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2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风光] [转帖]拷问命运——读《詹庆良日记》有感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0:4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近日,在某摄影网站,看到一个关于“拷问命运——读《詹庆良日记》有感”的帖子以及关于这个故事的相关电视专题访谈节目的视频,看了让人非常感动与震撼, 昔日的英姿才情少年,如今的陇亩老农,时光的交错令人浮想联翩; 少年的梦想灿若春花,抚今追昔,如续前梦如访前生,一切往迹皆在苍茫明灭之间。” 故事的主人就生长在我们摄影人熟知的美丽乡村——婺源,我们大多摄影人以前大概只知道婺源美丽的田园、古村落风光,不知道婺源还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婺源确实是个文化底蕴很厚重的书乡,通过视频也了解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厚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0:46:4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拥有辉煌灿烂文化被誉为“东南邹鲁”的徽州大地上,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大山深处, 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 不经意间站在了历史和地理的边缘。 以其鲜活的个人生命印证了历史的脉动和人生世态。 詹庆良,一本写于民国的日记, 辗转到了一个二十一世纪大学历史学教授的手中。 山村少年无意间的手迹, 为我们提供了传统编年史之外的真实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0:47: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人物:詹庆良 江西婺源大鄣山乡水岚村人,生于1934年。 二三岁时父母双亡,少年时期以两担大米到石城读私塾四年。 因家境不济,险些被伯父卖到菊径村,1950年缀学,留在水岚村务农。 就此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 昔日的才俊少年,今天的山村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2:1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人物:王振忠 福州人,生于1964 年10月 。 198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及明清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及区域社会之变迁 , 尤其专长于“徽州学”的研究,著有《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和《斜晖脉脉水悠悠》等。 近年曾在《读书》月刊开设 “日出而作”专栏,另有学术随笔发表于《万象》、《寻根》等杂 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4:1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人物:李玉祥 江苏南京人,生于1962年。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摄影专业。 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三联书店特约编辑。 著有《中国古镇图鉴》,与王振忠合著《水岚村纪事--1949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4: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水岚村纪事—1949年》简介: 山村少年詹庆良的日记,曾经演绎过碧树红花中的人生梦想。 它真实地描摹了一九四九年前后僻远山乡的社会生活,记录了特定历史情境中国人民群众的内心体验: 纯朴的乡村生活,独特的地方传统经验,天灾兵燹的迷茫和惊悸, 下层民众的焦虑、失落,少年的欢乐与痛苦, 平凡而感人的个人世界,细腻的日常生活情节,一一道来。 富于戏剧性的是,五十多年后,少年日记不知如何辗转流入上海滩,又因缘牵合落入一位好事者手中。 原本并不指望能找到日记的主人,但当人们牵丝攀藤找到水云深处的那个小山村, 在村口遇见的第一个人,竟然就是半个多世纪前日记的主人。 昔日的英姿少年,如今的陇亩老农,时光的交错令人浮想联翩; 少年的梦想灿若春花,抚今追昔,如续前梦如访前生,一切往迹皆在苍茫明灭之间。 老年的他,又曾留下怎样的记忆? 知识是否真地改变了人的命运,还是命运本身就给人以不同的机遇? 我所拍到书中人物,日记作者:老年詹庆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5: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少年詹庆良日记摘录: “看到花园内,有两丛好花,一窠花开红色,一窠花开白色。 白的花开秋季,花名称为 ‘ 水粉 ’ ; 红的月月开放,花名称为 ‘ 月月红 ’ ,又称 ‘ 月月贵 ’ 。 有此红、白两花,对我读书案前,闲来很喜赏玩。” “上午温习故书,耳听前面山林,有一只鸣蝉,树上鸣起声音来,好似说道光阴到此夏末, 秋节不久将来,早谷田中黄来,也有收获之家,你在白日之下,光阴不可虚度,当要求学少年。” “昨天下午闲来,同二三学友,游到面前山下,看看青秀苗物,见有做工农夫, 晒得面热汗流。