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兄弟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7: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兄弟

  
林炳泉  






  
  □林炳泉
  1946年2月,国民党64军156师师长刘镇湘率领两个团开进钦防地区。配合广东、广西两省的保安部队对十万山游击根据地三面合围,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

  南路解放军700余名指战员迎战长驱直入的刘镇湘部队和地方保安团。

  第三营第八连在北仑与200余名保安队遭遇,以寡敌众,排长陈理应等三人牺牲,机枪副射手袁马成下肢被打断,坚持掩护部队撤退,落入敌手被害。

  驻竹叶坳村的第二营遭保安队200余人袭击。从凌晨战至黄昏,营政委林敬武等11人牺牲,部队被打散。

  刘镇湘率军直下垌中,寻歼老一团主力。垌中乡人民政权招牌又换成国民党垌中乡公所招牌。老一团两个主力营,避敌锋芒,撤至中越边境我方一侧隐蔽。

  刘镇湘侦知老一团团部驻在华石镇那湾村,命467团连夜奔袭。

  机要秘书刘镇夏

  国民党156师司令部少校机要秘书刘镇夏,刘镇湘爱惜的十弟,把156师半夜奔袭老一团团部的情报装入铜鼓帽。他急着把情报送到华石那湾,近二十公里的山路,太阳已经偏西,两个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都出去了,找不到人。刘镇夏急得上火。他匆匆换了便服,往中山街走去,希望遇见一个可靠的人。合当好运,刘镇夏在拐弯处撞见了吴葆营。

  吴葆营自独立团解散后,回界排村小学当教师隐蔽下来,在黄志英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此时正入城找黄志英。他早就看见刘镇夏,却不愿意打招呼。这刘镇湘一回来,刘镇夏就当上国民党军官了。吴葆营疑惑,你还是原来的刘镇夏?

  远远见着吴葆营,刘镇夏大喜,急忙赶了上来。你吴葆营不了解我刘镇夏,我刘镇夏还不了解你吴葆营?虽然越南回来基于纪律,两人没有联系,但我知道你是我的同志。

  走近了,刘镇夏叫住吴葆营。吴葆营瞪着眼睛看刘镇夏。刘镇夏说:“葆仔,不认识了?我刘镇夏还是刘镇夏。”他压低声音:“你帮我完成一个十万火急的任务。把这顶铜鼓帽立即送交沈鸿周!”吴葆营一惊,“沈鸿周”三个字足以说明了任务的性质。他瞬间明白了刘镇夏的身份。接口问:“沈鸿周在哪里?”刘镇夏说:“到华石三浪村见一茅屋,门前种有三棵菠萝树,入屋找黄五哥即可见到沈鸿周大队长。”

  吴葆营再不说话,接过铜鼓帽欲走。刘镇夏叫住了,严肃说:“葆仔,无论如何今晚三更前一定送到。”吴葆营心中一凛,情知十万火急,再不敢耽搁,紧赶慢赶,直奔三浪村而去。与黄五哥接上头,情报送到沈鸿周手上。旋即在那湾一个山坳见着老一团政委唐才猷。

  夜半,156师出动200余人远途奔袭那湾,一顿密集的炮火把山坳里的老一团指挥所和一排竹篱笆营房轰得稀巴烂。跟着梯队展开攻击,士兵冲进营地,发觉空城一座。

  唐才猷与战士们在对面山上看热闹,也看到了156师运兵布阵精准打击的攻防气势。

  “要不是刘镇夏,我们恐怕都葬身炮火中了。”唐政委由衷感叹,转身对吴葆营说:“也感谢你及时把情报送到。”

  吴葆营打心里佩服刘镇夏了。

  刘镇湘对老一团策划的重大军事行动,往往被刘镇夏化解为无形。

  老一团再移师

  面对刘镇湘156师和两广保安部队的重兵进剿,南路解放军老一团毕竟是势单力薄。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对峙,兵员、粮食、弹药补给陷于困难,被困于狭小地区。在156师节节进逼下,老一团处境越来越艰难。形势险峻。为避开156师的锋芒,保存实力,南路解放军老一团再次战略性转移,跨越国境,撤入越南。

  数月前,老一团撤出雷州半岛,转战十万山。口号是:“打到十万山去,坚持斗争,争取最后胜利!”

