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舞蹈家杨丽萍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起因是她发布了一则生活视频,视频下的一个评论被点赞1W多次到了热一,内容大意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一个子女,到老也享受不到儿孙满堂的快乐,即使再美再优秀也逃不过岁月的摧残。”
此评论立刻引发热议,陈数等女星纷纷发文否定这一看法,直言 “女人的价值不是用来生儿育女。”
暴脾气的戚薇也发文力挺杨丽萍:“一个人最大的失败是:时至今日 还在给我们‘女人’下定义,还把儿孙满堂当作女人唯一的成就。。。生育工具?!呵呵,我们早就不是了!”
6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教授董藩在社交媒体中反对陈数的观点,认为鼓噪 “女人不是用来生儿育女”的观点,这是反人类的行为,再次引发众多争议
【网友说】想就这件事和大家聊一聊,我们本周的主题就是:“这是一场关于要不要生孩子的讨论,不繁衍后代就是反人类吗?”
也许你是一个极力主张生小孩的人。当被问到这个问题,你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生孩子的各种好处。
生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人生完整的标志。
生孩子是对家庭尽忠是对父母尽孝,是为家庭添丁延续香火。
养儿防老,孩子就是你下半生活着的希望啊。
北师大教授董藩对这件事的具体看法是:“我们现在如果不生孩子,那我们哪儿来的。人,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劳动力的再生产。
如果说个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或者身体上有什么原因,或者是想要孩子,一直没有要到,这些都可以理解。还有极个别人,特别优秀的人为了事业不生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宣扬,并且把不生育当做女权的一个内容表现,这就不合适了。有人说将来不靠孩子养老,那你进养老院不也是别人的孩子在伺候你吗?即使再有钱也需要别人孩子伺候你。”
中国劳动力的紧张已经显现,日本当年衰退就是因为有很多人不生孩子,没有劳动力供应。科技创新靠年轻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要靠年轻人,照顾老人等社会保障工作全是靠年轻人。不仅仅是中国,对全世界来讲,生育都是必要的。如果大家都丁克的话,人类不就灭绝了吗?
但如果你认可丁克,你可能会给出相反的结论。
人活着就是为了自我实现,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体验一遍。
我生性不喜欢小孩,不敢想象自己如何为人父母。
如果是为了养老,那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生育。
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根本不赞同“不生育是反人类”这种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别人愿意怎么生活,又没有伤害别人。别人反而指手划脚,这不是多管闲事吗?”
国家虽然鼓励生育,但个人的身体并不是国家的。这样的“一票否决”熟悉吗?《奇葩说》有一期讨论“恐婚”。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压力,有些人变得恐惧婚姻。李诞说:“我觉得害怕婚姻不是病,一个社会,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同样的,不要小孩不是病,不要小孩就失败的观念,才是病。
真正反人性、也是反人类的做法,是把人当成工具。如果把个体的生物属性视为是高于个体的社会属性的,也就意味着抹杀文明的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差别。假设一群人都不在乎社会是否是文明社会、人是否是得到基本的社会尊重的人,那人的生育和猪的繁殖又有什么区别?
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经常会在网上听到这两种声音的碰撞。他们立场坚定,相互攻击,总试图证明对方是错的
但小编认为现在养孩子不是一定指望其养老,生孩子也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意义更不是通过生孩子来体现,生育孩子只是人生历程的其中一种,能有这种体验固然好,当然不生孩子也没什么不好
不管要不要生孩子,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是你深思熟虑,有所准备后的独立选择,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将来不会因此后悔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