然裹在睡袋里烧水 热身。烧水过程中,又吃起糌粑粉,已然成了常态,糌粑粉成了无法抗拒的零食。无需水,满 嘴粉末,如果不加限制,可以连续吃掉二两,竟也不觉得口干舌燥。下午一点,多云,太阳时 闪,裤子干了,鞋子阴湿,羽绒服还在滴水,穿上拖鞋,披上正式上岗的冲锋衣在周边溜达。
原本只是溜达,稍微探下前路,没想越走越远……先是登上河边一座沙山,瞭望前方见是一 片沼泽,于是下山往北查看有无硬土通往高地,以便绕过沼泽。下山,干河道,草地,小海子, 河滩……大约走了三公里终于确定可借高地绕过沼泽。回程中,土坑里窜出一只狼,闪电逃遁, 因为连脸都没看清,此类遭遇均未归入猛禽数据里,或许是只狐狸什么的。但被狼这么一闪, 居然迷路了。上了沙山,沿山脊边行边往下张望,可怎么也找不到帐篷。由于昨日阴霾天气没 有显著坐标,对岸一片稀疏草地不分彼此,营地附近地标物更没留心,导致俯瞰山下河道基本 一个摸样。一会儿觉得帐篷在东,恒下心往东寻,觉得不对,又恒下心往西寻……如此反复数次 仍没发现帐篷。 又开始认为帐篷被沟壑土坎挡住,于是下到半山东西搜寻,即有视野又少阻挡,未果。又 沿着河边滩涂东西搜寻,总能找到昨天过河车印吧,未果。 真是见鬼了,心态有点失衡,胡思乱想着。如此一段短程,且有河道可循,怎么帐篷会找 不到呢?糟糕的是,午后的小风暴团生成,那边一团,这边一团,雷声此起彼伏。再找不到帐 篷会很纠结,睡袋、衣服都在帐外晾晒,更纠结帐篷会被风刮走,临走之前未有任何加固,溜 达嘛。一片冰雹已经扫到了我,顾不得,再恒心,告诉自己,不能再疑神疑鬼、犹豫不决,一 直走到河西端一个小冰湖,冰湖之上是一片沼泽,这说明,帐篷必在相反一端,但又不能百分 百确定,纠结啊。再恒心一直往东,一直走,不管内心忐忑,反正见鬼了就见到底吧……六点多 终于看见帐篷,真激动,那可是家,荒原里的归宿。 好在没哪个小风暴团扫到帐篷,正庆幸,一股大风将睡袋吹了数米,离水咫尺,真险。折 腾的够呛,甩掉拖鞋上的泥,躺在帐篷里一边干吃糌粑一边反省,到底缘何?至今仍无答案, 在谜一样的河流边茫然徘徊数个小时。
上午还未完全缓过来,依旧裹着睡袋烧水暖身
D52(6-10),18K,宿营 4824M 早行,推过沼泽边缘进入山地,眺望,真是英明决策,冬布勒山(东西转南北走向,孕育 了若拉冈日、冈盖日等众多雪山)和五泉河之间的开阔地带皆是融化沼泽。山地遍布黑色火山 石,点缀在浮土稀草间,土质干燥,底部干硬,发现多条野牦牛通道,追随一段。有段地貌类 似连绵不绝的火山锥,确实不是,但遭遇那头搞笑野牦牛就在此处。牦牛堵在前面,我走就站, 我坐就坐,我绕行就横堵,却无任何示警动作。我乐得顺带休息,他也惬意的继续晒太阳。通 过外貌简单判断是一头衰老母牛,其诡异行为难以揣度。相持许久,见牦牛毫无让路的意思, 便哄闹一番,这才懒洋洋的远去。 丘陵缓上缓下,土质湿软,有局部陷土。今天状态一直不好,无力感,迷迷糊糊的,早晨 就忘了装水,余水不多,过了中午就开始留意水源。五点多发现小河,近前却是泥浆水,又寻 了相邻一条小河,还是泥浆水,所汇和所源的两处洼地皆如此。无奈灌了一壶水,想着一夜沉 淀,晨用。 灌好水不久,强对流天气袭来,三个大型风暴团相互拉锯。环顾周遭,一圈闪电,见此景