  数月后的今天,老一团撤出十万山,越过北仑河,进入越南休整。

  涉过蜿蜒如带的中越界河,老一团踏上异国土地,回望北方天底下沉默不语黑黝黝的群山,悲愤之情顿生,家乡啊家乡,我们何时才能再打回来?

  锐气正盛的刘镇湘驱兵进驻那良镇,指挥467团越境追击老一团,追至越南海宁省下居、平寮一带。

  老一团再移师谅山省高平、北江。

  黑云压城,寒凝大地。

  中共南路特委指示,沈鸿周的防城游击大队改编为老一团的第四营撤入越南。地方工作干部,除少数未暴露的人员留下坚持斗争外,其余都随部队转移。

  1946年4月,防城共产党武装力量150多人第三次撤入越南。

  “三光企武装起义”

  1947年,内战正烈。国民党军队大量北调,与共产党争霸中原。南方各地军力空虚,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风起云涌。

  中共钦防特派员谢王岗在东山根据地稔稳村召开会议,决定发动“三光企武装起义”。“三光企”是指防城县企沙半岛的三个乡镇:三波、光坡、企沙。

  光坡是刘镇夏的家乡,其时刘镇夏不在防城。刘镇湘156师调离防城后,已暴露的刘镇夏在谢王岗的安排下,与一批战友撤退到广州。

  刘镇夏重新入读勷勤大学。六哥刘镇湘分别时殷切希望这个聪明的十弟能把大学的学业完成。

  只是,刘镇夏没有顺遂六哥的心愿。

  这一年五月初,刘镇夏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宋森带着谢王岗的指示到广州找着刘镇夏。郑重其事告诉这个26岁的大学生,防城共产党决定把三光企武装起义的重任交给他。

  刘镇夏腾地站立起来,问:“我?我来挑头?”

  宋森严肃信任的眼光充满期待。刘家在防城是数得着的显赫家庭。刘家的十少爷在刘家大院举旗造反,跟共产党闹革命,在社会上将会造成怎样的震动和影响!

  “是的,就是你刘镇夏挑头!”宋森回答得不容置疑。

  热血沸腾的刘镇夏慨然应允挑起重担。他向宋森表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权,成立人民民主政权,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刘镇夏死不足惜。领导三光企武装起义,我干!”

  应共产党的召唤,刘镇夏义无反顾,以“母亲病重”为由,辞学返乡。

  三光企武装起义按计划实施。

  1947年5月14日早晨,海天澄明,霞光万道,刘镇夏精神抖擞站在光坡小学的高台上宣布,发动三光企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晨光里这个青年学生一改往日长衫或西服着装,穿件灰麻布衫衣,外罩唐装便服。腰里扎了皮带,挎一支匣子枪。浑身上下干净利落。他神情肃穆,剑眉下朗目如电,敛藏了书生的温文尔雅,张扬着一股无坚不摧的果敢气势。

  高台上,刘镇夏拔枪在手,三响枪声划破长天。

  从此,钦防边陲倒海翻江。刘镇夏的名字上了国民党防城当局悬赏缉捕的“共匪”名单。

  时中国大地战火纷飞,五月的中原鏖战急。已晋升军长的刘镇湘指挥国军主力64军正在山东对共军浴血苦战。

  企沙半岛二百多名从四乡赶来参加起义的武装农民、渔民、盐工摇旗呐喊,欢呼声震天。

  “农民翻身独立大队”成立。刘镇夏任大队长,苏就芳任政委,杨立任副大队长。下辖四个连。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三第七支队史》记载,起义部队不费一枪一弹,控制了三个乡镇。谢王岗、朱守刚带领钦防武工队一个连从山区赶赴企沙,汇合刘镇夏。陈江、黄志英各带人枪向企沙集中。防城中学、防城简易师范学校100多师生结队投奔刘镇夏。农民、渔民、盐工踊跃参军,数天之内,部队发展到800多人,有轻机枪六挺,长短枪700多支。纵横七八十里的企沙半岛沿海地区,到处是农民翻身独立大队的旗帜飘扬。

  刘镇夏英勇战死

  1949年5月10日,在从冲掘村交通站启程回东山根据地的路上,因遭遇防城县警察大队第五第六中队,28岁的刘镇夏英勇战死。与他在一起的警卫员阿洪三,吴葆新同时牺牲。

