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
世 纪 奇 冤
电动车的冤屈
—— 灯;影 (文)
随着各国逐渐对环保动力的重视和各大汽车厂商对环保动力汽车市场的重视,近几年纯电动汽车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些纯电动汽车甚至达到了300至400公里的续航能力,0到100公里加速可达到5秒之短。相信不用再过几年,更大续航能力和更短充电时间的纯电动汽车就会问世,届时,在我们的城市里就会慢慢看不见冒烟的汽车排气管,再不用呼吸那些呛人的尾气了,再听不到发动机的噪声。那是我们多么向往的景象,多么迫切盼望到来的时刻。
在纯电动车的大家庭里,并非全都是四个轮子,还有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四个轮子的电动汽车我们暂时把它称作“哥哥”;而两个轮子的,我们就先把它统一唤作“弟弟”。同是环保动力这个家庭里的亲兄弟,可“哥哥”和“弟弟”的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哥哥”因为长了四个轮子得到了大力扶持;“弟弟”却因为少了两个轮子家长一直都是不闻不问,如今得了病,非但没被送去医院救治反而是要直接送去火葬场。而这个“弟弟”的这一遭遇,应当算得上是本世纪第一大奇冤了!
我们先从这个“弟弟”的“出生”开始讲起。最先出现的两轮电动车因为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它只能以一种非常弱小的形态出生,只能被作为“助力车”投放市场。可它并不甘心一直弱小,随着电瓶和电动机的技术升级,它慢慢变得强壮起来。只可惜,它的强壮非但没给它带来可以长足发展好运,却反而先给它带来了一个丑恶的名声——超标电动车。
“超标?怎么会?”这也许是当初某些城市里买了车跑在街上被交警拦下,然后被勒令不许上路的人的第一反应。“可他们卖的时候怎么就不超标呢?”不好意思,人家交警不管买卖,只管在路上跑的车。这么说好像也对,交警跑到车行里抓车还真倒没看见过。可如此一来不少人都觉得奇怪了,既然是同一超标商品,为什么厂家可以大量生产、商家在可以堂皇叫卖,他们怎么就没超标、没违规?怎么就不被叫停?为什么总是要等到了消费者手里它才算是超标、才算是有违法规呢?难道是那些厂家、商家在办厂开铺的时候交了税、增加了财政收入?那是不是制毒和贩毒的哪天也跑去交税了就不用被抓,只有花钱吸毒的被抓?那不可能吧?那样还成什么世道?话又说回来,如果消费者都不去买,他们上哪拿钱去交税?税钱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交的。如此一来,好像就变成“过河拆桥”了。“反正税钱到手了,超标的就别上路了!”如此对待拿钱去消费、给钱让厂商去交税的消费者,合理吗?公平吗?
其实这还只是落到“弟弟”头上的不公之一,而真正的冤屈比起上述来得更加要命。
那就是近两年来网上和报上总在报道的“电动车——脱缰之马”。在数不清的报道中,全国各地总在清数着有多少“超标电动车”出了交通事故、有多少“超标电动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这的的确确是真实的数据,因为随便跑到街上问个什么人他都会说亲眼目睹过好几起。可令人奇怪的是,怎么就没看见过哪篇报道把该地区的两轮摩托车和两轮电动车的数量一起拿出来,将该年度该地区里的两轮摩托车和两轮电动车的交通事故的数量作一下对比的呢?两轮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应该也不少吧?假如摩托车的交通事故比电动车的还多,那是不是应该先把摩托车给“毙”了?假如是一样多,那摩托车和电动车就该一起“毙”了?假如,电动车比摩托车的事故多,那就把摩托车留下,单独把电动车给“毙”了?可到底谁多谁少?我们姑且先认为电动车发生的事故要比摩托车的多得多,可有谁去过问过,它为什么出事故那么多?
这么一问有人就说了,“电动车不安全,它超标,太快了。”可就算电动车能开得再快它也没50吧?40算厉害的了,而且还不是谁都敢在街上开40的。反观摩托车,40、50先不说,经常还有人看见半夜里有摩托车在街上开80的。就算是在大白天,有几个开着电动车能跑得过摩托车的?
又有人说了,“电动车经常闯红灯、乱拐弯、不守交规。”这句话说的是事实。可有谁见过电动车违反交规挨抓、挨罚的吗?少之又少吧?它为什么没挨抓、没挨罚?肯定不会是因为它跑得快,而是交警不抓。这么说就是怪在交警头上了,人家交警肯定要喊冤了,“车没上牌、人没驾照,怎么抓、怎么罚?总不能动不动就扣车吧?”这也对,就算全抓了,扣车多了也没那么多地方放。只是,光一辆车放在那儿它怎么也不会自个儿动吧?开车的是人,是人要闯红灯、乱拐弯、不守交规,跟那辆车有什么关系?开车违规的绝大多数都是没驾照、不懂交规的,还有不少是上至八十高龄下至十一二岁的。甚至有人见过一辆电动车上坐着五个初中生模样的小男孩在街上乱窜的,看清楚,是五个!谁能想象得出来他们是怎么坐在一辆车上面的?而且他们那技术可不是一朝一昔就能练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经常都是这么开的。市民都碰巧能看见了,那么多交警天天都在街上能看不见?谁去管过他们?都没人管他们,他们还能不放肆吗?这么说还是赖在了交警的头上。人家交警还是那句,“没牌、没照,怎么抓、怎么管?”
