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64|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钦州文化] 我的一些童年回忆以及对80年代钦州的一点印象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41 36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布吉阁书生 于 2025-1-25 14:58 编辑





去年深秋的某一天,我偶然开电视,恰好遇到某一集《父母爱情》,很快被台词和剧情吸引住,于是上网追剧.

看完后意犹未尽.很喜欢剧中面向大海满园绿色的大房院,配乐也好听.那众多的老旧物件也把我的思绪引回多年前......

我的小时候也还是物质相对匮乏的清苦岁月,但我很少做脏活累活,家里的物质条件比一般人的好一点.现在则是两个情况都严重倒过来.

直到二零零几年之前,城乡待遇差异大,有城市户口是值得羡慕的.农民们想得到城市户口比较难,主要是当兵退伍转业,和考上公费中专及以上等级的高校并毕业,都分配在城里这两个路子.

两地分居的双职工也要等很久才能被批准一家人迁户口来市区(我家的情况就是其中之一).

我爸从农村闯出来后,基本在城里.妈妈先在乡镇工作,我从小就跟着她,住的是中心小学的灰砖瓦房宿舍,不时地漏风,漏雨,严重时只能用多个脸盘,锑桶接水.

如果屋顶瓦片碎落了,有时就用塑料膜代替补上,也能起到采光的作用.

我偶尔还会想起阳光从屋顶漏光处斜射直射下来时,光柱的尘埃飞扬,墙上地板上光斑发亮和缓缓移动的暖暖情景.

外公外婆住在不远不近的小山村,有时来照顾我们.

我已完全不记得那时家里的摆设(应该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隔壁邻居是谁,仅记得学校的模糊样子.就连来钦州读幼儿园的时期,也仅记得一点琐碎的片段.

似乎是来到钦州后,才知道爸爸这个人的存在.刚搬来时的居住条件不好,房子也是公家宿舍,勉强能住得下,眼巴巴地等单位分新房.


直到80年代后期,钦州还是比较小.热闹的范围,往东是新兴路地委大院,地区医院,沙坡村一带.西边到城西水利沟.当时还没有文峰路.钦州宾馆应该是1988年左右才建好的.

北到民族电影院,南到五马路.东南边过了一桥算是到郊区了.此外,五里桥,氮肥厂,还有傍钦四中一带有些人气.其它区域基本是农田,荒地.有时还遇到施工队挖到的不祥之物摆在路边.

由于市区小,郊区田野多,加上当时各种农药还没大规模使用,所以各类昆虫到处是,夜晚青蛙呱呱叫不停.甚至走着走着就遇到蛇,主要是草花蛇,偶然遇到金包铁,银包铁,立身子吐舌头,我们逃得鞋都掉去.

泥地里,随便一挖开,就有很多蚯蚓,通常用木棍夹进玻璃瓶里,拿回家喂鸡.由于我没干过农田活,也极少下田,因此没有过蚂蝗爬腿脚的苦忆.有时也壮胆在田边看人钓黄鳝.

随时可见翩翩起舞的彩蝶,还有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小黄蝶.

蜻蜓也到处飞.不懂是谁发明的法子,弄一根细竹竿,竿头上沾上一种不知名的有粘性的小果实,然后鬼鬼祟祟地跟踪大蜻蜓.等它们停留,粘上它们的翅膀,就很难逃脱.

多数捉到绿蜻蜓.拿回来放蚊帐里,看它是否吃蚊子.红蜻蜓少一些,性子好像比较烈.

晴朗夏夜的晚上,在灯光亮度比较高的地方,就飞来许多蜢蚱,禾虾,牛角虫等等,抓到也用来喂鸡.最讨厌遇到臭屁虫.

有时也有螳螂,多数是绿色,用木棍逗它甚至和它打架.灰色的螳螂凶一些,在松树上偶见.

那时,多数鸟类不是保护动物,经常有人爬树掏鸟蛋,用弹弓甚至风枪打鸟.