便急速扎营,这般厉害的对流天气并不常见。刚顺风搭好帐篷,风向便猛烈掉头,夹着冰雹, 骤然增大,帐钉瞬间便被弹飞,若不是手快抓住帐篷,被吹走就不会有往次好运气了。手根本 抓不稳帐篷,身体倒进帐篷里压住,脚踩手按,帐篷变形,根本无暇顾及头顶滚雷是否会击中。 如此靠身体压帐二十分钟才平息,作为帐篷,这是他经历的最大一场风暴。作为一款超轻单人 帐,它要比我在这恶劣的荒原中承受的更多,当下,防水贴条已基本脱落,幸在无妨。
绕过沼泽上高地,即纠结也很危险
冬布勒山下的消融沼泽,若从中穿越,会成茶几
山地遍布黑石火山石,土质干燥,浮土厚
搞笑的牦牛,我走他站,我坐他坐,我绕行他横堵
破烂的鞋子,还不是最糟状态,却让人已经很纠结了
从高地上遥看冬布勒山,他由多座六千米雪山组成,都差不多高,难辨主峰
强对流天气,用身体压住帐篷
帐篷连接处的防水贴条基本脱落,帐篷比我承受的更多 D53(6-11),17.3K,宿营 4830M 昨日风暴过后小雪稀拉,晨,铺了薄薄一层。泥水沉淀一夜后好很多,烧水过程中翻起一 股土腥味,倒掉,掠了一堆薄雪重新烧水。今天的路很难熬,以为小雪,可越往前走雪越深, 有些厚达二十厘米。偌小范围内降雪就如此不匀,可见昨日那场强对流天气的乖张。 脚受累,湿雪变湿脚,冷的不行。丘陵之间的谷地充斥着沼泽,由于雪覆盖,很难分辨, 最长的一段沼泽初探时还是大雪全封,刚探完路便融了很多,水溢,泥沙也软下来。不再是湿 脚,而是鞋子灌水泡脚了。过了沼泽后绕自行车跑了几分钟,把脚找回来。自前天湿雪开始, 灌水鞋泡脚就一直延续到出无人区,中间只有几天幸免,最初还倒倒水拧拧袜子抖掉泥沙,到 最后就麻木了。整天都这样水路,一遍遍的无用功罢了,却为后期脚疾早早埋下了祸根。 小风暴团一天几个,无视,应付不过来。但大风暴团就不行了,尤其临近晚上的风暴团, 基本就地扎营,否则浑身湿透晚上很难熬。下午四点进入一片平坦湖床,经历了一个超强风暴 团,先是天空黑如夜色,闪电闷雷不断,随后风头夹着冰雹涌来。第二次用救生毯把自己裹起 来蜷缩在车子后面。没法测风速,太大了,冰雹密度也是罕见。找词汇形容当时的场景很难,
那种感受只有亲历才能明白,真是天地间鬼哭狼嚎。很担心头顶滚过的闷雷击中自行车殃及自
己,但实在没地方躲,也来不及躲,手都伸不出来。虽没测风速,但体感上绝对是最大的一次。 十多分钟结束,雷声远去,此时地面被冰雹完全覆盖,真疯狂。 不久离开平坦湖区,进入草地,冰雹稀落不堪,估计那场风暴团里的冰雹大部分都砸在我 头上了。 离风暴团四十分钟后遇见一头棕熊,非常有意思,近处才发现,对方似乎也如此,双方都 有点催眠状态。棕熊慢腾腾的斜插一会,然后径直朝我走来,停车致敬,那熊便走到车前面, 晃悠悠的,我也没绕行,前方不远就是双湖至阿尔金的南北线,便跟在后面慢慢推。那熊走一 段回头等我一段,我默契的与之保持一定距离。那熊忽在坡顶停下,用脚掌拍鼠洞玩,我趁势 休息。过了一会,熊不见了,我推到坡顶后发现他还趴在地上候着,却没了继续往前走的意思。 没有理睬,但也万不敢超越他,便放倒车子,斜插向前方去找南北线,不过百米,就发现了南 北方向的深车印。再看那熊,慢腾腾的起身走了。 这几天怪事多,谜一般的迷路,搞不懂的牦牛,光砸我脑袋的冰雹,带路的熊。算下来, 我和这头熊前后同行了近半个小时。以前就听人说过,熊会给人带路脱离险境,估计也就是这 种夸张放大的巧合。 到了南北线需要做一个很大的抉择,就是该往哪里走? 当下,不存在什么逃生路线了,北上,南下,东进都差不多,只剩下选择。顺着南北线各 探了几公里路(探路过程中一直担心那熊会把干粮给偷吃了),车印很清晰,至于前往何方难 以决断,因素太多,轻重难辨。晚上想了很久,也没明白,反而乱了心智,就这么迷迷糊糊睡 去。
