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海岸波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海::休闲之都,偷情圣地

[复制链接]
scan
21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22:33:3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09-8-14 09:51:2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个位网友为宣传北海天天来这里发贴,精神可敬,行动不切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21:47: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22:08:5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跟我逛逛“老”北海】寻找“珠还合浦”传说源头——白龙珍珠古城遗址 整理这期“白龙珍珠古城遗址”的故事,偶的心情总是一次次在失落之中晃荡着。在搜索里输入一个“白龙珍珠城”、“白龙”等关键字,网上竟然找不到几张关于白龙珍珠古城的图片,就那么几张像素模糊的照片反反复复在互联网上被转载。合浦郡古有七大珠池载入中国史册、“珠还合浦”故事从古到今流传了几千年,“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名驰名中外……为何在互联网上竟连一组能向世人全面介绍“白龙珍珠城遗址”的图片都没用呢? 面对那些残存的历史遗址,偶不由自问:当历史的遗迹不再能发挥原本作用的现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就是它最终的宿命吗?……我想,面对历史文化我们不能如此的势利和残酷吧。白龙那些残存的古城遗址就是“合浦珍珠”从古走到今,从衰走到盛的最好见证,保护好白龙珍珠古城遗址吧,别让“珠还合浦”的传说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失去了故事的源头。 白龙城建于明朝时期,兼有守卫海防和镇守珠池的功能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加强海防,朝廷下令在白龙村建造城池。当时城南北长3205米,东西宽233米,城墙高6米,由一层黄土、一层珠贝,层层夯实。城内设有采珠太监公馆、珠池大使官邸、珠场巡检司等机构和海宁寺等建筑。起初,白龙城官员兼有海防和镇守珠池的职责,后来,海防功能渐渐消失,白龙城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珍珠城”。 白龙城的大部分城墙在抗战时期被拆毁了,到解放前夕,白龙城已是墙倒城毁,城内城外荒草遍地,荆棘丛生,仅剩下一段城基和南门城垣。在白龙城近海处倒塌的老城墙边,轻轻拨开泥层,泥土中满是白闪闪的珠贝贝壳。这些零落在白龙古城下的万千珠贝,收藏了关于南珠故乡的全部传奇。而在所有的故事中,“珠还合浦”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也是南珠文化的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22:11:4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珠还合浦”的千古传说 “珠还合浦”有两个版本:一个源于东汉孟尝太守对合浦珠池修生养息的治理,一个源于西晋一太监“割股藏珠”的蠢事。 太守版“珠还合浦”传说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所产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被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不种植粮食,以所采珍珠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珠民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后人为了纪念清廉的孟尝太守,在合浦县内建造了还珠亭、海角亭和孟尝太守祠以表达思念之情,可惜如今只剩下海角亭至今屹立在廉州中学校内。 孟太守版的“珠还合浦”故事,连史书都有记载的。 太监版“珠还合浦”——“割股藏珠” 相传,古时白龙海湾里有颗硕大的夜明珠,一到夜晚便放射异样的光芒。当地官员知道后飞报朝廷,皇帝派来两个太监,在白龙海湾旁筑起城池,坐镇采珠。年复一年,无数珠民葬身海底,终于将夜明珠采上岸来。两个太监带着兵马护送夜明珠启程回京,行至合浦县界梅岭时,夜明珠自己飞回了合浦。为了把夜明珠带离合浦,两太监决定轮流割肉藏珠,一人携带一段路。但当他们再次行至梅岭时,那颗夜明珠竟又不知何时破肉而出,飞回了合浦。无计可施的两个太监,最终在绝望中吞金而亡。 今天的白龙城遗址上,城南30米处有两堆黄土,相传为太监坟。旁边两块方碑,《李爷德政碑》和《黄公去思碑》,都是当时地方官讨好权贵之作,现已字迹模糊不可辨认。 古人采珠是一部“以人易珠”的血泪史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鱼腹间。蛟鳄磨牙竟相向,积水化为海水丹。 ——唐代元稹《采珠行》