  敌人砍下刘镇夏三人的头颅,挂在县衙门前的凤凰树干上示众。

  一地红花映碧血。

  凤凰寻常树,也为英雄泣。

  这年十月底,十万山麓一间竹棚农舍,刘镇夏的遗腹子呱呱降生,取名刘张贤。

  生命以它固有的方式衍续。

  刘镇湘的结局

  1948年11月6日,国共双方中原逐鹿。毛泽东称之为“南线战略大决战”的淮海战役拉开战幕。刘镇湘指挥的64军编入黄伯韬第七兵团退守江苏邳县碾庄,遭到陈毅、粟裕率领的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包围,11月10日黄昏开始,碾庄战斗正式打响。

  碾庄周围18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域,无险可守。黄伯韬第七兵团12万人抗击陈、粟两大野战军30万人的围歼。

  兵临绝境,黄伯韬以死相搏。拥有美械装备,训练有素的黄伯韬兵团与粟裕的华野展开绞杀战。黄伯韬陷进华野一波又一波人海战术的冲锋中。

  华野八纵两个主力团攻打刘镇湘一个团坚守的唐家楼村,双方死伤狼藉。

  在碾庄的东面,八纵攻击的是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刘镇湘这支广东部队打起仗来十分凶狠。八纵二十二师六十五团和六十六团合力攻击四七五团防守的唐家楼村。官兵打进村子之后,遇到猛烈的火力拦截。四七五团布置的射击孔大多贴近地面,攻击部队即使匍匐前进也会遭遇杀伤。敌人的多数工事都筑成夹层,可以从冲过去的部队后面进行隐蔽射击。激战持续一整天,八纵的两个团攻占了半个村庄,战斗中六十六团政治委员李树桐牺牲。两个营因为伤亡减员合编成一个营,三连的连长和指导员相继牺牲,副连长田胜美把全连剩下的战士编成两个班,战至最后,全连只剩下四个人,但终于攻占了唐家楼。——(王树增《解放战争》)

  打黄伯韬,华野是踏着血浆往前冲锋。

  毛泽东慨叹,想不到黄伯韬难啃啊!

  几天战斗下来,华野伤亡惨重,粟裕打电话给四纵司令员陶勇,询问部队伤亡情况。陶勇不敢如实汇报,只回答部队情绪高涨,打得勇猛顽强。粟裕大声质问,伤亡,我问的是伤亡。陶勇只好承认,四纵伤亡已超过4000人了。

  这是凤凰卫视2012年12月15日《我的中国心》述说的这场战事。

  1978年粟裕原声:“我们的力量呢,也到了,用到了最尽了差不多。我们呢不断地还得到补充,得到俘虏兵补充。俘虏兵呢,边打边补,边打边俘,边俘边补,这是一个好办法。”

  秦镜(原华野四纵三十四师团长):“这样子打下来,我们这个团,已经到了什么地步?部队的连队,前面这个班长还穿我们的衣服,戴我们的帽子,穿我们的鞋子。后面这个副班长,有的就已经不穿我们的衣服,戴我们的帽子了。随后中间的战士,全部已经是穿国民党的衣服,只戴一顶我们的帽子。”

  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战场上鏖战的死敌,兵员的补充竟然是俘虏兵,而且是即俘即补。

  调转枪口便是阶级兄弟。昨天是阶下囚,今天是解放军,连军服也来不及换。这个奇迹只有共产党能做到。

  11月19日晚,粟裕命令华野各个纵队对黄伯韬兵团发起总攻。

  20日上午,华野攻克碾庄。黄伯韬率残部逃至刘镇湘军部大院上村。

  21日下午,华野对64军军部发起攻击,黄伯韬与刘镇湘撤至64军156师指挥所驻地。黄伯韬闻说地名叫吴庄,长叹:“此吴庄乃吾葬身之地也!”——吴庄谐音“吾葬”。

  22日上午,64军军部大院上村被攻克。

  黄伯韬在尤家湖苇塘边饮弹自尽。

  刘镇湘指挥64军残部顽强抵抗。前沿阵地的指挥官报告,冲上来的华野士兵是自己昨天的部属,头上只换了一顶解放军的帽子。

  “军长,这仗还怎么打?我能向昨天的兄弟开枪吗?我能不向他们开枪吗?我不打死他们,他们就打死我啊!”前沿指挥官近乎哭泣的呼号从报话机中传出来,震撼指挥所。

  刘镇湘在望远镜里看到了这残酷的一幕。

  视野里,村舍断壁残垣,废墟浓烟阵阵,遍地尸首,血肉堆迭,士兵错集搏杀,分不清国军共军。

  华野士兵潮水般冲锋。

  刘镇湘放下望远镜,一声长叹。我们是自己人在杀自己人,抵抗徒增士兵的死亡。

  刘镇湘作了俘虏,被送到纵队司令部,与一众国民党军重要战俘送东北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

