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钦州市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机遇,释放发展活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放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天的钦州,正徐徐开启“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建设新篇章。
▲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20年办理量达20万标箱现场
10月8日,随着34114次列车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往昆明宜良北站,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港)集装箱办理量突破20万标箱,同比增幅达110%。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铁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一个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无人值守的场站。今年的12月31号,我们预计六台龙门吊的主体框架将会搭建完成,明年的6月30号将完成整体测试,全面投入运营,届时我们的整体的设计能力将会达到105万标箱每年。”
这是钦州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五年来,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1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港航服务中心等标志性工程陆续建成。钦州港东航道浚深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中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开工建设。
▲繁忙的码头作业区
五年间,钦州港新开通23条集装箱航线,目前共有49条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2018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19年达1.19亿吨;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大关,2019年达301.6万标箱;今年1-8月,钦州港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双上扬,分别完成8965.3万吨、231.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31.1%,王铁成:“继8月1日集装箱办理量全面超越去年全年总量后,钦州中心站再创佳绩:单日发送箱完成660标箱,办理量完成1010标箱,均为历史新高。”
▲ 钦州港片区中马广场
2019年获批设立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获得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发展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一港两区”定位,给钦州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自2019年8月30日揭牌成立至2020年9月底,钦州港片区新签约重大项目7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新增企业3513户,注册资金累计500多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超过14.2万户。中马“两国双园”获“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新战略定位,在全国率先开展马来西亚毛燕进口加工、“两国双园”“点对点”金融等特色业务,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加入成员达到39个。
▲燕窝加工基地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副主任莫福文:“钦州港片区将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的作用,积极推进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建设,在这个投资、贸易便利化的背景下,全力打造这个具有中国东盟特色的向海经济集聚区,全力促进钦州港片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钦州港区域,临海龙头大工业企业聚集,一个个现代产业集群正在推进: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桐昆北部湾(钦州)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等石化龙头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实现了10万吨级修船、万吨级造船并举,钦州被列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副中心、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国首个华为5G数字小镇、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跨境数据中心等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平台建成运营。
“十三五”以来,钦州市创新机制,以“5+2”重大项目为抓手,成功引进落户了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大数据等优势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集群基本完成了龙头布局,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
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宋廷林:“钦州市将大力推进千企技改工程,发挥资金、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促进一批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改造,带动一批关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