某些夜晚,还能遇到结队的萤火虫款款飞来.捉下几只,装进透明的瓶子里,看能亮多久,但它们很快奄奄一息.

现在市区里很少遇到蝴蝶和蜻蜓了,可能我没留心吧.也没再遇到成群的萤火虫.

烦人的知了在炎热的午后叫个不停,只闻其声,不见其身.当然这也表示到放暑假的时候.


还没到读小学的年龄,我有时就缠着妈妈跟她去上班.她在黑板上写板书,我就在角落乱画,估计学哥学姐们觉得我的作品比她的板书有趣.

入学读一年级时,学校名字还是钦师附小.我们的教室在小山顶上,几间瓦房几个班.想不起那山丘有多高,记得山顶边好像没装防护栏,有没有学生摔过下去?现在想想太危险.

我脑海中有时还浮现这样的上课场景:朝阳落日的光线透过稀疏的松枝和破旧的玻璃窗,斜照进教室,也照在老师慈祥的脸上.她在教我们唱一首歌:小猫叫,喵喵喵,公鸡叫,哦哦哦.

我一二年级表现还行,三年级时成绩下滑到中游,主要是遇到那个总爱冷嘲热讽学生的班主任,她好像看谁都不顺眼.四年级换了班主任,我才开窍.

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用铁皮文具盒,容易锈迹斑斑.没到期末,盒子和盖子就分离.

有钱的学生和大部份女生用的是外观漂亮的硬塑料文具盒,通常也贴上不干胶贴纸.

书包多数是军绿色帆布的.

让我还念念不忘的学校早餐,是冰水加咸煎饼,解渴,香口又饱肚.开早餐虽是几块钱一个月,也不是每个学生能交得起.一年级一个学期的学费是几块钱,到五年级差不多涨到10块.

学校小卖部在西南角靠近新兴路这里,高年级的小偷惯摸还不少.旁边是棵大榕树,另有几张乒乓球水泥桌,通常是立一排红砖头当球网.高年级的学生为霸占球台,有时会做出"毁台"的举动.

还有两三层楼高的铁杆供我们"爬高".

上下课铃声,是用大车轮胎的废钢铃挂在大树上,用锤子使劲敲打出来的.附近班的小伙伴耳朵是遭点罪,敲钟的校工自己的脑袋肯定嗡嗡响了.

不记得到几年级,学校名改成了实验小学.现在的祥和景都小区,有部份是它的小足球场.

从学校北门出来,穿过剿丝厂,有一个池塘,我们经常来扔瓦片划水面,比比谁的飞得远.再拐一段路,过了水产局和当时的城北派出所,就到东风路(现在的南珠西大街)了.

有时放学绕远路,经过地区医院,越靠近大榕树旁的楼房,我们就越怕,听说那是太平房.小伙伴们中有一人突然吓一声,大家马上跑散.

二中前面原来有条臭水沟,经常有足球飞下来.到90年代初才填平.

小学后期,钦州发生了一次地震,搞得全市人心惶惶.我们在学校里老想着回家让父母安抚.回到家了又怕房子塌,想回学校有伴.

春游和秋游,是学生们每个学期都盼望的.70后基本是去这些地点:傍钦,林科所,冯公保,青年水闸(龙湾),百浪岭等等.

野炊,野营,夜修,这些是多年没听到的词语.

小学毕业后,我只进过学校一次,是多年后的一次招聘会.虽然现在也时不时经过校门口,不过极少开的闸门,以及多疑的保安,拦截了我进去怀念的想法.


钦州一中直到90年代初还有面向大花园的东门,旁边有一排店铺.我能记得的店铺是东风照相馆,还有个华强体育用品商店,后者不知道是哪年出现哪年消失的.

据说以前的龙岗旅社属于沙埠的,我也不懂来龙去脉.


