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衣食无忧,家庭和睦,为什么我还是感觉不到幸福?| 警惕这四个“幸福陷阱”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20:3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请阅读文章,如文所述,这是愉悦感减少的原因之一。

衣食无忧,家庭和睦,为什么我还是感觉不到幸福?| 警惕这四个“幸福陷阱”
壹心理/文

最近,你emo了吗?
从去年开始,emo这个词就频繁出现在社交网络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沮丧、抑郁、不开心。
▷早餐想买的**卖光了,瞬间emo;
▷开会发言却无人回应,谁能不emo;
▷工作不顺还要被领导骂,又emo了;
▷想吃顿好的安慰自己,等了1小时还没上菜, 彻底emo住……

为什么我们天天说“开心最重要”,结果却总是时不时的陷入emo?

我们努力追求幸福,赚钱买房、结婚生子、旅行度假,可就算一切都得到了,却都只能短暂地快乐一下。

过后,却又回到持续的、甚至更强烈的不快乐中?
心理学家路斯·哈里斯说: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恰恰是因为我们执著于追求幸福。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The HappinessTrap」,即幸福的陷阱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幸福的陷阱?如何才能逃离这个陷阱,获得幸福?

对幸福的四种误解让我们离幸福更远
路斯·哈里斯在著作《幸福的陷阱》中,总结出了我们对幸福的四种误解。
a. 以为幸福是人之常态
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觉得,幸福本应是人生的常态,是人类出生自带的“出厂设置”。
更何况,我们现在享受着比过去更优渥的生活,没有战乱,没有流离失所,没有忍饥挨饿。居住在更舒适的环境里,品尝着更美味的食物,本应该更加快乐才对啊?

可结果并不是。
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几乎有30%的成年人会确诊一种精神疾病;五分之一的人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之苦。
如果再加上不能归类为精神障碍的心理困扰,比如孤独、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低自尊、无意义感等,我们就会发现:
幸福并非是常态,更不是“本应该”存在的;相反,不幸福,不快乐,才是活着的常态。
b. 以为不幸福就是缺陷
按照“幸福是人之常态”进行推理,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不幸福就是缺陷”。
别人都能幸福,我不幸福一定是我有问题,我有缺陷。
这就变成了自我批判的来源,因为不幸福,就断定自己不够好、自己心理有问题。
当“不幸福=我有问题”时,人怎么可能会开心呢?
c. 以为消除负面情绪,就能获得幸福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觉得,幸福快乐是一种正面情绪。那只要消灭掉负面情绪,只剩下正面情绪,我们就能变得快乐了。
然而真相是,每一条通往幸福的路,都同时包含着正面和负面的情绪。甜甜的恋爱里,也会因为摩擦冲突而产生不悦;从事了很喜欢的工作,也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感到沮丧。
这些负面情绪,是大脑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形成的自然规律和生存策略,并不会因为你的驱逐,而渐渐“识趣”地不再出现。
d. 以为我们能够控制想法和情绪
每个人可能都对自己说过很多次“控制好情绪”和“不要想太多”。
很多道理也总是在告诉我们,成熟的人,都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是我们心智不成熟。
可真相是,人类对想法和情绪的控制程度,远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而且,一旦你过度投入到控制空虚、消除的想法里,就会忽略那些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物。
以上四种关于幸福的误解,共同勾勒出“幸福的陷阱”。
一旦认同它们,就会过度执着于追求幸福,认为别人都幸福,自己也要努力赶上。
对一时的不快乐感到过度担忧、过度质疑自己,从而陷入更大的不快乐里。

这两种常用的快乐策略把我们推向了不快乐
以上对幸福的误解,更多的是认知层面。

而在行为层面,我们在追求幸福时常用的策略,也正在把我们推向不快乐。

(1)战斗策略

所谓战斗策略,就是对想法和情绪采取斗争或试图主宰的方式。

a. 压抑

直接压抑/禁止不想要的想法和情绪,“不想了不想了!”试图强行从头脑中推开。

b. 争

试图理智地与自己的想法进行辩论,比如认为自己是糟糕的,随后反驳:“我并不糟糕!我取得过很多成就”。或者对抗现实:“事情不应该这样!”