  四十年后回望

  1948年兵败淮海,刘镇湘当了共产党的战俘,进了监房。先是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后来,移北京战犯管理所。1975年3月19日,共产党特赦第七批在押的29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

  刘镇湘获特赦,被安排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

  北京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里,刘镇湘安然落座,执笔撰文。

  他撰写了《湖南抗战回忆记》和《第六十四军碾庄圩覆没纪要》。

  后来,文史委为照顾刘镇湘,决定刘镇湘回南方休养治疗,关系转回南宁,任广西政协常委。

  刘镇湘回到南方家乡,景物稔熟,乡音亲切,身体渐渐恢复。

  1986年春节,亲朋故旧相约看望刘镇湘。刘镇湘寓所热闹起来。后辈子侄刘培贤、刘明贤、刘张贤等携带一众孙儿辈向刘镇湘拜年,一家兴旺。来访的乡亲簇拥着刘镇夏生前战友陈生、佟显仁等也看望刘镇湘来了。与这几位“老侄哥”见面,刘镇湘兴奋之余,心情格外欣慰。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因为这次会面,刘镇湘动念回一次防城,看看十弟刘镇夏。

  清明时节,刘镇湘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防城。

  站在镇夏岭上,刘镇湘看到40年前那个叫刘镇湘的将军手握重兵回防城戡乱剿匪的气势排场。旧地登临,他想,那个骑在马上威风八面的刘将军绝想不到四十年后有一个老头立在高处,穿越时空回望他的人生镜头。

  弹指一挥间。

  四十余年家国事,都付以历史评说。

  烈士陵园建在镇夏岭上,树木葱笼,环境幽静,俯瞰全城,景物尽收眼底。

  刘镇湘说:“这地方好。”

  刘镇湘来到纪念碑前,探身细读碑文。

  ……抗日军兴,防城子弟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为捍卫祖国大好河山,万死不辞。利培源,黄木芬暨百余名战士为国捐躯。

  迨解放战争炮响,我防城人民子弟兵,或毁家抒难,公而忘私;或深入虎穴,忍辱负重;或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在中共十万山地委、防城县工委直接领导下,历时四年,大小百战,为解放粤桂边区,前仆后继,建立殊勋。林敬武、刘强、刘镇夏、项世秀、陈凤鸣等六百余名烈士含笑长眠,山河壮色。

  北部湾浩瀚常深,十万山巍峨长青,烈士精神风采,永启后人。

  刘镇湘神情庄重,读罢碑文微微颔首。

  站在刘镇夏塑像前,刘镇湘细细端详。

  汉白玉半身塑像,雕刻细腻。刘镇夏西装笔挺英气勃发,长方脸庞天庭饱满,浓眉上扬高鼻朗目,唇露微笑,深情注视着他的家园。

  刘镇湘满意地说:“是我十弟模样。”

  献上花圈,霎时伤感涌上老人家脸颊。

  碑立肃穆,树木森然,松针落地沙沙有声。

  十弟,你我兄弟,一母所生却成仇敌。

  刘镇湘泪眼朦胧。久远的居家的日子,父亲的训斥,母亲的呵护,少年十弟调皮捣蛋的种种淘气……残缺不全的映象纷至沓来,斑驳杂陈。

  人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江山在,大地在,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都已消失,不留痕迹,只有时间最是无情。任何人事世事的逝去都不会改变它的轨迹,曾经认为改变了的,改变的不过是当时当事。曾经以为尽在掌握的一切,也只是光阴里的纤芥微尘。

  这年8月28日,刘镇湘辞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天天360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7-6 19:38:06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7-6 21:35: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二哥 发表于 2018-7-6 17:28
兄弟

  
林炳泉  






  
  □林炳泉
  1946年2月,国民党64军156师师长刘镇湘 ...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5-7 20:41 , Processed in 0.125473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