一马路是几十年来的城区中心,百货大楼则是购物中心,.有的商品需要凭票购买.80年代前期,家庭里贵重的商品是三转一响:衣车,单车,手表和收音机.

条件好的(主要是领导干部)家庭有大台的箱式收音机.那种几个喇叭的银色收录机则是几年后才流行.

手表大致几十元一只,海鸥表很有名,广西也有桂花表.单车的牌子主要是永久,凤凰和五羊吧.

衣车除了能补衣服,还能当书桌用,把机头倒立放进柜子里就行,无聊时就踩踏板玩.

现在几乎绝迹的电唱机,当年不是非买品,也少人买得起.有薄薄的红色绿色蓝色唱片,以及厚实的黑胶唱片.播放出来的音质有些刺耳.机箱里偶有小动物筑窝.

有时路上会遇到这种遗弃的唱片,我们就把它当飞碟扔.

相机是极少数人才有.拍照贵,全家福更珍贵.


80年代中期开始,买得起电视机的家庭才慢慢多起来.以黑白14寸为主,普通职工家庭攒两三年的钱才能买一台.80年代后期进步到17寸.有的人用透明彩纸贴上电视机荧屏,当彩电看.

黑白电视机的换台,多数是转旋钮的,哒哒响(其实也没什么频道可看,中央台,广西台,珠江台,扭一圈过来基本是雪花).

电视信号也不好,经常得从不同角度拉伸自带银色的天线.手握定它,画面就稳定,一松手屏幕就花了.有的人另做鱼骨天线放在屋外(这样好像能收多几个台?)

个别单位和先富的家庭有彩电,靠按键换频道.

我家里还没电视机时,常去邻居家蹭看.血疑,上海滩,八仙过海,射雕,神雕,再向虎山行,霍元甲,陈真,西游记,一休哥,花仙子,蓝精灵......

响遍大街的电视广告有燕舞收录机,长城电扇,两面针,田七牙膏,来福灵.能与"我们是害虫"相抗衡的口号,只有"一曲歌来一片情".

后来钦州开通了闭路电视,频道才增多.刚开始的收视费是2块钱一个月.每周钦州台的节目单是自行印刷,油墨未干就派发到用户家.中央台和广西台的节目则在广西广播电视报上登出.

住平房时,邻里关系好,互相帮助.当没什么电视节目看和停电时,大人们就搬板凳出来闲聊,我们小孩就追逐打闹.


不知何时,出现了南珠商场,位置在现恒基大酒店西面.印象比较深的是商场入口处放置了几个哈哈镜,把人变成高矮肥瘦的样子.

东风市场是1990年前后才建成的.90年代以后,南华商厦,商业大厦又相继建成,百货大楼就慢慢冷清下来.

那会的城里各种招工,会优先照顾职工子弟和城市户口的人.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其它的基本是国营企业,连照相馆,糖烟酒商店,饮食店,理发店也是,都算当时的铁饭碗.

商店里有些营业员态度拽得很,上班时隔空大声聊天,或者化妆,顾客来买东西时显得不耐烦,和顾客吵架是常事.所以,有的商店把"禁止打骂顾客"贴成标语,也不奇怪了.

饮食店的情况也差不多.有一次,我跟妈妈到新华书店附近吃东西,不知什么原因,营业员和她吵了起来.

当年的鄙视链是,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先来的城市人看不起后到的城市人,富的白眼看穷人.

但对学生来说,如果成绩好,听话自爱,即使穿着差一些,在班上也没人敢欺负你.


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活单调.看书是主要业余爱好.还没有私营书店时,已有租书摊,主要是出租连环画.

依然记得白沙街新华书店当年大概的样子:门面在一楼,大门宽敞,室内是长方形,前后宽十几米,左右长三十来米.屋顶四周挂的是大人物的头像画,地图.到过年了才挂上各种精美的年画.