过这片沼泽折腾死
破鞋子成了最大的障碍,那种灌水后的湿冷难以忍受,鞋子的轻便性更无存了
小冰雹团很多,在荒野四处游荡
一场超强风暴团,想测风速,手伸不出来,同时也担心会成为引雷体
很玩味的棕熊,彼此相见时都有点催眠状态
见他径直走来,一紧张,手一抖,跑焦了
D54(6-12),0K,宿营 4830M 昨夜迷迷糊糊睡去,中途迷迷糊糊被闷醒多次,胸口如压巨石,喘不过气来。再次被闷醒 时,见天亮了,但帐篷上明下黑,用手一推才知被大雪埋了。这是此行遭遇的最大一场雪,深 度三十至四十厘米,帐篷周边更深些。后怕,帐篷下面被大雪完全封死,内部只有一个小透气 窗,半掩着,冰雪又封了一些。简单计算,夜里帐内氧气含量比珠峰峰顶还低,这还不算二氧 化碳的致命影响。半夜被闷醒多次居然浑然不觉大雪,熊都不理我,若被闷死这可怎么跟自己 交代。 上午都被困在帐篷里,远处有牦牛在雪里扒草,这过得什么日子。 下午往东探了一段路,然后回来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了行往何方,答案是南下。且听三个 方向当时的分析,一是东进,计划沿沱沱河从唐古拉乡出来,直线 340 公里,直线 150 公里可 能有牧民,200 公里可确定有牧民,就算解脱了,然后顺大路出去。二是南下至双湖,直线 250 公里,由于南北线南端牧民非常深入,所以直线 90 公里就可确定遇到牧民,算是解脱了。三是 北上阿尔金,没研究,只有两个模糊的信息,有硬路和在直线 200 公里的阿奇克库勒湖可能会 有个“小饭店”。(以上均直线距离,和实际行路有差别,仅是技术分析,当下方位多格错仁 强错西北角。) 不选东进,是因为要穿越多格错仁强错和可可西里山脉最高峰岗扎日之间的泽水地带,(注 意多格错仁强和多格错仁强错是两个不同的湖,一南一北,相距 90 公里),之后还有一片相连 的低洼湖区,此季可以想象一片沼泽,如果遭阻没有方向可遁只能退回,这就需要足够的食物 做保障,以及心态和装备状况,显然做不到了。 不选北上,是因为对阿尔金没多大兴趣,就像罗布泊,觉得过分热闹了。阿尔金资讯很丰 富,探矿的,捞卤虫的,自驾穿越的,后勤保障徒步的,包括丁丁和老苟去年的首次羌塘穿越…… 因压根就没想到会从阿尔金出来,所以即没做这方面功课,也没设计线路。两个有用信息,一 个硬路早知,二是阿奇克库勒湖可能会有个小饭店,丁丁游记中记载。(实际上“小饭店”是 风尘口大阪下面的回民帐篷,为淘金探矿人服务的,一直以为在阿奇克库勒湖附近。) 选南下,因为一周左右就能遇到牧民,获得补给,然后从设计的长峡河路线翻过冬布勒山 沿沱沱河出来。即便外星人把所有牧民掠走了,也可相对轻松的从双湖出无人区。
从三个方向分析可知,南下安全容易,伸展性大,北上未知风险多线路长,东进季节因素
影响太大,没有回旋余地。 最终结果,大家已知,是走了最纠结的北上路线出来。人生,往往最后走的路都是最不想 选择的路.