c. 掌控

试图完全掌控想法和情绪,对自己说“不要情绪化”“保持冷静”“振作起来!”等,强迫自己不开心时必须开心。

d. 贬低自我
自我贬损能够带来一定的掌控感,比如自嘲是个笨蛋。
(2)逃跑策略
a. 藏起来

主动远离可能会让自己不舒服不开心的场合或事情,比如为了避免社交焦虑,而放弃社交。

b. 转移注意力

通过关注其它事物来转移注意力,比如为了逃避考试焦虑,整天看电视;为了逃避工作焦虑,组织各种聚会。

c. 走神/自我麻痹

用睡眠、药物或酒精等,麻痹自己,让自己不要切身感受到那些让人不适的情绪。

“战斗”和“逃跑”两种策略,因为经常用,而且大家都在用,我们就下意识认为,它们是正确的、可靠的。
确实,它们能带来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如果长期使用,却会把我们往不快乐的方向推得更远。
因为想要摆脱的想法和情绪,始终会回来,甚至会让人产生更大的无力感,更加质疑自己。就像通过节食减肥,等你恢复正常饮食时,身材就会反弹得更厉害。
而且,回避和压抑,会让我们失去在经历中深入探索自我、学习更多策略的机会,等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场景,还是会感到困扰,这些困扰会想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压垮你。
所以,单纯的战斗策略或逃跑策略,很难让我们真正快乐起来。

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a. 活在当下,关注周边
人类学家项飙曾提出过一个“悬浮”的概念,指的是,人人都忙着奋斗,忙着追向一个未来,与此同时,当下被悬空了,除了作为指向未来的工具,没有其他意义。这正是人们越努力越焦虑的原因。
那要如何走出悬浮、活在当下呢,不妨试试“正念”,比如:
▷正念饮食:不要看视频,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品尝味道的层次变化;
▷正念行走:放下手机,看看周围的风景,感受双腿移动时重心的转移;
▷正念陪伴:抽空和朋友小聚,认真聆听他们说的话,观察他们的表情;
当发现走神时,再次把注意力拉回来即可。
只要你有意识地、非评判地、专注于此时此刻,就是在练习正念,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之中。不再为虚拟的未来无限操心。
当你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你就会发现,这正是你曾经期盼的未来。

b. 找到意义,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在成长中,我们习惯了听从家人和社会的期待,自然而然地追求有钱、有权、有社会地位。然而,这些真的是我们心中认为的意义和价值吗?
很多人的负面情绪,往往就来源于正过着自己不认同的生活。你可以在安静的夜晚,坐下来喝杯小酒,问自己几个问题:
▷如果放下世俗的标准,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内心深处,我认为什么最重要?
▷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想要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如果不再陷入和情绪的斗争,我会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哪些事情?
生活本就艰辛,只有和自己重视的价值联结,才能让人在辛苦中收获快乐,感觉到幸福。
如果你不能立刻回答自己,也不必担心,那只是因为你还在靠近自己的内心。只要保持自我对话的习惯,答案就会慢慢清晰,生活的方向也会慢慢显现。
c. 从细微小事做起,进行有效行动
在你找到生活的价值之后,最关键是马上根据这些价值,确定一个目标,行动起来。
比如,你认为生活的价值是让家人有好的生活,可以将“拥有一个大房子”作为目标。
为了保障行动是有效的,路斯·哈里斯建议这样设置目标:
▷总结你的价值方向,比如“在家庭中,我希望自己能够温暖、善于支持家人;在工作中,我希望……”。
▷设立即刻目标,问问自己“有什么微小且容易的事,是我今天就可以为这个价值去做的?”,比如“今天周末,和家人们出去好好野餐一番。”
▷设立短期目标,“未来几周内,我能为我的价值做哪些小事?”
▷设立中期目标,“未来几月内,我愿意做哪些更大点的事?”
▷设立长期目标,“未来几年内,我可以选择哪些更重大的挑战?”,比如“拥有一个大房子。”
坚持创造,坚持行动,围绕着自己重视的价值生活,是取悦自己的最好办法。
讲到这,也许你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做不到啊。
没关系,所有的道理,到头来都得靠自己去“悟”,才会变成你的。
只要继续学习、继续行动,“悟”的那一天,就会不知不觉到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4-6-26 20:35 , Processed in 0.140352 second(s), 16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