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于我们是什么概念?抗战老兵,我们是否还记得?
昨天,我们钦州爱心社根据一些健在抗战老兵的蛛丝马迹按图索骥到东兴,经近4小时的路程进乡进村寻找老兵的足迹,去倾听他们的过往和看看他们的现在。
相约八点钟出发,我们谁也没有迟到。在去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象,负责摄影的小胖以为我们要爬山涉水,穿过羊肠小道才能找到老兵。跟随的南早记者,希望能听到抗战老兵精彩的故事… …
正是中午12点,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家探访的地点(那良镇五联村领颈组),火辣辣的太阳嚣张的烤着大地,我们有点不情愿的探出来。飘猪说,他们车的空调在半路上“挂掉了”,一路忍受的“烤箱待遇”。无论怎样,我们都顺利的到了,即将去感受90岁生命的历练。
90岁的刘志南抗战老人,行动不便。他的家人告诉我们,他平时不爱讲话,听说我们要去,早早戴上了助听器希望和我们交流。但是坐下来之后,老人一时哽咽,哭了起来。三四分钟,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口齿不清却很努力地向我们诉说那段过往。
刘志南老人今年91岁,38年参军,编入93师曾任中士班长,师长吕国铨,转战广东、湖南、湖北,曾参与第二次长沙会战。 淮海战役期间,老人的部队被派遣去救援济南王耀武部,但还没走到济南就已被解放,老人所属的部队在窑湾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老人带领指挥的一个机枪组、两个班阵前起义,并完整经历了整个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老人后编入志愿军9兵团20军59师(师长戴克林)参加抗美援朝,在第二次战役即著名的“长津湖血战”中,老人与战友一道,在气温突降至零下30度的情况下,冒着饥饿和严寒,先后5次顽强阻击包围圈中的突围美军。“战友被炮弹打飞,血肉浇了我一身”,采访过程中,老人两度哽咽,泣不成声。 后来我们通过查阅网上资料,长津湖战役被广泛视为整场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之后,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对于我军来说,这同样是人民解放军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而当时老人当面之敌是美国最著名的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一师,美国军事史专家蒙特罗斯曾这样描述战斗:“陆战队员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蜂拥而至。中国人一次次地顽强地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一片火网,时而照明弹发出可怕的光亮,把跑步前进的中国部队暴露无遗。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而与老人同属一支师团的59师177团1营6连,为阻击美军陆战1师南逃坚守在关键的死鹰岭阵地。然而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下,全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后来战友在6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因为老人的年纪大了,思维并不清晰,东一句西一句的,口齿也不清晰了。飘猪很耐心地倾听,不急不慢地问着,用心地记录着。其他的人,有的拿着录音器,有的负责摄影、拍照,各司其位、配合默契,顺利地将第一个抗战老人的信息搜集完毕。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的两点多钟,我们吃完午饭便匆匆地继续我们的行程。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我们穿梭那良古镇,成功地找到了黄正雄抗战老人的家。他的外孙在外迎接我们,老人因腿脚不灵活坐在有些暗的老房子里等待着我们。我们看到黄老简陋的房子里右边挂着三幅很破旧的自己写的书法、苍劲有力;在左边,挂着四个民国时期常见的欧式古老挂钟,其中三个已经坏了,只有一个还在顽强的走着,到了一定时间敲出空灵的声音。它使我想到了这位老人,在经历了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和解放之后的10年牢狱之灾,仍然坚强地、淡然着活着。
黄老已经有96岁了,清瘦细小,但是思维还是很清晰。他一一讲述那些逝去的故事,就想打开了一本不一样的历史书。
正值22岁,他还是一名防城中学的学生的时候,就加入了抗战宣传的行列了。后来参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家74军,军长王耀武,在部队里,他主要做的是宣传工作,并随部队参加了上高会战,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不被日本人俘虏,果断地跳下了六七米的悬崖。老人在1942年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桂林李家村,18期学员。抗战胜利后老人不愿打内战,选择卸甲归田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教员。
经查阅资料,老人曾编入的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整编为74师,张灵甫)部队,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走过那些动荡,如今,老人的生活很平静、清苦。黄老用写诗、看书、帮人看日子,了解时事来打发时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老伴去世后每个月两三百的遗属生活费,他不强求,没有去申请低保,老人家总是说:“有人比自己更困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在这些老兵身上看到了最质朴的精神。
经过两个的小时的交谈,大家似乎还依依不舍。我们知道老人的书法很好,请求他写下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对抗战的感想。一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似乎将我们拉回了那个年代,看到他们激昂的状态和美丽的青春。
回到城里已经八点,到处灯火阑珊,被拉回现实,我有点恍惚。再次,我们匆匆地吃完饭之后,整理好采访的信息,并总结第一走访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承认这次因为是第一次,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到位,比如:小胖说没有更好地组织好一些零散的镜头。不沦怎么,我们都是希望做得更好。因为这些老兵,他们使我们的骄傲,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珍贵的。
善待老兵,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善待老兵,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吹响最后的集结号,让老兵集结,让良知回家!如果你在身边发现了我们的抗战老兵,麻烦你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请联络我们:
|