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钦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接到多起“学生离家出走”警情,经过民警与热心人士的帮忙,孩子最终回到了家人怀抱。但温暖的寻人故事背后,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了孩子们心理成长的问题上,如何陪伴孩子在叛逆期平稳过渡?引发我们思考。 离家出走频发背后 家事学业成主因
案例一 10月14日21时许,热心市民在市城东市场附近发现一名穿着校服的女孩不停哭泣便上前询问,但女孩始终一言不发,担心其发生意外最终选择报警求助。钦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6号警务站值班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一开始女孩不愿意与民警交流,问什么也不说,一直低着头默默流泪。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较低,民警将女孩带回警务站暂作休息。在民警的耐心交流下,这才打开女孩心扉。 经了解,女孩叫小燕(化名),今年15岁,因家庭变故只能跟着哥哥生活。当天中午,小燕上课偷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将手机没收,加上平时作业小燕也没有完成,老师称要叫家长,其担心被哥哥责骂,于是搭车到了钦州,整个下午都没吃没喝。了解事情原委后,民警设法联系其家人。当天22时许,小燕的姑姑来到警务站,小燕向其姑姑和民警承认了错误,表示再也不会离家出走,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案例二 9月30日23时许,钦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2号警务站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市钦州湾广场有一名疑似走失的少年需要救助。接报后,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名身穿红色外套的男孩坐在绿化带旁,神情沮丧,冻得瑟瑟发抖。“小朋友,家住哪里呀?警察叔叔送你回家。”民警上前询问道。可不管民警怎么询问,男孩始终不肯说话,加上当时天色已晚,天气寒冷,民警决定先将男孩带回警务站再想办法联系其父母。 “小朋友不要怕,有什么困难跟叔叔说,叔叔帮助你!”经过民警耐心询问得知,男孩叫小杰(化名),今年12岁,当天晚上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打算步行去亲戚家,走到钦州湾广场时又饿又冷便走不动了。了解情况后,民警为其拿来食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小杰同意联系其父母前来将其接回。不久,小杰的母亲罗女士急匆匆地来到了警务站。罗女士看到安然无恙的小杰,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面对民警,罗女士表示一定吸取教训,今后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通过搜索公开报道,各地学生离家出走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例如今年4月,云南一名初一男生因被父亲责骂,一气之下搭飞机离家出走;10月,河南一学生因玩手机被家长责骂,选择离家出走“投靠”网友……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处于叛逆期。
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青少年心理的过渡期,在过渡期中,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变得尤为突出。而叛逆期发生的高峰期年龄在13岁左右,也就是初中阶段。
叛逆期的表现:
一、爱顶嘴。叛逆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爱顶嘴,尤其是初中阶段,学习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大人什么都不懂。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认为自己做的什么事都是对的。
二、脾气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叛逆期的孩子情绪都会有非常明显的起伏波动,而刚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自我管控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面对一些自己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会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大人对青少年一些行为做教育的时候,这种暴躁的情绪会突然迸发出来,甚至有的孩子会控制不住自己动手打骂,反抗心理非常严重。
三、对学习非常排斥。在初中阶段,刚好是在做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也是在为高中打下良好的根基。但由于青少年的这种反叛和莫名焦躁的情绪,会让他们对学习有强烈的排斥反应。
如何陪伴孩子在叛逆期平稳过渡?
一、积极沟通。以朋友或其他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从中了解孩子的矛盾点,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解决矛盾,而这时候,家长不能过于着急,要耐心的与孩子沟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心他们的生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因为接触网络上一些过激的言论,他们内心渴望得到关注,所以可以多与孩子谈心,这样才不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
三、多进行鼓励式教育。在这个敏感的阶段,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责骂,比如在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的时候多对其进行夸赞,哪怕是提高了一名,家长的鼓励都可能成为化解孩子心中烦闷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源:钦州巡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