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二区成功为一名右下肢脉管炎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使原本会因缺血坏死截肢的患者避免了截肢。这项新技术填补了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空白。
今年66岁的患者陆先生在3个月前开始出现右脚部分皮肤溃烂,他曾到多家医院治疗,尝试了多种方法,还用草药外敷伤口,但都不见效,症状不但没缓解,还使得感染溃烂愈发加重,并感觉到右脚皮肤变冷。等他来到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二区就诊时,他的右脚第二趾、右脚跟两个地方的皮肤有2cm×2cm大小已变黑坏死,并且右小腿感到疼痛难忍,右脚外侧的皮肤感觉减退,右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经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双下肢动脉栓塞、右脚局部皮肤坏死并感染、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等。
按照已往的常规方法治疗,患者的右脚会因缺血坏死截肢的可能性较大,病人及家属都非常担忧。然而,幸运的是,经过骨外二区专家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右下肢脉管炎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骨外二区主任陆茂德、副主任仇继任、章泰丰医生等骨科专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仅2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该台手术不仅是钦州市首例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同时还填补了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空白。这也标志着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在肢体重建领域迈上新的台阶。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原理来自llizarov牵张应力法则,该法则是俄罗斯医学专家Ilizarov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理论,被公认为近代矫形骨科的第四个里程碑。该法则原理是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人的骨骼和人体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一样,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和可塑性,给骨骼一个合适的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就会同步生长。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二区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是重造血管,通过对生物组织缓慢牵拉,使骨块周围软组织(包括血管)再生,重新生成新的微循环系统以改善患肢血供,成功为患者保留住了原本要截肢的右脚。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陆先生每天调整外固定架开始骨搬移治疗处理,每天调整1cm,分四个时段调整。患者肢体疼痛逐渐缓解,双脚的皮温也比手术前有所提高,坏死的皮肤创面愈合顺利,双下肢肢体发冷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手术半个月后,身体恢复良好的陆先生于日前顺利出院。 据陆茂德主任医师介绍,脉管炎一般发生的部位在小腿,就是常说的小腿脉管炎。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只需挪动患者一块骨头,便可刺激再生新的血管网系统,从而恢复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创面痊愈。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小贴士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LTS)是俄罗斯医学专家Ilizarov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理论,被公认为近代矫形骨科的第四个里程碑。LTS原理是: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
咨询电话:0777-2872862(骨外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