大人的书籍有十几个大柜.小孩看的连环画放在收银处玻璃柜里以及背后的书柜.哪个小孩嚷嚷要买哪本才拿出来,应该是怕小孩子弄脏书面,才不摆出来让乱翻.周末去迟了基本没位置.

之后它的临街铺面增加了音像柜台,主要是录音带.

去录像厅,游戏厅的,通常被认为是坏学生.

看电影也是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民族电影院建成最晚,应该也是最大的,有上下两层.

电影院座位基本是光滑的黄色硬板,被我们当成跷跷板,往后挨,屁股一用劲坐下去,就假装被夹住.

学校包场的电影主要是革命战争武打类:蓝盾保险箱,高山下的花环,少林小子,岳家小将(人生中第一个让我入迷的女孩,就是这部电影的女主角银玲公主),武当,木棉袈裟,南拳王.

少年犯,东陵大盗,野鹅敢死队,佐罗,霹雳舞,超人......

比较新鲜,曾引起轰动的,还有一部外国立体电影,要戴上简易立体眼镜看.影片开始不久,有条蛇慢慢伸过来,吓得我赶紧闭上眼睛,后来干脆摘下立体眼镜,只看那个重影的屏幕.

再有一部包场讲述交通安全的纪录片,主角小男孩到最后不守交通规则遇车祸身亡.



那个物资不丰富的时代,售卖的零食种类不多:

瓜子,两分钱一小茶杯,一毛钱得一报纸筒.一个老奶奶总在车站旁边卖.80年代后期才有袋装的咸瓜子.

雪条,2分钱的只有甜味.现在生产的"老冰棍"还是那味道.5分钱的是牛奶,芝麻,绿豆的.通常用保温桶来装,红色或淡绿色壶身,比家用水壶矮一截又肥一圈,用泡沫大盖子盖住.

当伙伴有钱买而我没钱时,我就知趣地先走了,不让他追上,保持"尊严".有钱同学买的是冰砖,好像是一块钱一只,这对普通小孩来说可是巨款.

香蕉糖:经常有个中年男子在小花园附近卖.簸箕里放一大坨糖,先用力扯得长长的,再用力敲,糖条就断了,一毛钱大约得10厘米吧.另一个老伯,走街串巷地叫:香蕉糖哎,香甜cam脆好食......

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呢?觉得做出的香蕉糖味道是一样的.

放暑假时,有人推三轮车到处叫卖槐花,凉粉,豆腐花.在大院里吆喝几声,就有大人小孩出来bong.

街上有固定的糖水摊,把糖水放进大透明玻璃杯,十几个杯子分类分行排开.

糖果,便宜的是一两分钱一只,主要是黄褐色和绿色的外包装,果肉也是对应的颜色,钦州本地也生产.比较贵的是外地的大白兔奶糖和金丝猴奶糖,五毛钱一只,过年都舍不得买..

波板糖除了有外观像波板(乒乓球拍)的,还有做成芭蕉扇形状的,红绿颜色.

云片糕,过年时才买,又松软又香甜,乳白色,多层,每层中间印了红框.一层一层撕下来慢慢吃.现在生产的云片糕味道像刻饼,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果汁汽水是常见的饮料,几毛钱一支.矿泉水健力宝可乐雪碧还难觅踪影(当然也买不起).

罐装饼干比较贵,家里舍不得买,我很少吃到.

麦乳精,偷偷干吃过,不敢多拿.

实在嘴馋时,就去厨房掰一小块糖精吃,也吃过不少次小块的冰糖.

曾经短期出现过的零食还有酸梅粉,辣姜糖,字母饼,"老鼠屎"等等.

宝塔糖,很多人吃过,味道酸酸甜甜,排便时就是噩梦,而且那几天身上有一股臭臭的虫味.


新玩具新衣服,过年时才有可能买.排行小的得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甚至还有补丁.小男孩得一把木头枪就非常高兴.宽裕的家庭才舍得买玩具三轮车给独子独女.