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车为什么没上牌?人为什么没驾照?可“它该上什么牌、又该拿什么照呢?”没有相关的法规,这就赖到没法规上面了。
不过,在自行车年代好像还没几个地方是路上有交警的吧?连交警都没有应该也没有相关的交通法规了吧?法律法规是应对时势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有个新的相关法规去管管这辆两轮电动车呢?
话说一年半之前,众人期盼已久的这相关法规终于出来了,而且还规定了什么样的属于“助力电动车”、超过了“助力”标准的就属于“电动轻便摩托车”,该上牌的上牌,该拿照的拿照,应该不给进入机动车道的就不给进。这下好了,两轮电动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合法身份。可是,这一身份落实到地方却不是说落实就能落实的,这家有这家的难处,那家也有那样的问题……
在了无声息了一年多之后,突然,“老爸”发话了,说“弟弟”太麻烦了,“医院”拿它没办法,干脆直接拉到“火葬场”算了。就这样,“弟弟”被活活送到了火葬场。追悼会上,“弟弟”还没死,还没被拿去烧掉,这时也该容它在死前说两句吧?
“开着‘大表哥’(汽车)出事的被抓了,开着‘二表哥’(摩托车)出事的被罚了,可开着我出事的‘老爸’就不管,所有的责任全都往我身上推。天天都在讲环保,难道把我灭了就能环保?”
这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国就有了一亿多辆在用电动车,感觉好像比当初手机的增长速度还快,这说明什么?老百姓消费的时候始终都是优先考虑经济实惠。有个朋友是做电工的,他给自己的电动车粗算了一回帐,还装了个电表计算过,充一回电都不到0.5度电。他三年开了一万七千公里,平均两天充一回电,充一回就算0.5度,一度电平均算作0.5元钱,三年一万七千公里总共才136.875元电费,平均每公里的费用还不到1分钱,而且这还是多算了的。假如用这136.875元钱去买油,开摩托车能跑多远?摩托车开一万七千公里又得烧掉多少油?一辆电动车就能省那么多,那一亿多辆省下来的钱又是多少、节省的燃油和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又是多少?
“天天都在讲安全,没了我就真能安全了吗?说我跑得太快,可‘二表哥’(摩托车)跑得不是更快?我没出来的时候,‘二表哥’出的事最多,为什么不先把‘二表哥’灭了?现在开着我出事多了就怪我,哪天‘表弟’(自行车)出事多了是不是也把该把‘表弟’灭了?”
违规犯错的不是车而是人,管不住人就把责任推到车身上,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管理者的错!飞车抢匪基本都是开着摩托车作案的,假如全都换成了电动车,他还敢去飞车抢夺吗?QQ和手机现在被很多坏人用来实施诈骗,为什么就不把QQ和手机也给淘汰了呢?违规犯法的是人,要闯红灯的就算他是骑着自行车、就算他是步行走路,他也同样会去闯。哪天是不是步行横穿马路或者闯红灯的出事多了连逛街都不让了呢?
社会不断在进步,事物不断在发展,法律法规也应当不断完善对才,不能总拿着十几年前的旧标准来管近年出现在新事物。还有,管不了的就得想办法去管好,难落就更要想办法去落实好。总不能管不了、落实不了就把一件新生的事物归结成对社会有害、把这一新生事物对社会的所有好处全都漠视掉。老百姓喜欢用,而且对国家、对环境有着那么大的好处,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整天都说“超标”,可这标准又是从何而来?摩托车和助力摩托车那是以前给烧油的两轮车定的!现在四个轮子的汽车都在往纯电动方向大力发展,而且它还能跑得越来越快、开得越来越远,为什么就没能应时出现一个仅适合两轮电动车的标准和相关的、健全的、可以落实到位的法规出来呢?
“哎呀,难定啊!定出来它也不好落实啊!”
真的就有那么难?难得过人家天天搞研究想方设法地让电动汽车跑得更快、让电瓶充电用时更短?难得过人家把零零散散的部件一丁一点地给组装成一辆车?难得过老百姓节衣缩食地省下钱来买辆可以消费得起的车子让自己方便出行?不可能吧?
法律法规不完善可以慢慢想法子去完善;一时落实不了的可以慢慢想办法去落实到位;不懂交规、不守交规的人可以不让他们开车上路或者是让他们学懂交规、守好交规再开车上路;年龄过大和过小不适合开车的就不让他们开。烧油的也好,电动的也罢,应该有个新的标准,分好什么样的是机动车,什么样是助力车,该上车牌的就上牌,该考驾照的就得考驾照,该跑在机动车道的就让它跑,不该跑在机动车道的就让它走自行车道。这不就完成了吗?等完成了这些再去统计一遍,到底是摩托车出事多还是电动车出事多。到那时,只能开40的怎么也不可能比可以开到80的死的人多吧?
趁“弟弟”还没死,救救它吧!还来得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