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丝魂之海胭脂》闽剧剧本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21: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闽剧剧本《海丝魂之海胭脂》原创作者:汤斌斌








【场次】
序幕:海底耕云
第一场:潮锁白鳞
第二场:泥田托生
第三场:鲛泪还恩
第四场:丝路传穗
尾声:海天同春






【序幕:海底耕云】
时间:上古某年仲夏
场景:北部湾海底,三座火山呈品字形,岩浆如金蛇游动。定海神珠悬浮中央,蓝光笼罩海底稻田。
曲牌:【宽板头】转【泪透】


鲛皇
(戴赤金嵌贝冠,披鲛绡龙纹氅,踏浪而上)
(引子)
“掌中沧海千重浪,火耕水耨养鲛邦!”
(念)
“烟墩涠洲斜阳岛,三山鼎立种红瑶。
白豚衔珠勤耕作,海胭脂米胜蟠桃!”
(唱【宽板吟】)
“潮声里听得见稻花轻叹,
火山口捧得出胭脂霞光。
莫道那水晶宫寒玉为饭,
怎比得热土中热血一腔!”


白海豚仙子
(化白衣少女,银鳞抹额,执珊瑚锄登场)
(接唱【滴水调】)
“鳞甲沾泥又何妨?
海底春深汗也香。
若得鲛国仓廪满,
愿将银鳍换犁铧!”
(群豚化农夫形,作插秧科。神珠转红光,稻穗瞬间抽长,如赤绸漫卷)


幕后合唱(【观容吟】):
“一粒红粟藏海魄,
千年火脉育精魂。
莫问仙种何处来——
鲛人泪化胭脂痕!”
(海底骤暗,唯稻浪泛血玉光泽)






【第一场:潮锁白鳞】
时间:唐贞观年间盛夏
场景:北部湾圈水田,烈日灼空,泥浆泛盐霜。
曲牌:【急板叠】转【江湖催】


白海豚仙子
(率群豚追逐鱼群,忽惊觉)
(唱【急板叠】)
“错把退潮当涨潮!
淤泥缠身似铁镣!
千亩金稻碾作浆——”
(群豚翻滚挣扎,稻穗倒伏成泥塑,造型如现代雕塑群)


幕后帮腔(【泪透】):
“哎呦喂——
白鳞搅碎黄金浪,
天灾人祸两难量!”


族长陈老礁
(拄百年红桧杖疾步上,念韵白)
“速拆门板!急卸床!
救豚胜似救儿郎!
莫道非我亲骨肉,
天地本是一家堂!”
(众人抬门板下田,作滑跌科,泥点飞溅如雨)


渔女阿螺
(提木桶踉跄奔上,唱【板下壮】)
“泥浆裹月月更明,
清水浇鳞鳞愈清。
指尖渗血浑不觉——
(夹白)海豚哥呀!
你眼中泪光是我心头灯!”
(以衣襟浸水为豚擦拭,血染白衣)






【第二场:泥田托生】
时间:当夜子时至次日黎明
场景:月照泥田如镜,门板列阵似舟。
曲牌:【驻云飞】转【采莲鼓】


老渔夫
(抬门板踉跄,唱【江湖叠】)
“三步一跌五步滑,
千斤白豚重如山。
门板压肩肩骨裂——
(夹白)值当!值当!
救命功德大过天!”


群农
(作托举科,合唱【观容吟】)
“舍了稻粮救生灵,
烂泥地里睡天明。
但求海国知此意,
不枉人间走一程!”
(东方既白时,最后一头海豚入海,浪涌虹光)


特效:全息投影展现海豚化虹归海,与朝霞交融。






【第三场:鲛泪还恩】
时间:三日后
场景:海底龙宫震颤,神珠离位。
曲牌:【宽板倒板】转【叠牌】


鲛皇
(捧稻穗含泪,唱【宽板倒板】)
“闻说人间救豚事,
水晶殿里汗湿裳!
怎敢独享胭脂米——”
(猛挥袖,神珠离位)
“火山升!三岛现!送稻还恩到陆上!”


白海豚仙子
(化虹桥跨海,唱【叠牌】)
“神珠离海天地晃,
烟墩涠洲斜阳昂。
海底红稻见日光——
(夹白)恩人们呐!
这胭脂色是鲛人泪千行!”
(火山喷发场景:十二名武生甩百米红绸拟岩浆,鼓乐模拟地鸣)






【第四场:丝路传穗】
时间:宋元祐年间
场景:合浦古港,千帆林立,番商云集。
曲牌:【茉莉调】转【采茶歌】


海商郑万帆
(捧红米唱【茉莉调】)
“载得胭脂过重洋,
赤米如丹照四方。
番邦争问耕种法——”


老农陈礁孙
(接唱【采茶歌】)
“圈水顺潮是妙方!
不筑高坝强拦海,
巧借天力养稻粱!”


波斯使节
(抚稻惊叹,操闽南腔官话)
“火山海底种神粮,
陆海相济成此珍。
中华智慧深如海,
一粒红粟一乾坤!”
(白海豚群跃波起舞,投影展现稻种随商船播撒四海)






【尾声:海天同春】
时间:当代
场景:生态湿地,无人机与白豚共舞。
曲牌:【童谣新编】


童声合唱**(电子音效模拟海豚和声):
“火山泪,凝红霜,
海豚桥,跨阴阳。
圈水田里乾坤大——
半亩泥浆养八方!”
(现代农人与白豚全息影像共插秧,稻浪幻化“海上丝绸之路”地图)


幕徐落·剧终






【专业剧本注】
1.曲牌设计:
严格遵循闽剧“江湖十八本”传统曲牌结构,在“火山喷发”场景创新【地龙吟】曲牌(大鼓二十四连击模拟地鸣)。
白海豚唱段融入福州评话“扣手”技巧,字字如珠落玉盘。


2. 科介规范:
“救豚踏泥”采用高甲戏“公婆步”演化而成的“海田步”——双脚外八字交替蹚泥,身摇如舟。
鲛皇水袖特制七尺鲛绡,挥袖时需完成“浪卷”“珠落”“山崩”三段式技法。


3. 史料依托: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载:“北部湾有赤米,潮灌而熟,异香三日不散”。
宋代赵汝适《诸蕃志》记:“闽商遇风,白豚群聚托船,民立海神庙祀之”。


4. 舞台创新:
海底场景采用福州软木画工艺制作立体背景,火山喷发时用脱胎漆器流彩技法。
“丝路传穗”场次糅合泉州提线木偶戏,番商船队以悬丝操控穿越稻浪。


5. 思想内核:
以“圈水不拦潮”阐释《淮南子》“禹决江疏河,因水之流”的东方治水智慧。
通过“稻种越海”,隐喻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天下观。
谨以此剧,致敬中国海洋农业文明与闽人千年海魂!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4-5 14:32 , Processed in 0.116294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