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关 寻 亲 记 小董猪客 几年前,在防城港论坛上读到豆友贴文,介绍防城那良黄关村村民在语言方面的与众不同的情况,从中感觉很像我们的家乡话,就萌生去探访一下念想,只因懒筋结实,一直未能成行。 “十一”期间,抓住免买路钱得尾巴,约了两支公,前往黄关。一路导航,准确到达。不表。 黄关村位于防城扶隆至那良的公路边上,百度地图搜索距离钦州90公里。 到达黄关,我们在一家人门口的大树下停车。屋里厅堂有人正在小饮,细听他们话语,不是哎话,不是白话,是我们熟悉的乡音。于是我们进去,在厅堂门口用长滩、小董话与他们打招呼,他们有些错愕,我们继续用长滩话与他们对话,他们才反应过来,非常热情地请我们落座。 主家青年叫黄宜全,高大帅气,一唛靓仔,又是斟茶倒水,又是敬烟满酒,称我们是家乡来的人,使我们感到心里暖呼呼的。他说,平时没有不认识的人与他们讲这种话,所以,一时反应不过来。 热情的宜全帅哥,立马开火造饭招待我们,还请来村中长者与我们一起吃午饭。 与长者的交流中得知,他们先辈来自现在的钦州长滩古勉村的某村(说出了村名,暂隐),全村几百人全部姓黄,一直按照先辈确定的“经、秀、成、喜、正、瑞、宜、才、远、绍、忠、之、盛、宏、开、世、泽、长”的辈分次序在血脉传承,到现在已经9代了,估测约150年左右,依然讲长滩话(他们说是灵山话),乡音依旧,与长者交谈,犹如邻家大叔一般,毫无违和感。但与宜全等年轻辈的交谈,他们的一些词语已经有了变化,部分话语我们已不好理解了。 长者说,可能由于当时文化水平和生活不安定的原因,先辈没有留下村史方面的文字资料,但他们的故乡名称和辈分排序却是代代相传,一刻不曾遗忘,衍生在上思和防城其他乡镇的族亲也一样,只是他们已不能再讲家乡话了。 相谈甚欢,饭饱酒足,日渐西斜,我们告辞了乡亲返程。一路我们在想,是什么历史背景让他们的先辈6兄弟结伴迁居距长滩300里地外的黄关?同时,也真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远离故土150多年,在周围多种主流语言环境中,属少数族群的他们依然保留着祖先的语言。 致敬!黄关的乡亲,愿你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自己独有的文化血脉,留住根的记忆。 加油!黄关的乡亲,祝福你们与时俱进,生活幸福美满! 多谢!防城豆友,你的贴文指引我们在故乡之外听到亲切的乡音。 2018年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