看此务农之人,炎天劳力做工,实在苦不胜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6:2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日记中反映的是一位山村少年对山乡景色的喜爱, 对美好光阴的珍惜,对农人辛苦劳作的体恤,他的天真、敏感,甚至少年少有的老成,跃然纸上,一位英姿少年近若眼前。 我们见到詹庆良时,他已经不能够下田劳作,走路需要拄着拐杖,眼神甚至有些呆滞。 当我看到挂在门框的军用水壶时,他摸索着拿出了他哥哥参加革命的证书。 50多年的时光,让人晃若隔世,如在梦中,灿若春花的少年梦想已成镜中花水中月, 珍惜光阴的求学少年成了白发苍苍的山村老农,无情岁月残酷地改变一切。 不仅岁月无情,对于詹庆良,命运同样也在捉弄他。 幼年父母早逝,家庭贫穷,只有伯父资助他读书。 四年的私塾,让十三四岁的少年很快崭露出禀赋和才华,那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动人心弦。 可惜他的才情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培育和展示,因为家里困难,伯父无法供他上学了。 他要学做农活,后来留在村里当会计,一辈子务农,再也没有走出大山。 求学少年荒废学业,深深体恤农人的辛苦,可自己也没逃脱务农的命运。 追求不能实现,梦想成了泡沫。自己的经历成了别人的研究对象,命运总是如此残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6: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少年詹庆良日记摘录: 新正月廿八日雨今日篁田宅上,有两位客人,在我姐丈家,一同共席用饭, 谈此凶年乱岁,人民不可乱言,乱言恐怕多事。 二月廿八日晴有一班戴家人,挑纸下镇去卖,挑到半路之中,闻得有浮梁队伍, 今日放哨到长溪。得此一消息,不敢挑纸下镇,大家原担挑回。 六月十七日雨有两位右龙人,肩挑布来换茶。有人问起换价,他说布一尺,易换茶叶三斤。 一闻出价太高,无人将茶换布。 八月初二日晴今日听到人说:中国战争事情,有三大邻国来,把中国劝和,解决两党战争。 幸喜中党主席与共党主席,姑念战争害民,退兵各守一方,各安各的子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6:4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日记的时间为“中国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岁”,即1949年。 1949年的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婺源偏远山里水岚村的少年詹庆良也能感觉到。 在他的日记中,不止一次写到了国共和谈的传言,以及新四军在徽州的活动: “今日有人来,说起窑里土坑,奉新四军命令,停办不准开坑”。 写于1949年到1950年间的山村少年詹庆良的日记, 早些年被他堂哥当做废纸卖了。 世事变故,乾坤扭转,少年詹庆良的日记不知缘何流落书贾之手, 被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在上海的一处旧书摊上,意外觅得。 从此《水岚村纪事—1949年》问世。 从此,大山之外知道了水岚村,也知道了这个一生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詹庆良。 而我们见到的詹庆良已经是74岁高龄,整日坐在火盆旁的他已是脑血栓,左半身活动不便, 临别时他只是嘱咐:“记得寄几张照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7:2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读完《水岚村紀事*1949》这本书, 想哭、却哭不出来,就这么抑郁。 这本书不是小说, 可它的可读性,可思考性。 对氛围的描写,对真实心境的描写, 以及另一作者的冷静的实地分析考证分析, 文本的独特性和埋藏很深的文学性非一般文学作品能比。 61年前, 一个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少年詹庆良的日记, 和之后詹庆良老人的人生告诉我:时世对詹庆良命运的淡化; 61年后, 读者阅读目光所触及到这些文字的思考强化。 该书作者在“引言”中似是而非的发问: “昔日的英姿少年,如今的垄亩老农,时光的交错令人浮想联翩;少年的梦想灿若春花,抚今追昔, 如续前梦,如访前身,一切往迹皆在苍茫明灭之间。老年的他,又曾留下怎样的记忆?知识是否真的改变了人的命运,还是命运本身给人以不同的机遇?” 其间的变化因为记日记的人,因为没有饭吃,去劳作而停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1:08:1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西
《水岚村纪事•1949年》 这本书讲述了两个传奇故事: 一是这本少年日记不知如何辗转流入上海市的旧书摊上, 被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发现、购回。 王振忠认为, 这本日记让“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不经意间站在了历史和地理的边缘,以其鲜活的个人生命印证了历史的脉动和人生世态,提供了传统历史编年之外的一份民间记录”。 二则同样富于戏剧性的, 后来,当王振忠来到婺源做“田野调查”时, 他在水岚村口遇见的第一个人竟然就是日记的主人。 只是当年灿若春花的少年, 如今,已成为满头白发的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2-25 04:34 , Processed in 0.138610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