有段时间兴放风筝,是自制的.韧报纸,竹篾,浆糊,七拼八凑,加一捆车线,就能放上天了.夏秋起风的傍晚,视野所见,有多只风筝高高游曳,像在比赛谁的飞得高.

我做的风筝飞不起,老是打鸡笼转.做的弹弓主要是打到自己的手,所以不敢用石子,而用废纸折成**

我也不会做火柴枪,但也有能做成的小玩意:小竹筒枪(里面塞湿纸,果皮作**),竹蜻蜓等等.


男孩们常玩的游戏:

弹玻珠,白话叫食bi(读第一声).块头大的是透明中又带青绿色的那种.我比较喜欢奶白色带花纹的品种.

赌图片,就是一人出一张,谁用掌风把两张图片都掀反,就赢下对方.

赌**壳,:找个大的相对封闭场地,量好距离开掷,被掷中就输了.这需要好的眼力,并充分考虑力度,角度,反弹等等因素.

天涯路南边当年有一座山头,不知是什么兵种的士兵,有时把空**壳扔下来给小孩们抢.

捉迷藏,白话叫am盲收鸡.通常用"biang到马骝某得走"来决定哪个来捉.

下课了,斗鸡,跳马不在话下.课后去野外打拂弓仗石球仗是常事,也常出事.

女孩子们爱跳橡皮筋,丢沙包.

那个懵懂时代,学校里男生女生界限分明.主要是在课桌上划界线,谁过界就被笔尖刺,或者被胳膊肘撞.我比较木讷,没和女生起过冲突,更没被告过状.

谁误入男生堆或者女生堆,就挨yo.

儿童节会有游园会,还发零食.我最爱看激光枪射击.

戴大头佛去敲锣是其他人爱看的,我很不想看这种.奇奇怪怪的头罩,面具,脸谱等等,不知何时开始成了我的心里阴影.

一些顽皮学生的爱钻防空洞,中山公园,永福广场都有.现在应该被封完了,我胆小没进去过.

直到90年代初,汽车客运站是在现在盛世名门这个位置.车票由一种几平方厘米的白色硬厚纸片印制而成.

小学生搭一小段路的顺风班车回家,不会被司机拒绝.

我有次放学回家,远远看见一辆班车停在一桥头平时候客的位置.我没看车头写的到站名,就鬼使神差地钻上车.

等了几分钟还没开车,后边又来一辆班车停在前面,车尾写了钦州.我马上跑过去爬上车.回头看刚刚下的车,前面挂的站名不是钦州.

估计它不进汽车总站上下客,而是到大花园了直接北上.我一直后怕:万一被拉去外地一两天,父母该多么伤心.若是被人贩子拐走,就多了一个悲剧家庭.

当年总体的社会治安比现在差,无业人多,刚放开国门,受外面花花世界的冲击影响,从少年到青年,拉帮结派打架欺负人的可不少,私藏枪支泛滥.

期间的严打,有人为此拍手叫好,有人认为过犹不及.


正值中越边境持续冲突持,偶尔晚上会有类似闪电和隆隆声响,听大人们说是在打仗,急忙钻进父母怀里.时不时有老式飞机从城区低空掠过.

钦江,城西水利沟,和原来中山公园的湖,溺水的人不比现在少,只是当时传播消息的渠道有限.

中山公园还没改造前,瘦小和身手敏捷的能逃票进去,节假日才查得严.里面动物种类少,主要奔着看猴子去的.

公园北面的泳池,跳水池大概是1987年左右建成,举办过重要的水球赛和游泳比赛.2014左右被拆除,现在很少有人提起它们,也没留下什么照片.

一马路运动场曾经是重大活动的举办地.原是开放式,90年代末改成封闭式,之后又改回开放式.二零零几年之前,有烟花晚会的就在这里举办.


小孩过年时是最高兴的,除了有新年钱,新衣服,还能烧炮,放烟花.从年三十晚到年初二,我们到处巡查有没有未响的鞭炮可捡.

