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海女民兵之歌》晋剧剧本

[复制链接]
sc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22:0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晋剧剧本《北海女民兵之歌》原创作者:汤斌斌
—— 百年海霞映丹心,丝路红妆守沧溟






【剧本说明】
主题:以北海女民兵百年奋斗史为脉络,串联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融,展现“守海即守国”的家国情怀与红色精神传承。
特色:
1. 非遗活化:疍家渔歌、合浦贝雕、更路簿航海术融入戏曲程式。
2. 科技赋能:全息投影呈现海丝文物,无人机编队模拟古代帆阵。
3. 哲学意象:以“珠沉珠还”喻信仰坚守,以“人骨桩”化肉身筑疆之魂。






【角色表】
| 角色 | 行当 | 人物特质 | 核心唱段 |
|---------------|--------|------------------------------|------------------------|
| 林海霞 | 青衣 | 三代女民兵精神化身 | 《血桩定海谣》 |
| 疍家阿婆 | 老旦 | 非遗守护者/历史见证者 | 《更路簿·千年泪》 |
| 陈指导员 | 老生 | **智慧象征 | 《霹雳翻涛令》 |
| 波斯商魂 | 净角 | 海丝文明使者 | 《琥珀光》 |
| 数字海霞 | 小旦 | 新时代科技民兵 | 《云帆谣》 |






【第一幕:珠魄·惊涛裂岸】
场一:古港祭珠(1962年秋)
舞台:
暗场中八面铜锣渐次敲响,模拟潮汐节律。
纱幕投影合浦汉墓出土的罗马玻璃碗,碗中虚拟南珠悬浮,珠光映出古代海船航线图。


疍家阿婆(拄龙骨杖蹉步上,吟诵带哭腔):
“一哭珠去明月缺,丝路断缆两千年……
二哭血浸珊瑚礁,疍家女,祖祖辈辈葬浪尖!”
(突挥杖击碎虚拟珠,珠裂处现党徽)


林海霞(持红缨枪“鹞子翻身”出场,唱【流水板】):
“且看今朝重聚魄,敢教明珠还人间!
不拜妈祖不焚香,信得赤旗镇狂澜——”
(枪尖挑绸,绸展为“女子民兵连”战旗)


光影特效:
碎裂珠粒化作十二名持枪女民兵,以“浪里钻”身段组成战斗队形。






【第二幕:骨铮·铁血筑疆】
场二:台风截谍(1962年冬)
舞台:
- 三块可移动礁石装置构成三角战场,背景音效为混合雷雨声的电子合成梆子。


特务(勾阴阳脸谱,矮子步绕场,念【扑灯蛾】):
“黑云压岛岛欲摧,炸药包,专炸女流辈!”
(作“偷油鼠”身段潜行)


陈指导员(内唱【导板】):
“怒涛翻卷——天地——崩!”
(率众以“滑叉”出场,手持信号枪射出红光)


林海霞(“探海翻身”夺炸药,唱【紧垛板】):
“笑尔不识海霞阵,渔网罗天自有方!
东潮西浪皆我兵,北斗列阵护海疆——”
(众女撒特制渔网,网眼闪烁LED红光如星斗)


武戏亮点:
融合晋剧“刀马旦”踢枪技与疍民撒网术,炸药包传递过程化用“流星锤”套路。






【第三幕:魂铸·沧海桑田】
场三:生死夯歌(1974年夏)
核心道具:
三米高可升降“人骨桩”(内置液压装置模拟渗血效果)。


林海霞(独舞“夯魂十八式”,唱【介板】):
“一夯砸开幽冥路,二夯震醒龙王宫!
三夯四夯天地颤,女儿血,浇透南海万顷浪——”
(突见桩体渗血,惊退三步)


闪回场景:
舞台左侧降下透明纱幕,投影1950年代护港战斗。
青年阿婆**(小旦扮)唱【反调】:
“残桅为桩骨作钉,敢向炮火借东风!
今日女儿续此魂,要留人间不沉港!”


众女民兵(叠罗汉夯桩,唱【二性板】):
“血肉桩,筋骨梁,夯出个新天换沧桑!
潮涨潮落魂不灭,霞光深处是故乡!”
(人体定格为灯塔造型,红光穿透全场)






【第四幕:光耀·丝路新篇】
场四:数字还珠(2023年春)
舞台创新:
无人机群悬挂发光丝绸,编程模拟郑和宝船阵列。
AR技术投射汉代“胡人俑”与现代工程师跨时空对话。


波斯商魂(勾金蓝脸谱,唱【花腔】):
“昔年驼铃载瓷去,今见光缆穿海来!
问珠何日归合浦?丝路儿女共此怀!”


数字海霞(操控全息沙盘,唱【走马腔】):
云为仓,浪作弦,数据织就新航线!
要采明珠不用潜,民心灿过明月天——”
(虚拟南珠落入沙盘,化作“一带一路”光带)


非遗传承:
童声合唱改编版《更路谣》,融入摩斯电码节奏:
“0是螺号1是桅,云帆再挂旧航线……
千年潮信不改调,总为苍生报平安!”






【尾声:霞髓·丹心永泊】
舞台高潮:
十二米红绸从台顶倾泻,女民兵以枪为笔书写“党心即灯塔”。
历代海霞剪影(1950s-2020s)与妈祖神像共现,撒落虚拟珍珠雨。


大合唱(滚白转高腔):
“莫问红妆几度秋,霞光浸透珊瑚洲!
枪刺挑落旧日月,网绳织就新春秋——
守海守到星斗移,丹心永泊潮头立!”






【创作手记】
四维体系构建:
1. 历史考据:
合浦汉墓出土波斯陶器、抗战时期“南海红船”事迹、北海外沙渔港建设档案。
2. 符号转译:
南珠喻信仰纯粹性,人骨桩化集体主义图腾,妈祖转为红色精神化身。
3. 技艺再生:
渔网阵融合戏曲程式与战术队形,夯歌舞嫁接晋北秧歌与船工号子。
4. 伦理重构:
通过“四代海霞”命运交响,将海防意识升华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舞台语汇:
采用布莱希特“史诗剧场”间离手法:纱幕投影历史文献、AI解说员穿插评述。
戏曲虚拟性极致运用:六名武旦抖动蓝绸象征狂涛,八杆红缨枪旋转拟态飓风。


谨以此剧致敬:那些把肉身化作海疆界碑的女子,她们让每滴海水都饱含信仰的咸味,令每段海丝故事都闪耀赤子的光芒。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电话:0777-3609360|触屏版|小黑屋|手机360|桂ICP备08003557号-1|

GMT+8, 2025-4-7 04:53 , Processed in 0.162080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