夜里大雪差点闷死,太不光荣了 下午天气依旧不稳定 这就是可可西里山脉最高峰冈扎日,也是西藏和青海的行政分界 D55(6-13),6K,宿营 4803M 晨,穿上湿鞋子,需要一点勇气。决定南下前往多格错仁强寻找牧民,除了想获得补给, 还希望能搞件裤子和一双鞋子。大雪还封着路,困难的不是雪,而是薄雪下的冰水,所以每一 步都很揪心,水直接渗进鞋子里。脚冷的厉害,身体也是,整天微颤颤的。小沼泽遍布,有些 露头,有些被薄雪完全覆盖,所以确定前路非常重要,尽量控制鞋子在渗水状态,若是灌一鞋 水,便是最煎熬的体感。 天气阴冷,下午五点坚持不住,扫了一片雪地扎营。吃糌粑粉,拼命的吃,把最后几瓣大 蒜消灭掉,撑得人很难受。多天来都是这样,无法控制,一直撑到人弯不了腰。 早期糌粑的吃法是做成糌粑粥,目的是可撑大肚子,减少饥饿感,流食也易于消化,另外, 热腾腾的加了辣子的糌粑粥,能给身体快速提供额外热量。现在不行了,不仅得有热粥,得有 货真价实的干货,还得有填补欲望的零食。
稍低洼处便成了积水沼泽
雪地推车,冰雪会粘住制动,但要比软泥好清理
薄雪下是层冰水,每一步都很揪心
最后几瓣大蒜,留影纪念
D56(6-14),6.5K,宿营 4805M 上午,一片泽国,以及一条条不知何时冒出的小河,走的很艰辛,下午两点多进入多格错 仁强错东岸的草地,状况才稍微缓解些,大车印也重新出现。回望来路,河水中央有一条红带, 是刚被冲入河湖中的红泥水。彼岸岗扎日左侧的三座奇特山峰清晰可见,分别是天台山,白象 山,还有一座火山残骸,没有名字,但自从三天前初见到八天后都一直围着它绕圈,缘分颇深。 这三座山就是北上阿尔金的必经之路,也是可可西里山脉最典型的一段火山地貌。 顺着车印沿湖南下,途中被一头牦牛尾随,也是难以揣度,不细说。没多久就被宽阔的五 泉河挡住了去路,车印戛然止住。河畔有许多未开封的矿泉水,对岸隐约有几个油桶,用望远 镜还能看见水中有一个红色车顶,推测是东风六驱卡车,行话叫“炮车”。四月份一定有越野 车队穿越双湖至阿尔金,事后得知,的确有两支越野车队分别对穿了双湖至阿尔金。 这条羌塘东部的南北线所谓第一次汽车穿越是 2005 年,两支队伍,也是对穿,一支民间队, 由北向南,旗帜“人类首次无后援穿越中国四大无人区”,一支中科队(CCTV 全程媒体),由 南向北,旗帜“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这就撞车了,两支队伍同时对穿可可西里 核心地带,谁是第一了?自然是拥有话语权的,当然民间的也可以申请吉尼斯(民间队的确先 到达双湖完成穿越)。闲说瑞典人 Corax 和 Nadine 早在 2003 年就用自行车的方式穿越了此 线,47 天,37 天无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此做了个纪录片,名字叫《太累了》。2009 年, 丁丁和老苟作为中国人首次用自行车方式穿越此线,36 天,18 天无人,获得当年《户外探险》 金犀牛奖。 这条线之所以走的人多,因为相对易,还能戴上若干无人区的帽子。我最初也是设计此线, 见热闹了就放弃。 沿五泉河往西寻找早期地图上的过河点,一路泥泞,旱獭和鼠兔却是四处乱窜,多如牛毛, 从未见过如此景象,可能是被大雪憋了两天全出来晒太阳了。到了地图上的过河点,水的深度 和宽度不足以推车泅渡,更重要的是河底冻土化开,两脚陷人。再往西探了一段,是河湖沼泽, 更难逾越。当时没带丁丁去年的穿越轨迹,不知他们怎么过河的,事后查看,他们就是从之前 的过河点通过的,日子只比我早 23 天而已。更恨了耽搁二十天进羌塘。被淹没车顶的车子于四 月五号遇难,那时河面还是厚冰,只是运气不够好。
晚上考量许久,两天来只推行了十多公里,这路没法走。眼前又是条大河,如果豁命也不
是没有过去的可能,但是过去之后了?至少还要横切汇入多格错仁强措的三条大河以及大片的 湖盆沼泽。除非弃车徒步(当日探路就走了二十公里,徒步通过性要强很多),当时还非底限, 便很快打消这个念头。不过雨季羌塘的确超出预测,加上今年雨水多,更是一副吃人面孔。 最后决定掉头北上,从阿尔金出去,这是最后一个选择,没法拒绝。从地理上分析,或许 北上是条出路,因为要翻越数道山脉,属山地貌,沼泽大河会少很多。 喜欢这种小冰雹云,也是荒原游荡,随意江湖
没有名字的火山残骸,和它缘分颇深,半个月绕它 240 度。 白象山,一块突兀的岩石体,很美 没法逾越的五泉河
东眺多格错仁强错,冷暖色调相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