以前合浦专门采珠的人被称为珠农(其实,偶觉得叫珠奴或许更合适)珠农在珠池太监的监督下,采珠人下海采珠完全是拿生命来作赌注。珠农身上以长绳缚腰,携竹篮深潜海底,捡到了珠蚌置于篮中,然后拉拉系在腰间的绳子,船上人便急忙收绳,将海底的人和篮子一起拖上水面。如果拉上来之后发现没有捡到珠蚌,就会马上人头落海了。珠农采珠时常常会被大鱼咬死咬伤,船上的人看到海水中一缕缕鲜血飘浮上来,“则知(水下人)已葬鱼腹”,绳索割断,采珠人便永沉大海了。即使侥幸保住性命的,也定然是肢残臂断的废人了……但有的恶官为了防止珠民“偷懒”,竟然在珠民脚上缚上大石头,不许他们随意上浮,无数珠农被活生生溺死在海里。 x12.jpg (101.99 KB) 2009-8-15 11:52 追忆合浦南珠发展的历史过程 汉时的合浦古郡在史籍的记述中,合浦郡古有七大珠池,这七大珠池东起南海广州湾,西至北部湾交趾海域,这就是汉合浦郡海域——当时合浦古郡的海域非常大,连现在海南的一带的海域都属于合浦郡的海域。 事实上,在古籍的记述中,有名可考的珠池并不只有七个,而是因为这七大珠池盛产的珍珠质量和产量都很好,在民间传诵中口碑较集中而传至后世,也就成约定俗成了“七大古珠池”之说。合浦珠池计有:平江、杨梅、青婴、乌泥、白沙、望断、白龙、乐民、海猪沙、永安、手巾等十一个珠池。这十一个珠池分布在广阔的海域内,形成了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珍珠物产圈。在这个物产圈又形成了珠市和珍珠生产、加工、贸易产业带。
东汉 合浦珍珠业的发展在东汉时就达到了高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合浦港(乾体港)是当时的珍珠集散地,南珠从这里走向东南亚各国,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皇冠上的珍珠就是南珠。合浦百姓以采珠为业。
箭头~~.jpg (14.47 KB) 2009-8-15 12:45
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鼎盛的一个时期,合浦古郡在那时候同样也是采珠的高峰期。“以人易珠”的盘剥在明代上演得最为可怕。 清朝史料记载: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采珠。弘治12年(1499年),官府征集府船800艘,人夫8000名,费银万两,采珠28000两。在这次大采中,病、溺死船夫600余名,70多艘船被风浪打坏。明嘉靖时巡抚都御史林富上《乞罢采珠疏》谓:“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箭头~~.jpg (14.47 KB) 2009-8-15 12:45
清朝 到了清代,合浦采珠业渐趋衰落。顺治元年到康熙34年的51年间,第一次下海采珠,所得寥若晨星;乾隆17年9月的采珠 也因一无所获而罢。
从合浦珍珠的发展历史过程就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对珍珠无尽的奢求是白龙城衰落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22:17:0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由白龙珍珠城遗址引发对“南珠品牌”的思考 1958年3月,我国第一个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基地在合浦营盘建立,次年我国第一颗海水珍珠养殖成功。1965年又突破了珍珠贝人工养殖育苗的技术难关,南珠养殖从此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这么说,从建国之后到现在,合浦南珠是完全从以前的自然采珠演变成了现在的人工养殖。 史上的南珠几度兴衰,1998年的南珠更是经历了一次“生死危机”:当年的南珠因为品质过差而被“世界珍珠节”拒之门外,“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神话被无情地打破了。 南珠品质下跌、市场竞争力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区的珍珠养殖一直是农户小规模经营,珠农各自为营,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设施简陋,没有统一的技术部门进行指导;再加上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还有部分珠民急功近利,缩短育珠时间,高密度养殖致使海面老化等等。而南珠的质量滑坡,极大地影响了南珠的声誉和南珠产业的健康发展。 