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笑的明仔- 于 2020-11-26 09:52 编辑
我有一双板鞋,侧面开线了,是当初朋友送的,也没怎么舍得丢。某天在和另一个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说到这件事情。朋友说,既然不舍得丢,为什么不拿去补呢?大花园那一带多得是。那里我也是知道的,但我想这段时间不是搞创城吗?怕不是早就不能摆了吧?朋友听到我的疑问,笑道,人家早有城管规划了,不会被赶的。竖日,我抽空去了趟大花园附近,看见四五个补鞋的摊子,上线、缝补、擦鞋、粘后跟,鞋匠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张小凳子,一个小推车,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东西却是她们谋生的全部家当。
没有上班打卡的工作制度,也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吴姨就是这一些补鞋匠中的一员,长年累月的进行着补鞋手艺,每天都在修补着别人脚下的鞋子,这让吴姨的双手长满了老茧,遍布了岁月的痕迹。
吴姨说自己是大寺某个小山村里的农民,家里生了四个小孩子,无奈之下来到了钦州谋生。为了养活四个孩子,也为了补贴家用,经过几次辗转,吴姨跟别人学了补鞋这门手艺。
“那时候没有什么知识水平,只能干干体力活,先是在糖厂做个工,后来跟别人学了补鞋,到99年的时候就在这里帮人补鞋了。刚开始一天几块钱吧,要学会多喊人,多招呼人,才能多赚点钱。到现在做了21年了,从30多岁到现在60岁”
我说:“那家里四个孩子都长大,吴姨您也不用这么辛苦天天到这儿补鞋了吧?”
吴姨笑着说“我要自己赚点老本啊,孩子的钱也是他们自己挣的,反正在家也没什么事,我在这摆到五点收摊还能去接我孙子呢。”
吴姨边说边继续着手上的活,她娴熟的动作、说话都不抬头的专注和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让人强烈感受到了吴姨补鞋21年来岁月的积淀。
这是吴姨补鞋用的机器,基本上补鞋匠们都是人手一台这样的机器。
吴姨帮我补好后基本看不出来,只能看到线头之类的,吴姨说,你这双鞋用料好,帮你补好之后还能穿好久。
最后,鞋子补完,吴姨收了我10块钱,在我看来比起花几百块买双鞋,不如花十块钱补个鞋继续穿,而且补完的鞋子也不丑,个人感觉挺值的。
八十年代的补鞋匠,一天最多也就能争个几块钱。那个年代的家庭大多都有4、5个孩子,要愁吃、愁穿,还要供孩子读书。他们每天早早出门,经常是到晚上9,10点收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直都坚守在这个地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默默感受着城市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子的要求并不是坏了补补,而是坏了换新,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款式更替也越来越快,换了新的款式的同时,旧的款式也就再也不穿了。
吴姨也感叹:现在比不上零几年那时候了,那时候一补就补到晚上,手中的活都没停过,现在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来找我们补鞋了,时代不同了。
不过,在钦州补贴这个行业还有蛮多人在做的。大花园、中山路口、鸿发市场,东风市场都还成行。价格单只鞋子基本都是5元起步,擦鞋,上蜡上油这些另算,如果是皮鞋的话,可能更贵一些。
(中山路旁的补鞋匠)
是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的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时下很多年轻人(包括楼主在内),别说是坏的鞋子,就是换季的鞋子,基本都很少穿了吧。未来,钦州这些补鞋的手艺还有没有人会,都未知……因为就连做鞋子都是机械化流水线了。最后,也祝福这些辛苦半辈子的阿姨们,晚年健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