自己买的是几毛钱一封的,拆开一个一个的点,就度过一个下午.我通常放进**壳里点,这样炮声响亮一些.那些胆大的就在手里点着了再扔出去,也就发生过不少悲剧.

年初一的街上,除了舞龙游街,还有舞狮队.几乎每个单位大门都有采青.狮子开舞,几个人从高处点燃一串串鞭炮后扔下来(很少故意扔到狮子头和人身上),鞭炮越多红包越大,持续十几分钟.

鞭炮扔完,才把红包压得低低的以便让狮子吃到,大家图个开心.我们跟着大人看了一队又一队.(此活动约摸办到90年代中期,就慢慢淡出了).

年初五开始,饭菜逐渐变清淡,大人们的神情慢慢严肃,鞭炮声越来越稀疏.

我不甘心快乐热闹的时光就这么过去,就再去买几串鞭炮拆散来点,试图留住春节的喜庆.只是没人过来加入和围观,零星的鞭炮声很快被空旷和冷清带走.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回忆的不仅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有已经离开多年的长辈.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52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5:1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原来电视和音乐从未亏欠过80后…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39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晖遥 发表于 2025-1-25 17:30
楼主放学经过地区医院,可曾还记起,前进路满路段蛋糕店散发出的烘焙香?是否去抽丝厂买过绿豆饼?在没有法 ...

我多数走抽丝厂或者走小花园再转东风路,偶尔绕远路经过地区医院的.
沙坡村居民据说多数姓丘.
当时大的单位有烧锅炉和水票,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明显.
前进路那些蛋糕和绿豆饼店在80年代应该还没有吧.
胜利路和新兴路转角是边防队.
对大通大酒家有印象,还上去过.
工会大楼地下处是龙楼大酒家.
我还曾被大人带去北园酒家喝喜酒.
南珠大厦是90年代的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4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老聂 发表于 2025-1-25 17:13
我也在附小读书,钦师附小是钦州师范附设小学的简称

是的.
据说钦州师范原来在大垌百浪岭,后来再搬到旧地委.
隔壁的小学叫钦师附小,不知道哪些方面和钦师有隶属关系.
另外我还不了解的是,附小改为实验小学后,原来的师资有没有大变动
还是都搬去永福大街那里.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7:30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楼主放学经过地区医院,可曾还记起,前进路满路段蛋糕店散发出的烘焙香?是否去抽丝厂买过绿豆饼?在没有法院公告栏偷过粉笔,去没去过在地委用票打开水?地区医院的亭子,有没有摸过盲鸡?知不知道一中对面,糖炒板栗楼上是大通大酒家?记不记得的旧总站路口对面有间路路通酒店(劳动局旁)?南珠大厦的电梯还有印象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7:17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楼主的回忆很丰富!钦州曾经最热闹的是百货大楼江边的电影院中山公园门口旁的灯光球场大戏这些地方是最热闹的!老百姓去最多的地方是沙园菜市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7:13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布吉阁书生 发表于 2025-1-25 15:55
我也不知道.
等懂内情的人士作答吧.

我也在附小读书,钦师附小是钦州师范附设小学的简称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6:33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慢慢认真看完,忆起回忆!犹如昨天!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5: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书生就是不一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前天 15: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码这么多字真是有水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51 36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木豆 发表于 2025-1-25 15:43
这地图最少九十年代

不是90年代的地图.
是80年代中后期的,而且为内部使用.
因此才给几个特殊地点涂色.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前天 15:2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满满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前天 15:2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老地图经典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前天 15:3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70,80后的美好童年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前天 15: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7890后就以为零零后没有回忆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前天 15:4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还是钦州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前天 15:4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这地图最少九十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前天 15:4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这地图最少九十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前天 15: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为什么实小以前叫做钦师附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前天 15: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全是回忆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前天 15: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钦州镇,什么年代的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1-27 23:31 , Processed in 0.134299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