合浦南珠走到今天,徒有名声在外,难以“光芒四射”引领国际珍珠市场,如何保护南珠品牌对于当代来说已迫在眉睫。 由白龙珍珠城遗址引发对“南珠品牌”的思考 1958年3月,我国第一个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基地在合浦营盘建立,次年我国第一颗海水珍珠养殖成功。1965年又突破了珍珠贝人工养殖育苗的技术难关,南珠养殖从此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这么说,从建国之后到现在,合浦南珠是完全从以前的自然采珠演变成了现在的人工养殖。 史上的南珠几度兴衰,1998年的南珠更是经历了一次“生死危机”:当年的南珠因为品质过差而被“世界珍珠节”拒之门外,“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神话被无情地打破了。 南珠品质下跌、市场竞争力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区的珍珠养殖一直是农户小规模经营,珠农各自为营,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设施简陋,没有统一的技术部门进行指导;再加上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还有部分珠民急功近利,缩短育珠时间,高密度养殖致使海面老化等等。而南珠的质量滑坡,极大地影响了南珠的声誉和南珠产业的健康发展。 合浦南珠走到今天,徒有名声在外,难以“光芒四射”引领国际珍珠市场,如何保护南珠品牌对于当代来说已迫在眉睫。 合浦人工养贝和人工植珠已有1400的历史 早在1400多年前,合浦就有人将贝壳磨成佛像插入珠蚌,三年后取出,这就是合浦最早的佛像珍珠。宋代时有疍民将采捕到的珠贝放在池中管养,珠贝长大后,将鱼目投入,两年后得鱼目珍珠。 清《岭南偶记》记载:“廉州疍人以鱼目插入珠蚌而成珠……此乃鱼目混珠”,可见合浦珠民的聪明智慧。青山头村现有多位插核高手常年在法、澳等国做技术指导,年收入30多万元人民币。 小编求助网友一:古人用珍珠贝壳砌墙是为何? 史料记载,白龙城当时建立的时候,用的是从安徽、河南等地运来的城砖,再由一层黄土、一层珠贝,层层夯实来建造城墙的。用砖用土就完全可以把城墙建立起来了,为何还要加上一层珠贝呢,是为了坚固吗?加贝壳能起到坚固的作用吗?还是因为当时大量采珠导致珠贝堆积如山让人无路可走,所以就干脆砌到墙里? 合浦在汉朝就有了“汉窑”,为何白龙城的建造却要从其它地方运砖过来? 史料记载,白龙成是当时朝廷颁令建造的,属于“皇城”级别的。而且运来的这些砖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小、形状、颜色还不一样的。合浦在汉朝就已经有了“汉窑”,为何当时不用汉窑的砖来建造白龙城,而要千里迢迢从河南等地运砖过来呢? 1dXGrDIgMzA2_mbpjLqbI8WMJ.jpg (60.84 KB) 2009-8-15 16:36 2009-8-15 16: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09-8-16 10:56:3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原帖由 钦大叔 于 2009-8-14 09:51 发表 个位网友为宣传北海天天来这里发贴,精神可敬,行动不切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09-8-16 15:21: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1:34: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从北海大道东延线国投“电之苑”向西看市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22:53: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99999999999 [ 本帖最后由 海岸波浪 于 2009-8-17 23:08 编辑 ]

SU1.jpg (118 KB, 下载次数: 17)

SU1.jpg

SU1HXzQ0NjAuag==_m6aQLCuazUSV.jpg (107 KB, 下载次数: 17)

SU1HXzQ0NjAuag==_m6aQLCuazUSV.jpg

PICT5605_gfSgfBfzQspF.jpg (129 KB, 下载次数: 18)

PICT5605_gfSgfBfzQspF.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22:11:4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4-7-3 17:31 , Processed in 0.179366 second(s), 17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